楚国要变法,大周这边是不会干看着的,大家可不会等着楚国浴火重生,到时候又多一大敌。
所以,大周的一些重心点,偏离在楚国那边。
而苏文这次要进行计划,自然就用上了这股力量。
苏文亲自入场,楚国的风云激荡,自然更加汹涌。
开始,苏文便让人先在楚国放出各种流言。
有说大周变法的好的,有说楚国变法不会成功,还有说这次变法,只不过是皇帝文子清与那些世家门阀之间的斗法,其实根本就没有变法之说。
各种各样的流言,让楚国内部的人心,更加动荡。
毕竟这些流言,多多少少都与现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沾边。
添了一把火,大周的密探们又不时掺和楚国世家之人的聚会,一同声讨楚皇文子清变法之害。
这把火越烧越旺以后,再加上楚国世家之人的不安好心,楚国各地,都暗流涌动。
沈清他们急得上火,因为他们也发现了,这次若是输了,以后楚国将再无变法的可能,最起码二十年内不能。
变法变成了楚国的一道大伤疤,那后人,是没多大胆量揭开这个伤疤的。
所以,沈清他们知道自己等人已经无路可退,要么功成,要么最后失败,被世家之人的反噬。
虽心急,不过他们还能稳住自己,毕竟大周商君成功的例子,鼓舞着他们。
眼看世家之人越来越过分,沈清他们更不会留手。
先是一些不作为,阳奉阴违的官员被拿下,沈清他们的出手,将争斗推向更激烈的方向。
世家之人也不是好惹的,沈清他们下手,那他们这些世家之人就不能坐以待毙。
今日你弹劾我,明日我弹劾你,朝堂上的皇帝文子清,每日都疲惫不堪。
他既要偏心沈清他们这边,又要给世家之人一个合理的解释,总不能胡乱折腾,一些规矩,大家都必须默契遵守。
如此一来,面对世家之人的反扑,文子清每日都在夜间惊醒,生怕第二天一醒来,沈清他们落入下风。
眼看彼此争斗虽然激烈,可变法一直推进着,文子清松了一口气。
只要让楚国百姓人心稳定下来,到时候就可以慢慢蚕食那些世家。
当初大周不就是这样干的吗,世家门阀就如同根深叶茂的大树,那就先除枝干,然后再一步一步挖掘其根。
等到时机差不多,一击就将他们干掉。
虽然这个时间需要很久,可文子清有信心。
然就在文子清刚有些心安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震动楚国朝堂。
有人揭竿而起了,原因就是变法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一道檄文很快轰传楚国,檄文上所言,全是对变法的恐惧以及反抗。
皇帝文子清连连下令,派出征伐大军,镇压下去。
他幽冷的目光,看向了世家之人,这种事,恐怕也只有他们才能做,才敢做。
其实这次世家之人是真被冤枉了,这次的事,不是他们挑动的,至于主谋,当然是大周的人。
大周的在楚国的暗子们得苏文命令,尽量搞事,他们立即就行动起来。
他们先挑选一个矛盾最深地方,这地方,世家之人与皇帝文子清的人斗得不亦乐乎。
若是争斗也就罢了,毕竟楚国现在很多地方都是类似的场景。
然这地方两派的争斗,确实搞偏了,为了都尽快将对方打趴下,所以手段都显得很激进。
这下可好,此区域的百姓可就倒了大霉。
今天被官员们催着干这事,明天又是另外一批官员到来,命令昨天干的事停下,然后干其他事。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无所适从的百姓们不干了。
百姓们一不干,两派的人都互相攻讦对方,说都是对方得不到百姓们的信任。
为了将对方干趴下,百姓们就被强逼着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
由推动执行变成强制执行,这下子,矛盾更加大了。
而大周的探子们看到这局面,自是大喜过望,尤其是看到百姓们不愿意执行就被抓了去,他们哈哈大笑后,就谋划起来。
在他们的挑拨下,两派的人抓的人越来越多,都以为是对方挑动百姓反对自己,好给个下马威。
当府衙大牢被点了一把火,那些被抓的百姓们冲出来后,事情就变了味道了。
镇压,必须镇压!
这场镇压之战,引爆了所有积压的矛盾与怒火,很快,一道准备好的檄文,很快传遍楚国各地。
这檄文让皇帝文子清他们紧张,可对世家之人来说,简直就是送上来的武器。
在他们的宣扬下,各地百姓们都知道有一个地方因被变法逼迫,从而活不下去选择造反的事。
这下子,直接逼得变法一派的人心生惶恐,人心动荡,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不引发连锁反应,他们只好选择停一停。
然这个动作,却被世家之人大势宣扬,说他们心虚了,变法是不可行的。
眼看已经快成型的变法局面又快成了空中楼阁,变法一派的人们肯定不会让世家之人得逞。
禀报了皇帝文子清后,皇帝让他们继续推行。
世家之人一看,得,你们还是不停手,那就让你们看看,这把火是怎么越烧越旺的。
在他们的挑拨之下,各地又出现了一些类似暴动的局面,这下子,可让变法一派的人咬牙切齿了。
想阻止,那就杀!只要被抓住把柄,变法一派的人就不客气,小罪变大罪,大罪变死罪。
他们心狠辣起来,让世家之人也心悸。
这把火越烧越旺,大周的人又在背地里推波助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皇帝文子清也下了必杀之心。
文子清本想着一步一步来,可如今局面,世家之人明显是逼着他用激进手段。
不就是杀人吗!说得他文子清好像不会似的!
血腥的味道拉开了不留手的争斗序幕,当争斗方向变成如此模样,变法自然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而就在这个时候,燕国那边的百姓迁移事件,在大周探子们的鼓噪下,传遍了楚国。
他们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引导楚国百姓们的目光,看向大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