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无上神王 > 第一卷 神秘之珠_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自己的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卷 神秘之珠_第二千六百零三章 自己的道

十六天。 

太平军各路白衣神王,在这一方世界中,静坐了十六天。

所有人,都在等待那最后一颗沙粒落下,可那一刻,始终没有到来。

这一日,张寿似乎坐的疲惫了,便起身,在灵灵的搀扶下走了出来,来到孟凡的雕像下,默默的看了一个多时辰。

以孟凡的这座百丈雕像为中心,方圆数千万里的领域,完全是一片尘埃,大地被抹平,山川、峡谷、沟壑、河流,都化为了虚无,被抹平的大地,也是一片烧焦的黑色。

只有这一座雕像,还伫立在半空中。

张寿抬起头,看着雕像,良久不语。

“张爷爷……”灵灵轻声打破了宁静:“你说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不知道。

”张寿摇了摇头,用手梳理了一下杂乱的胡须:“我不是创世神,不可能对世间的一切了如指掌,只是在一年多以前,从诸天万界传来了一个消息,有人成就了造物主,化身为古往今来唯一的小天道。”

“他为何这么憎恨苍穹?”灵灵又问道。

张寿没有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比之前的还难。

苍穹,是太平诸王对天道的称呼。

张寿也想知道,为何会有人这么憎恨苍穹。

古往今来,所有生灵,但凡踏入神王境界,便开始了自己的逆天改命一途,对抗天道,不受诸多法则的制约,可是,当一尊神王越强大,就会越清楚自己的弱小。

张寿忽然想起了儿时的一个故事。

“灵灵,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灵灵乖巧的点头:“好。”

“一个从小生在小山村里,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都没有见过的孩子,在十二岁那年,村子里来了一个算命先生,他跟着先生学会了第一个字。

然后他招摇过市,在这个没有识字的村子里到处呼喊,炫耀他认识一个字。

几天后,他又学会了一个字。

仍然招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的学会了很多个字,也不再对着村子里的人们炫耀了,只是在面对同村人的时候,有一种骨子里的傲慢,在他眼里,村子里的人都是没有学识的乡民,而他不同。

一年后,他开始动摇。

认识了很多个字的他,非常骄傲,觉得自己和村民不同,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哪里不同,因为他也要跟着父母耕地,也要给牛羊喂水,也要和那些肮脏的孩子们打打闹闹。

他问算命先生,想要算命先生为他解疑答惑。

可是算命先生,也给不出答案。

又过了一些时日,小孩子把算命先生会的所有字,都学会了。

本来,在小孩子心中,算命先生就是天下最博学的人,可当算命先生会的,小孩子都会了,就不再觉得算命先生博学。

而小孩子也不再向其他村民炫耀自己。

他开始思考。

思考一切。

终于有一日,算命先生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究竟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就要离开这座村子,因为在这座村子里,你是一个村民,就像其他的村民一样,离开了,你就不是村民了。

于是小孩子背起行囊,

离开了。

经过几个月的跋涉,他走出了连绵的山川,走进了一座城镇。

他在街头巷尾,看到了许许多多他不认识的字。

他看见了真正的读书人。

看到了官老爷。

看到了青楼里神仙一样的女子。

看到了骏马,看到了山水画。

在这些面前,他目瞪口呆,感到不可思议。

最重要的是。

穿着破烂布衣,一身泥泞,只会两三百个字的他,在这一切面前,卑微,可怜,弱小,不值一提。

自卑。

惭愧。

痛苦。

羞愤。

种种负面的情绪,占据了他的精神。

之后的几年,他在这个小城镇里当杂工,做各种脏活,累活,尤其是在一个青楼里,洗了一年多的马桶。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字。

他用了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少年,长成了一个大人。

也用了四年的时间,看遍了在这个青楼里所有的书。

那年,他十八岁,认识了第三千个字。

成了青楼里最有学识的人,老鸨不再让他洗马桶,而让他接待县老爷,接待小官、小吏,接待一些偶尔从外地来的客商。

虽然这种客商,每年都难得出现几次,但每次,孩子都会不收一文钱的照顾这些人,而且时时跟在身后,不愿意离开,听他们说一些外地的趣事。

县老爷有一次题诗,他负责洗笔。

县老爷的诗写的不错,但是旁人说不出其中的精髓。

孩子说了一句笔走龙蛇,下笔有神,县老爷很开心,将那首诗送给了他。

于是孩子在城里的地位变了。

他成了青楼里最超然的存在,连老鸨都要让他三分。

他每日除了来往衙门,接待一些贵客,闲暇时间,便是给青楼里的女子们写诗,作曲,但大部分的时间,他仍然在读书。

读一些从县衙借来的书。

二十岁那年,孩子读遍了县城的所有书。

县城里的所有人都说,他是最有文墨的人,他可以考进士,还能当状元,县老爷更是请他去当幕僚,还要送他一套房产,县城里名门的姑娘都委托了媒婆来跟他说媒。

可他永远彬彬有礼,谦逊和善。

县老爷问他,为什么。

他说,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于是他放弃了县城的一切大好前程,离开了,前往了京城。

十二年后,他读书破万卷。

可他的学识,在京城并不算如何出众,几次科举,他都名落孙山,再加上出身贫寒,日子过的很拮据,只能靠替人写字,给人作画为生,唯一的知己,便是一家青楼中的一个年老色衰的女子。

那个女子养了他很久。

有一天,女子老死了。

他也渐渐囊中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