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躺倒在地上的孕妇,只是肚子上被豁开一个老大的口子。
一个僧兵拎着拳头大的胎儿,左右端详,他神色极其得意,似乎看到了什么不世珍宝,张大了嘴巴,伸出舌头舔了一口,发出一声赞叹。
“善哉善哉,妙,妙啊!”
僧兵正待琢磨自己是先收藏起来,待之后细细品用,还是就在此处一口吞下,免得他人惹到时争抢,忽然脖颈处一痛。
“呀!”
他只感觉自己舔了一口后,似终得了果位,竟能腾空而起了。
望着越来越远的珍宝,他有些不舍,随着自己意念一动,果然升腾之势一顿,又回落下来。
当看到了自己的身子时,僧兵才终于意识到他已然尸首分离,隐约间,好像看到了一柄剑斩断了自己头颅。
“好快的剑!”这是他最后的意识。
人头滚滚落下,李清源犹不解恨,狠狠将那颗人头剁烂,这才喘着粗气作罢。
望着街上到处作恶的僧兵,李清源越看越怒,牙齿咬得“咯咯”直响,眼中闪烁着无法遏制的怒火。
这地狱般的场景,和恶魔般的僧兵,勾起了李清源心中苦痛回忆。
在被师祖收养前,他也曾在一个小小的村庄生活几年,只是那几年,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大的创伤。
那时节,贪官污吏迫害百姓,每逢灾年,不见减少税赋,反而变本加厉,强夺民财。
乡中又有土豪劣绅压榨乡民,兼并土地逼得百姓不得不卖儿卖女。
而李清源小时候,就是被生父母,当作女孩卖到大户人家做奴婢的,那年他四岁。
不过李清源丝毫没有责怪生父母之意,因为,一家人除了他之外,全都被饿死了。
若不是师祖,说不定他也活不到现在。
就是遭逢了这样的劫难,随同师祖上山后,他也总不忍去回忆小时候,甚至不敢想起自己此身父母。
早在前世读书时,他经常读到“大饥”、“民多饿毙”、“人相食”、“饿殍载道”、“父子相食”这样的字眼。
一句“鬻男女”、一段“鬻子女者无算”,他不知道这一个鬻字,算不算自仓颉造字以来最沉痛的字符,但当他亲身经历之时,却觉得算,一定算!
后来,官逼民反,但连年征伐,除了统治和享乐的人换了,遭罪的还是平民百姓。
在那时,李清源知道了什么叫“民死大半”、“死者枕藉”、“死者以千万计”。
当他逐步回想起来前世,热血冲动时,也不是没想过,放下飘渺的仙道,提三尺剑拯民于水火。
可思来想去,他始终觉得自己没那份本事,于是选择了麻木逃避。
他绝了念想后,再不敢和山下之人有任何交集,再不敢打听百姓过得如何了,只和师祖在山中避世。
想来每次和师祖提出下山,师祖问他下山之志,听他说只想谋个富贵,眼里好似是有失望之意的。
上次,他逃了,这次呢?
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现在死的,是前日还在赞他“道长好风采”的老汉;
是前倨后恭地药房伙计和掌柜的;
是街上卖豆花的老大娘;
是嬉笑逐闹的孩童;
是偷偷在窗后瞧他的妇人小姐。
于是,他做出了选择……
李清源神色阴冷无比,再没有一丝迟疑,他大吼一声,身躯如惊电般窜了出去,凡他目光所见的僧兵,皆被他一剑刺死!
他杀的兴起,那些作恶的僧兵终于发现了李清源,不断呼喝,试图聚集起来一同对抗他。
可李清源已破三关,身具真气,加上他未入道时便能独剑杀退四十余悍匪,哪是这些军纪涣散的僧兵能抵挡的。
半炷香的功夫,李清源便将这条街上僧兵尽数除尽,同时他身后也是跟着二十余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持着和尚散落的兵器,形容无比凄惨。
“诸位乡亲,你等先找寻个地方栖身,待我去救其他地方百姓。”
李清源水合服上溅满污血,面庞添了几分狠辣的气质,但对这些百姓说话时,又收敛了些,变得温和。
二十余百姓皆是劫后余生,他们没一个不是痛失亲眷,这条街上至少有百余商户,千数口人,可目下却只余二十几人了。
听到李清源的话,他们却不愿躲起来,其中有一人悲呼道:“道长哪里话,我等愿随道长杀贼,一同去救乡亲!”
这话一出,引得其余人纷纷附和。
李清源有些纠结,他们跟着自己反倒是累赘,这些人身上无甲,又没有什么武艺,甚至拿着兵器都费劲,不但没什么用,只会拖累自己救人脚步。
“我理解诸位心意,但……”他话未说完,就被刚才那人哭号着打断。
“道长,我等不自救,离了道长怎能活命呀?”
说话之人年约四旬,李清源看他一眼,感觉有些熟悉,仔细一瞧,认出来了。
这人不是周半城吗?
