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 > 第一百五十二章 黄裳传武应天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二章 黄裳传武应天府

一夕尽欢,两只小猫慵懒蜷缩于床,不复那日如凶猛小老虎的锋利模样。

赵佶让姐妹二人好生休息,自会着侍女送来早点,自己则与袁松辉出去寻了处热闹的早点摊,要了两碗羊肉汤,四张烧饼。

正吃着呢,便见不远外突然起了冲突,转眼围了一大堆人。

赵佶却没瞧着那处,而是皱眉看着隔了张桌的那桌,那里来了个头戴斗笠的皂衫汉子,也要了碗羊肉汤四张饼正吃着。那汉子将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面相,身材只是中等。

袁松辉本来正要起身过去探询一二,见赵佶对着自己使了个眼色,不着痕迹的看了那笠帽汉子一眼,抬手召来了隐于暗处的一名带刀侍卫,让他去热闹处看看。

不多时,那侍卫回来禀报事情原委。

却是一名叫沈昱的杭州布商押着布匹去京城路经此地,早上出来吃早点时正在遇见另一个生意人,那生意人提了个鸟笼,装着只画眉。沈昱认出那画眉正是自己儿子去岁离家被害时携带的那只。

沈昱一直失控大喊那生意人是杀人凶手,那生意人直呼冤枉,众人便将二人一起扭送去了府衙。

“那生意人是不是凶手倒也好查,追查下画眉的来龙去脉不就结了?”赵佶随口说了句,并未放在心上,反而是对那笠帽汉子更感兴趣。因为那汉子随手放在桌上的刀,显然也不是这个朝代所铸。

未几,一个锦袍老者带着两名护卫也到了那桌旁,径自坐了下来,那老者须发皆白,却不见老态,红光满面,眼神清澈犀利,让赵佶暗暗称奇,又见那护卫腰佩手刀,倒象是官府中人。

那老者自顾自要了碗羊肉汤,喝上一口,这才慢条斯理的道:“殷逵,老夫是朝廷命官,不过偶然习得些养身强体的法门,从未有收徒之想。再说了,你身为明教承法使,老夫念你为人正直,一身功夫不俗,在福州又一直遵守朝廷法纪,也未蛊惑乡民,没将你收押问斩已是法外容情。你一路纠缠至此,却是在考验老夫耐心么?”

那笠帽汉子哼了一声,说道:“演山先生,你虽未杀我,但我明教福州一支却被你杀得杀,囚的囚,举步艰难。要么你收我为徒,你成了我师父,我自然不好再找你寻仇。要么我就这么跟着你,找机会再杀你。”

“也罢,你若愿脱教而出,老夫便送你一份功名如何?如今圣上圣明,励精图治,想必来日亦有用兵之时,你若从军,必是一员猛将。”那老者一直纵容回护,倒是有七分欣赏在内。

“皇帝囚我明尊,又对我明教分支处处打压,我怎么可能去为他卖命。”殷逵冷笑不止,恨恨的说道。

“你这小子忒不知事,圣上已对你明教格外施恩,否则,杀了你们教首,再令地方将你们这些头领杀个干净,你们又能如何?如今国泰民安,只要你们安份些,圣上便容忍你们的存在。你们若不安份,老夫一日在福州,便会让你们不得安生。”老者说得云淡风清,话却霸气。

殷逵为之气结,恼道:“皇帝将天下道藏交予你校对雕版刻印,倒平白让你得了一身好功夫。”

赵佶如遭雷击,记起一个人来。

若是要问在金老的武侠世界里,最牛的那个人是谁?或许一百个人有九十九种名字,但认真分析一下,自然非写出《九阴真经》的黄裳莫属。金老武侠中的绝世武学绝世强者追根溯源,或多或少都与九阴真经有关。

黄裳是谁?便是眼前的这位老者,福州知州。

在金老的小说里,《九阴真经》作者黄裳,他本是宫廷官员,他授命刻书“万寿道藏”,为了不出现纰漏,黄裳将天下数千部道家书籍全部阅读,竟然领悟到道家武学的真谛,无师自通,武功非凡。后因征方腊与天下武林结仇,家破人亡,隐于荒山而神功大成。

真实的历史上,除了《九阴真经》存疑,黄裳到刻道藏这段时间的生平都与小说中一致。

史载,其以数年时间通读道家典籍,予以校读,方始雕印《政和万寿道藏》,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演山先生神道碑》言其“颇从事于延年养生之术。博览道家之书,往往深解,而参诸日用。”

黄裳刊印道藏名气很大,据陆游记载:后来明教刊印经书,也假借他的名号。

当然,金老说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是虚的,黄裳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八十七岁,也算是那个时代的高寿了。

现在的事实是,赵佶在刘混康死后从其请,确实下诏搜集天下道藏而予以刻录,只是具体谁来负责校读刻印他就没过问。

现在看来,历史上有些事情虽然出了偏差,却没有根本变化。

“让黄裳等下来客栈见我!”赵佶指着老者小声吩咐袁松辉,却见黄裳转头望来,露出疑惑之意。

黄裳也算大器晚成,生于一零肆肆年的他,在神宗年间,三十八岁时才考中进士,却一考考了个第一名。

赵佶急忙低头,匆匆离去。

到了客栈,让人唤了李清照下来,说道:“待会介绍位诗词大家给你。”

李清照奇道:“应天府何时又出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么?”

