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 第565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5章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

“在下李非,秦国学子,有些傲气,却也不敢如陈兄那般托大,愿与学宫诸同仁探讨学问,以证生平所学。”

成蟜不知何时,下了看台,来到了讲席前。

如话中所说,他确实有些傲气,根本没有和任何人见礼,就像是没有看到在场的众学子。

成蟜目标明确,朝着讲席行弟子礼,恭敬道:“秦国学子李非,久闻荀子大名,特来学宫拜访,以证心中大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是个发须皆白的老者,面对陈平的挑衅,依旧稳坐讲席。

反倒是成蟜的见礼,让他微微抬手,并给出了一句还不错的评语。

远处看台上的学子或许没有听到,陈平可是听的清楚。

一副见了鬼的样子。

诚?

荀子是老眼昏花了吧?

这人连名字都是假的,哪里诚了?

不服也没办法,陈平刚挑衅完,要是再揭露成蟜,给荀子留下的印象,只可能更坏。

他本意就不是为了交恶荀子,只是想把成蟜也拉下水。

荀大家大度,不跟他一般见识,算他走运,犯不着自寻死路。

“陈兄,在下自秦赴齐,只为拜访荀子,追寻心中所学。”

“方才听你之言,似乎有比荀学更为高明的见解,不知可否一辩?”

成蟜笑的真诚,邀约也很有诚意,很有礼貌。

然而,越是如此,陈平越是心境动摇,他就是稳如老狗,也会有稳不住的时候。

他自以为足够不要脸,遇到成蟜,算他往日里目光短浅,不知人外有人。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陈平不语,只是一味生闷气。

到了这个时候,他全都想明白了。

架他上讲席,再到他拉成蟜下水,一切都是成蟜设计好的。

陈平唯一不明白的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对方居然能够把他的心思准确拿捏,实在是匪夷所思。

一般情况下,有人被逼着做这种事情,那肯定是小心翼翼,生怕把人得罪死。

纵使有胆大的,也会保持足够的礼节,不会太过张狂。

如同陈平这般,反其道而为之,把矛盾扩大化,事态严重化,场面失控化,绝对是不正常的行为举止。

偏偏成蟜就从容淡定,仿佛早就等着这一幕。

不明所以,陈平暂避锋芒。

有仇必报是他,明哲保身也是他。

报仇不成,没必要继续头铁。

“看来陈兄心有沟壑,怀有绝学,不可轻易示人,事后在下愿与陈兄单独切磋。”

成蟜一句话,又把陈平拿捏了。

只见陈平的小眼睛,吸附在成蟜身上,完全离不开了。

想不通,看不透,摸不清。

既然坑了他,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还开口为他挽尊。

要么是伪君子,要么得了离魂症,要么是后面还有坑。

成蟜不知道陈平如此谨慎,这可比张良稳多了。

但他丝毫不慌,零帧起手和超长前摇,都是防不胜防。

陈平刚体验零帧起手,正是警惕心最强的时候。

接下来,成蟜会给他安排一个超长前摇,保证给他安排的舒舒服服。

成蟜招招手,让侍卫移动到陈平身边,把人夹住,可不能让他在接下来的混乱中脚底抹油。

“在下远在秦国,不曾见过荀子,却也常常拜读荀大家的文章,并与其弟子李斯、韩非,皆有所交往,故而对‘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有一些十分浅薄的看法,想要与在座反对荀子的各位仁兄,探讨一二,寻找世间真理。”

成蟜立在讲席前,从正前方的看台看过去,就是他身为荀子的传道者,护在荀子身前,无形之中拔高其形象。

其实,他站的就是陈平刚刚的位置,只因说的话不同,做的事不同,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就不同。

退一万步说,成蟜不会辩学,他在王兄眼里是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弟弟,有个狗屁的形象。

但是,成为高人,需要学问;装高人,并不需要。

辩学他不行,做个优秀的抬杠喷子,成蟜还是很在行的。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这可是一句超越时代局限,极具进步意义的名言,成蟜引经据典不行,扯这个那就手拿把掐了。

九年义务教育,成绩勿论,他好歹也是通关选手。

荀子还有一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往大了说,叫人民史观,往小了说,就是荀子朴素的人民本位。

也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一句话。

“吾有一言,请足下听之。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世间黎民千千万万,无良师教导者,十有九八,有严刑峻法禁锢者,唯秦一家,而天下百姓性善者,何以远超性恶者?”

成蟜循声望去,一个白白净净的读书人,看着就像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远离实践的空谈者。

不过,对方挺有礼貌的,成蟜也得拿出一些气度来,好好辩一辩,把喷人的话,留着对付没有素质的家伙。

“初读孟子,我深以为世人性本善,后来在某些过往的陈旧案卷中发现,有许多闭塞山村的百姓,行偷盗窃取之恶。”

“故而,我改读荀子,初看性本恶,以为找到人性根本,却在三岁稚童身上发现,生性纯朴,并无恶行之举。”

“怀揣着心中不解,我远赴齐国,想要问荀子,求一个答案,恰好遇到诸同仁,我心中有了答案。”

“何如?”

“人性无常,因时而定。在座同仁,皆是荀子的学生,质疑老师的学说,是为辩明真理;而排挤荀子,又是欺师灭道之举。所以,我没法判定,诸同仁性恶性善。”

“今天维护荀子的学生,明天也可能因私利行违法之事;今天挑衅驱逐荀子的学生,明天也可能因大义舍弃肉体。”

“所以,性本恶是一定条件下的恶,性本善是一定条件下的善,真正的人,是时刻变化,无法一言以概之的。”

“在下看不出性本善恶,只有一句话,送给在座各位,望诸同仁与在下共勉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