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第066章 盘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飞鹰社富姬主持、宝绘堂又与了高翠峰,那洪涛干什么呢?他改当泥瓦匠了,但不是盖房子,而是盘炕。还不是盘一个炕,是一批。

琼林苑里有不少亭台楼阁,只要是密闭比较好的房子洪涛都要征用,做为米囊子花苗过冬的暖房使用。

没有塑料薄膜保温,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提高室内温度。做铸铁炉子是个不错的思路,可惜时间有点来不及,而且这时的房屋比较高大还漏风,光靠炉子取暖的话效率太低。

于是洪涛又改变了一下思路,不打算提高整个房间的温度了,重点放在苗床上。只要让植物的根系保持一定的温度,外部别上冻,那植物就不会死,说不定还可以继续生长。

到底效果怎么样,这谁拿的准啊,还是老办法,试试呗。

盘炕是个技术活儿,弄不好的话要不就是不热、要不就是凉的太快、或者烟往屋里倒灌。如何让土炕又保温、又清洁、热效率还高,这得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才玩得转。

洪涛恰好认识这么一位,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媳妇的姥爷。老爷子睡土炕睡了大半辈子,本身又是个泥瓦匠,动手能力很强,不仅自己给自己盘炕,还帮着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盘过不少,手艺非常好。

自老房子一拆迁搬进了楼房,老爷子就享受不到火炕了。什么叫死心眼?这位姥爷就是。他睡席梦思不舒服,也享不了暖气的福,干脆把楼房租了出去,又跑到胡同里租了两间平房,继续火炕的给。

洪涛赶巧了,老头盘炕的时候他有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工,从坨坯开始就是壮劳力,试烧的时候还在上面睡了一宿。舒服倒是挺舒服,可第二天牙床子就肿了,上火。

老爷子说这是因为年轻人火力壮,没有从小就适应火炕,在炕尾多睡些日子就好了。洪涛当时的回答是:命薄,享不了这个福儿,还是您来吧!

虽然福没享到,但技术和窍门学了不少。老头就这么一个小工,还是个特别好奇、特别好学的小工,除了干活之外,絮絮叨叨的没少显摆手艺,一个字不落都便宜给外孙女婿了。

现在洪涛就打算在大宋朝试试自己的手艺了,他也有四位小工和十多个小小工。这都是朱八斤找来的泥瓦匠,最善于垒窑。

“一尺三分长、一尺宽、三分厚,坨坯的时候中间要加入两根一尺长的细树枝为骨。”

第一步就是制作土坯砖,这个手艺不用教,宋代的泥瓦匠比洪涛玩的利落,但规格和细节还是要强调的。至于说为啥是这个尺寸,无它,当初洪涛学会的就是这个尺寸,这样做比较熟悉。

那为啥不用现成的青砖或者石块呢?同样的理由,当初老爷子说土坯砖保温好,所以洪涛也不打算改革了。

正好,土坯砖的造价还低呢。这个年代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力,那些小工每天只需给30文钱,匠人也才50文,但要管两顿饭。

洪涛大手一挥,只要活儿干的好,管三顿,还是顿顿干的!倒不是他大方,而是这笔钱根本不是他出,全算在琼林苑的改造款里了。对外而言,这座皇家园林是在重新修缮,他这是慷皇帝之慨,自己赚好名声呢。

火炕的四周都要用土坯平着垒起来,中间空的地方用竖着的土坯砌成一个川字,炕头和炕尾再横着砌一道火墙。

这样做的用意是让灶台里的热空气不能直接从烟囱跑掉,必须在炕体内部来回来去的转。一头一尾两堵火墙除了改变热空气走向之外,还起到了防止烟雾倒灌的作用。

“再高半分……对,就这样,炕尾要比炕头高一分!”

光这样晾干了就完工吗?不不不,还远远不够,真正的窍门从这里才开始。火炕要想不倒烟,热气走的顺,首先就得形成一个坡面,才能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坡面不用太大,几厘米足矣,弄好之后不注意看都看不出来炕面是斜的。

“这里再多放些瓦片……不够不够,再来!”

只把炕面弄斜了也不够,还要在火炕的内部空间里堆放一些碎瓦片,也要弄成炕尾高、炕头低的摸样。

原理很简单,这些瓦片就充当了蓄能装置。热空气来时它们会吸热,然后慢慢散热,和后世的储能式电暖气一个道理。

而且它们还能把火炕内部的结构也变成前低后高,便于热空气流动,一举两得。要不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呢,他们会通过日常生活,慢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到了这里,火炕的内部构造就基本完成了,用土坯转把炕面盖住,再用泥糊死,阴干之后就可以试着点火了。

注意啊,必须先阴干几天,不能太湿的时候就点火,那样泥和湿土坯会出现裂缝。一旦火炕漏气了,先别说温度怎么样,一屋子煤气谁也受不了。

“官人,热了、热了!小的三人依言在子时生火半个时辰,再用杂草把灶洞和烟囱堵死,现已是卯时炕面依旧温热。”

几日后,当洪涛一大早抵达琼林苑北门时,负责试火的工匠马上从殿中跑了出来,笑逐颜开的汇报着昨晚的成绩。

当初他们刚跟着驸马盘炕时都不知道在做什么玩意,等知道了以后没一个人信的。这不是疯话嘛,烧半个时辰的火就能热乎一晚上?

也难怪,疯驸马疯驸马,不说疯话能叫疯驸马?看在一天三顿饱饭外加几十文工钱的份上,大家谁也没说三道四,让干啥就干啥呗。没看门口还有禁军守着,这是给皇家干活儿,还是少说为妙,爱热不热,爱疯不疯。

但经过几天的摆弄,有两位老工匠就看出点眉目来了。虽然还不敢确定能成功,可态度上就不像原来那么应付,该记的地方也赶紧记,万一成功了这就是一门手艺啊。

对于一个老百姓而言,学会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一辈子的饭碗,什么工作都不能跟人一辈子,唯独手艺可以。不管到了什么朝代,手艺人都不愁没饭吃。

现在他们已经彻底服了,驸马是不是疯子他们不敢断言,但自己这些人是傻子应该板上钉钉了。

跟着傻干了好几天,愣是啥玩意也没学全,具体土坯多大尺寸、斜坡高低多少、里面的图形如何垒、该放多少斤瓦片,谁也没记全,光会垒灶台和烟囱管个毛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