“演山先生算不算?”赵佶笑道。

“你是说以《减字木兰花》成名,诗词无数的黄冕仲吗?他不是远在福州做知州吗?他来应天府了?”李清照狐疑的看着赵佶。

赵佶微笑着点了点头。

李清照明眸一亮,更添光彩,说道:“演山先生之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

“能当得易安居士谬赞,老夫惭愧。词之一道,苏大学士的大弟子晁补之曾言,李易安当为世上之一流也。”门外适时响起黄裳的健朗的声音。

黄裳独自一人进来,躬身对赵佶一揖,恭谨的说道:“臣见过官家。”

赵佶摆了摆手,说道:“黄卿不必多礼,此刻不在朝堂,且随意些。”

黄裳倒也洒脱,这才与李清照互相见礼。黄裳诗词传世数百,远胜李清照,楼上李师师也是听过黄裳诗词之名的,听说后与其他四位娘子也一起下来相见。

黄裳许是道家典籍读多了,颇有些仙风道骨,与众人谈笑风生,全无拘束,令众人刮目相看。

赵佶这才知道道藏已成,黄裳这是往京城进献道藏的。

赵佶当时诏印道藏并不是自己如前身一样对道教狂热,不过是出于政治考量而已,闻言褒奖了几句,并未见多大的惊喜。

“黄卿这些年通读道典,想必获益匪浅。我这几位娘子痴迷武学一道,可否教授一二。”赵佶注视着黄裳道。

黄裳这才明白皇帝要见自己的目的,当下呵呵笑道:“官家错爱,臣愧不敢当。这几年校读道籍,倒知晓些葆生养命的道理,于武学一道并无钻研。若几位娘子有兴趣,也可与臣探讨一二。”

赵佶一听有戏,笑道:“这样吧,你去京城进献道藏后就不必回福州了,留在朝中听用吧。我们在应天府并不会过多逗留,讨教诗词、武学之事,还是留待我们回京之后吧。”

黄裳问道:“谢官家恩典,不知几位娘子想学些什么功夫?臣也好先斟酌一二。”

赵佶闻言,欣然于色,主动介绍道:“段娘子喜欢用刀,嵬名二姐妹学的是双剑合击之术,我与师师跟着周侗师父胡乱学了些。至于元奴,我倒没有真正见过。”

聂元奴笑了笑,说道:“我没学过功夫,只是学过几年杀人的技巧。”

赵佶几人听出她话中的苦意,一起投过安慰的眼神。

“周侗的弓枪拳脚还是不错的。道家注重养气练气,走得是内家功夫的路子,这些兵刃上的功夫只能为辅。”黄裳适时接过话题,淡淡的说道。

赵佶咽了咽口水,心道:“这家伙说他胖还真喘上了,周侗的功夫居然只当得他轻描淡写的还不错三个字。”

“不过想来官家与各位娘子也无甚耐心与时间学那些养气练气的功夫。容臣好好想想。各位娘子都是女子,气力自不如男子,今日便先传一招卸力的功夫。日后再将飞絮劲的巧劲功夫传授。”黄裳笑吟吟的说道。

赵佶赶紧倒了杯茶,递给段婧月,说道:“婧月,还不快谢过师父。”

段婧月接过茶来,双手奉上,五位娘子一起说道:“请师父用茶。”

黄裳侧了身子,只受了半礼,接过茶笑眯眯的喝了。

手挥五弦也算是飞絮劲里的招式,招式并不繁复,极为简单,只是伸出五指在对方手肘轻轻一拂,便能使对方手臂微酸,全身消劲。

这一招的要旨便是快、稳、准。出手要快,招式要稳,着点要准。

四人都有基础,学起来并不费力,只是陪练的赵佶遭了殃,两只手到最后抬都抬不起来了。

飞絮劲属于卸力的巧劲,以柔克刚,消弥对方强劲力量于无形,颇为适合女子。

最后,黄裳传了赵佶一套养气归元的功夫易筋锻骨章,并笑吟吟的将他请到一旁,说道:“恕臣大胆直言,官家这么多绝代佳人相伴,所以臣考虑再三,还是传你套养气的功夫,若不想众位娘子早早枯守深宫,还请勤加修习。”

在赵佶无语的眼神中黄裳告退而出,远远还能听到他清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