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试锋 > 第653章 东江镇存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大虎道:“臣从建虏将领口中略知此事。与张监军一同被俘的大明官军将领有三十三人,被建虏斩杀二十五人,只留下张春和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八人,而张监军不知此情,建虏骗张监军说是他们全部善待大明将领降将,予以恩养。张监军由此以为建虏还有仁慈之心。”

“同时,经过此战,和以往战例的考虑,张监军认为大明现在的国力是暂时无力消灭建州逆奴的,认为唯有和谈之后休养生息,大明才有转危为安的可能,忍辱负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名节来报效皇上和朝廷。”

“皇上,张监军已被囚禁五年,始终不忘朝廷和皇上,报国之心堪比汉之苏武。”

“皇上,张春张监军认为议和有利于国家,所以苟且偷生,活者一心只为议和,这是忠臣,不是叛臣。而奴酋不杀张监军,也是有和大明议和的想法才不杀张春。”

“臣认为,张春大人是忠臣,绝不是叛臣,现在身负叛臣之名,实在冤枉。臣绝不会冒着危险去救救一个叛徒。”

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只听一言之词,并且心存疑惑的问道:“朕有一些疑问,你所说之言都是从哪里听来的?”

周大虎知道自己的话语中有一些漏洞,毕竟自己是根据历史上的事情得出的结论。

而现在自己要把自己的话,编的圆满一些才行。

周大虎道:“皇上,张春大人的忠名在建虏高层不是秘密,有不少人知道,但这些话语就是传到了大明,也会被认为是建虏故意传来的假消息,认为是建虏的惑心之计,早已经先入为主了,无人上报朝廷知晓。”

崇祯皇帝接受了这个消息,如果真的救了出来,到时候他会诏见,一看头发就知是奸是忠。

这个他放下不提。

崇祯皇帝道:“东江镇之存废,朝廷也有廷议,但是因为意见不一,各有道理,也确实能使建虏分出一份力量,对大明减轻一丝压力,便一直因而议而不决,此事放到那里未有处理。今日你提起此事,只要理由充足,朕可以答应与你。但是理由不充分的话,就需兵部评估提出意见,廷议得出结论才行。”

“一个牵制建虏的边镇,存废需要慎之又慎,一旦决定撤回陆上,就需要大量的钱粮,人力和物力用来安置,牵连到朝廷各个方面,就是朕下这个决心,也的思量一番,考虑利弊得失之后,才能卓出决定。军国大事,不是儿戏。”

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是明白,此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否则他不会答应。

这个道理,周大虎当然明白。

不过周大虎在这些天已经有了对策,相信自己可以说服崇祯皇帝。

“皇上,东江镇驻于皮岛,皮岛在鸭绿江口,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水面距离只不过相当于过一条长江而已,北岸便是朝鲜的宣川、铁山。建虏将要征伐朝鲜,以朝鲜之力必败,大明援军人数太少,远水救不了近渴,朝鲜必然战败彻底倒向建虏。东江镇如果没有了朝鲜的依靠,建虏必将和朝鲜一起起兵趁机剿灭东江镇。”

“建虏军事实力高过东江镇太多,再有朝鲜水师配合,加上东江镇原来的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叛徒的引导和领路,东江镇必然全灭。而剩下一部分人也会争权夺利,有所内讧,不受朝廷节制,而朝廷一旦威逼,这些人定会走投降建虏的老路,反而壮大了建虏实力。”

“微臣认为,自毛文龙总兵被袁崇焕斩杀后,东江镇已经犹如一盘散沙,内讧不断,原东江镇兵马将帅,已经出了两波叛军投向了建虏。这些人深受大明皇恩,却是叛国投敌,投靠异族,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辽东汉人的身份,一旦走入绝境,极易投降建虏,那里有他们的田地、亲人等。”

“皇上,东江镇已经犹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当断不断,反受其害。臣请旨,撤销东江镇,将有关将领军民安置于河南彰德府等地,整顿训练,用于剿灭流贼,定会是一支有生强大力量。”

“同时还能减少支出,缓解财政困难。”

崇祯皇帝已经听得心中激动,尤其是对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辽东已经传来塘报,此三个汉奸,已被伪帝封赏为三顺王,即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

“三顺王,一个顺字真是道明了建虏的野心。”崇祯皇帝冷哼一声,站了起来。

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贪生怕死,不敢援辽,中途哗变,祸害山东一省,百姓流离无数,城池破废,民生凋零,数年不能恢复。更是带着无数钱粮兵械和数百大小火炮和技术工匠、熟练炮手降了建虏,他不会忘记。

投虏之事,绝不予许再次发生。

他听到也许还会再有东江镇的将领背叛大明,投与建虏,心中的火,就止不住。

不说撤销东江镇的好处,但是就这一个理由,崇祯皇帝就当场下了决心。

甚至他已经在考虑撤销东江镇时的困难。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道:“东江镇将领官军孤悬海岛,桀骜跋扈,不能完全听从朝廷军令,如果朕下令撤销东江镇,他们不尊朝廷旨意则么办?”

崇祯皇帝看向周大虎。

周大虎道:“东江镇忠于朝廷的将领官兵还是多数,臣领精兵数千,足以节制东江镇兵马。”

“臣有信心。”

崇祯皇帝背负双手,在暖阁中,来回走了几圈,突然停下脚步道:“爱卿所请此事,事关重大,朕基本答应爱情所请,只是朕一是担心爱卿的安全,二是撤销东江镇,怎么说服内阁那几位老大人呢?”

说到这里,二十五岁的崇祯皇帝有些头疼。

撤销东江镇,他不想下中旨独断,军国大事,他需要内阁代表百官同意,以体现这是君臣共同的旨意,不容置疑。

“此事,爱卿还需要在京师再待几天。别的要求有什么都提出来,此次任务凶险,朕会尽量满足爱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