此时他胖大的身躯浑身颤抖,脸上一道口子泛着森森白肉,还在不停流血,身躯颤抖,袍子上到处是血迹。
看得出肯定是跟僧兵有过厮杀的,没想到他还有这等血性!
“周员外,你……”李清源神色怜悯道。
周半城形容凄惨,点点头,悲戚道:“家中老小仆役四十口,尽数死绝了呀!呜呜,道长为我报仇呀,我愿倾尽家资相赠啊!”
他嚎啕痛哭,惹得其他人也是一片哀嚎,纷纷扬言杀僧报仇。
其中也有未必真是想跟李清源杀敌的,但却知晓,离了他,再有僧兵杀到,肯定就会任人宰割,所以须臾不肯离开李清源。
李清源只好点头,他本来也担心僧兵再来,到时这些人又要遭殃,想到这,他道:“诸位,你们跟在我身后即可,不许上前和僧兵厮杀,自有我仗剑向前开路。”
说着,看隔壁正是一个布庄,他随手拽过一匹红布,然后道:“贫道用这红布留下记号,你等随着红布行进。”
一众百姓一听他安排妥当,无不点首应是。
然后李清源对周半城道:“周员外,你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劳你暂且止住哀痛,贫道走得快,你们沿途聚拢百姓,你来组织他们捡起僧兵的武器自卫。”
周半城悲声应是。
李清源吩咐完了,足下发力狂奔,同时口中喝道:“随我来!”
后方二十余百姓听他一喝,也连忙跟上去。
只是这些人几乎人人有伤在身,加上本就体弱,又能走多快,眨眼间便看不到李清源的身影了。
“这人是不是把我等扔下了?”人群中有个女子,语气不善地问道。
她身上整洁,没有什么伤痕,只是脖颈有极处啃咬的唇印,上脸有淡淡春色,看来是之前屈从了和尚。
话音未落,领头的周半城闻言陡然回身,“啪!”就扇她个大嘴巴。
女子痛呼一声,娇喝道:“你个贱民敢打我?我是县尊侧夫人!”
她不提县令还好,一提县令,现场人人怒视于她。
若是县令早些时候有序组织百姓撤离,他们何至于此?
女子看着这些人目光好似要食人,依然不怕,道:“你们这些刁民要造反吗?等杀退了贼人,奴家让县尊把你们都抓去治罪!”
周半城大怒,他抄起一个僧兵的戒刀,把刀架在女子脖子上,本和善的面庞,由于被划开了个口子满是狰狞。
“老子管你是谁,别说你是县令小妾,你就是县令亲娘,老子也照打不误,再敢诬蔑道长,老子一刀砍了你。”
那女子吓得再不敢言了,而其余百姓皆恨县令,有人提议道:“留着她也是祸害,不如打死了吧。”
周半城摇摇头,“道长只让我们救人,可没说准我们杀人,就算她可恶,这时也不能自相残害,不然此事一开,后面难免有平日有仇的人趁机报复,那便乱了。事不宜迟,你等都随我来!”
……
春意园中,一间柴房中,周半童体如筛糠般浑身颤抖,他手持着一口戒刀,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看着肠子流了满地还未死的僧兵,他如同妇人般尖叫一声,恨恨剁向了僧兵的脑袋。
铛铛铛,周半童恶狠狠的凿了不知多久,待僧兵气绝身亡半晌,他这才一扔戒刀,失魂落魄的跌坐在了地上。
“咳咳,周桐大哥,谢…谢你。”
侍女云儿奄奄一息到在柴堆中,她衣衫早被那僧兵撕扯得破烂不堪,衫襟都是血迹,前胸一凹一凸,显是被僧兵咬掉了什么,颈上是被掐的红印子,沿着白皙的皮肤向下……
周半童再不忍看了。
当僧兵闯进来时,他就藏在这间柴房中,当云儿被僧兵推搡进来时,他没有选择挺身而出。
就像那日他下定决心后,也没有选择去说“屈大帅平僧”,转而去说了《灯草和尚》。
周半童好恨,就像当年,有人给他起了个“半童”的外号,嘲笑他是半个童生,他只稍稍尝试反驳几句,就麻木地接受下来。
他都几乎忘了,自己本名叫做周桐!
若是他趁僧兵不备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偷袭,小云姑娘怎么会到现在这个模样。
自己只想她既然进了园子,早晚有这一天,哪想若不是家境贫苦,她怎么能自卖自身,甘愿来这等龌龊之地?
若是那日自己讲了屈大帅平僧,就算不能让人们觉醒,可总能唤醒一丝防患意识,哪能没有抵抗就被秃贼入了城?
进尔他又想到,若没有忘却本名,发奋读书。等得中功名,高居庙堂,焉知不能挽回这糜烂的局势?
不过想这些已经晚了,他只得上前几步捉住小云的手,安慰道:“小云姑娘,没事的,会有人来救……”
这话还没说完,周桐就再也说不下去了,只见本就奄奄一息的小云姑娘,只对他惨笑一声,就再无了生息。
那声“周桐大哥,谢谢你。”成了她在世间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