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将白 > 第七十一章 当仁不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肃王殿下……”

已经两鬓斑白的陈廷玉缩了缩脖子,低声道:“这榕城府的赈灾银子,是政事堂几位宰辅亲自批复下来的,我户部留存的公文上,还有政事堂的相印,下官也只是照着上官的吩咐去做,您可不能随便把这件事丢在下官头上。X23US.更新最快”

赵显转过脑袋,眯眼睛说道:“陈相,既然您给批下了赈灾银子,那么请问陈相,这榕城府到底有没有春旱?”

陈静之瞥眼看了一眼李宴清,当即知道了榕城府之事,八成是自己这个贪钱的老朋友从中做梗,他掩饰住自己有些心虚的神色,冷哼道:“眼下问得是肃王殿下你私募宗卫之事,跟榕城府有什么关系?这榕城府到底有没有春旱,老夫自然会派人下去核实,只是肃王殿下你图谋不轨一事,还需要在太后以及朝堂诸公面前,分说明白!”

赵显冷眼道:“方才已经说过了,宗卫府扩招并没有违背任何祖制,至于户部没给银子,那是户部的事情,本王身为宗卫府大统领,宗卫府招人还是不招人,本王自然可以一言而决。”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瞥眼看了看户部尚书陈廷玉,微微冷笑道:“陈尚书,刚好你也在场,本王想问一问你,这宗卫府募兵的银子,户部是愿意出还是不愿意出?”

说到这里赵显,赵显冷哼一声:“这笔钱,如果朝廷不愿意出也行,我肃王府可代出!”

赵显这话说得极为放肆,兵权历来是朝廷大忌,自古大将在外掌兵,朝廷唯一能对军队形成有效制约的手段就是“钱粮”二字,一旦地方军队不用吃朝廷响银自给自足了,那这支军队到底听谁的还真是不好说。

赵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新募的一万宗卫,如果你朝廷不愿意出钱养,那么我肃王府养了!

他这话刚刚一说出口,陈静之就勃然大怒,厉声大喝:“赵宗显,你放肆!”

杨吉也淡然出班,直视赵显:“肃王殿下,当心祸从口出。”

呵呵,老子呀要是不说话,话都给你们说了,那才是祸从口出。

不过是从你们的口里说!

这下子,连萧太后也看不下去了,,她皱着眉头对着李怀说了句话,大内官李怀躬身走到殿前,尖声说道:“肃王殿下,慎言!”

赵显面带微笑,退回了朝班之中,不再说话。

萧太后随即又对陈静之传话:“陈相,先帝殡天,临安内外都动荡不休,肃王他招揽宗卫府目的是为了维护朝局稳定,也不是没有道理……”

陈静之脸色铁青,还未等萧太后说完,就抱拳说到:“太后娘娘,按照肃王这般做法,用不了多久这宗卫府就会发展成为一支万余的兵力,而且常驻临安城腹部!青衣卫个个刀甲齐备,哪天这些人受肃王指示杀进皇宫之中,老臣恐怕太后您和陛下……”

“陈相想多了,宗卫府的人再多,那也是赵家的宗卫府。”

萧太后这一句话说完,陈静之的脸色就已经难看至极。

萧太后说完一句话,微微咳嗽了一声,对着陈静之轻声说道:“本来朝中政事,本宫是不该插手其中的,那是今日陈相问到了哀家,哀家倒是想说上一两句。先帝龙驭归天,临安城里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许多人等着吧这份消息送到齐楚两国之中,还有许多人想从乱子中渔利。”

“如今,临安城里大大小小十数个坊间,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带着消息赶往郢都或者燕京,更有人在大街小巷疯传谣言,这些人多半便是齐楚埋在大启的钉子,将来如果碰到突发事情,这帮人可能会会酿成大祸!因此本宫觉得,肃王显扩充宗卫以便更好的掌控临安,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陈相就不要再这件事上过于纠结了。”

萧太后顿了顿,补充说道:“至于宗卫府一事,肃王爷向宫里澄清了此事,哀家建议,便在此立下章程,此后宗卫府一分为二,内府三千人,外府一万人,诸卿以为如何?”

几位宰辅对视一眼,右相李宴清出班陈奏道:“太后娘娘,青衣卫藏在暗处的暗卫本就不在少数,如果再给他们一万人,那么总数加起来,兵力几可以与十二门兵马司相当,更为要害的是,宗卫府衙门就座落在清河坊,距离皇城不过数里之遥,一旦这帮人冲击皇宫,后果……不堪设想!”

赵显竖起眉头,怒喝道:“你们张口闭口不是我宗卫府造反,就是我宗卫府冲击皇宫,宗卫府自开国以来,就一直是天子亲军,圣上兵刃!何曾背叛过家国?尔等动不动便以莫须有罪名伤人!莫非这就是政事堂的作风?”

“从前的宗卫府不会造反,可并不代表以后的宗卫府不会。”

陈静之凝目说道:“尤其是肃王殿下你领着宗卫府,老臣更是尤为担心,生怕哪天一觉醒来,肃王殿下你就已经提兵入主了大凰宫!”

禁军大都统王象皱了皱眉,他刚想站出来替赵显说话,瞥眼看到赵显微微摆动的手臂,心里一动,这才安生下来。

既然自己这个外甥并不需要帮忙,且看他如何在政事堂的围攻之下腾挪便是了。

接下来整整半个时辰,赵显跟政事堂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赵显打架作战虽然不太擅长,但是他说话的功底不浅,加上有庞大的底气坐镇,一时半会倒是跟那些老东西吵我一个平分秋色。

“够了!”

萧太后有些不快的声音传来,随即这位未亡人开口说道:“既然各位争不出个结果,不如听一听哀家的愚见?”

赵显跟陈静之同时闭嘴,对着萧太后拱手:“聆听娘娘圣训。”

萧太后低眉说道:“眼下的争议无非是老七需要人手把控临安城,而陈相又担心老七他拥兵自重,那不如这样……”

“肃王的一万宗卫外府仍旧征募,到时人数齐了由户部出钱养着,但是这其中得有一个限制。”

萧太后微笑道:“那就是,这一万宗卫外府的人员,不得佩甲,而且这一万外府宗卫只能有两千把青丘刀。”

平均五个人一把兵刃?

赵显皱了皱眉头,随即缓缓点头道:“臣弟没有意见。”

军器监就在自己手里,青丘刀老子想打多少把就可以打多少把,还在乎朝廷规定的数目?

他心理冷笑。

这边的陈静之也闭上眼睛,思索了片刻之后对着萧太后拱了拱手:“老臣,遵皇后娘娘懿旨。”

自古以来当官当的稳当的,在关键之时必然敢于站出来,但是到了该认怂的时候,这些人也会毫不犹豫的低下脑袋求自保。

见两边都达成了意见,萧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帘子后面起身,淡然说道:“既如此,这次朝会就散了吧,希望诸公谨记陛下恩德,用心辅佐陛下御极天下……”

说罢,她转身离去。

“恭送娘娘千岁”

“臣等,恭送娘娘千岁”

这一天的大朝会,气氛很是诡异,一帮子文臣对赵显怒目而视,而那些武官个个欢喜不尽,因为军方终于出了一个能说会道的猛将。

于是,在成康十六年的四月下旬,临安的朝堂被“文武”界限一分为二,赵显站在众多武官的最前面,彻底站在了以陈静之为代表的文官对立面。

临散朝的时候,赵显路过右相李宴平的旁边,笑嘻嘻的对着这位右仆射大人问了一句。

“李相,您说这榕城府是春旱了呢?还是没有春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