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战事正烈,千里之外的朝堂也是格外的热闹。
御史中丞余深并御史台石公弼等七名御史弹劾中书侍郎刘逵居功专权、构陷大臣,又言其包庇妻兄章綖私铸“当十钱”之事。何执中、邓洵武、吴居厚、刘正夫等大臣附议。
太师蔡京一言不发,赵挺之也选择了沉默,赵佶允刘逵自辩,刘逵指责太师蔡京结党营私,朋比为奸,党羽遍布朝廷地方,邓洵武、居厚、余深之流皆为其门下,奏请陛下明辨是非,驱逐奸佞,肃清朝廷,言词甚烈。
赵佶大怒,下诏将刘逵贬黜,出知亳州,贬黜邓洵武为秀州知州,擢升郑居中为中书侍郎,进宗泽为门下侍郎,仍兼知枢密院事。
九月十三日,天色阴沉,将雨。
赵佶坐在那把椅子上,看着殿上众臣,目光散漫,却没有焦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喜怒。
太师蔡京脸上挂着始终如一的笑容,不远不淡,无论谁说什么,你无法从他脸上或是眼里瞧出些什么反应,仿佛说什么都与他没有关系。
事实上,现在中书侍郎徐积正在抨击的便是他为相时所施的当十钱之政。
朝廷发行折十钱宋之前就有,但多为战争时期或朝廷将崩之时,神宗年间,王安行为撑西北用兵,发行折二钱。
王安石一手发现提拔的蔡京为相后,山西转运副使许天启为迎合蔡京,请求铸造“折十钱”。
发行大钱取代小钱,以一当十,搜刮民间财富,非常时期偶尔为之还行,这太平盛世,吃相未免太过难看。蔡京也算谨慎,于崇宁元年在陕西、江州等地铸折五钱圣宋通宝,成功后,遂大量发行折十钱崇宁重宝,避讳称为当十钱。
当十钱政一出,旧党与有识之士反对声很大,徽宗毕竟不是二愣子,也觉不妥,便令当十钱只在京城流通。
然而一夜之间,东南出现大量私铸当十钱谋利者,一下子当十钱流行全国。
历史上,随着蔡京不断起落,朝廷也想出不少法子控制,收效甚微,导致流通数量越来越多,通货膨胀越演越烈,米价上涨了三到五倍,绢价从宋初的每匹一千文翻了两倍,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艰难,直至北宋灭亡。
当十钱,与民争利尤为明显,而私铸泛滥,导致朝廷也无力按值兑换小钱以绝,若贬值兑换,百姓财富缩水明显,财富却又大半为盗铸者所得,朝廷反而背锅。
赵佶抬手止住了滔滔不绝的徐积,说道:“当初朕同意太师铸当十钱,本为与民方便,如今看来,不仅有与民争利之嫌,获利甚巨者,多为盗铸,朝廷反背了骂名。然当十钱已流布天下,冒然贬值回收恐引民怨动荡。朕之前,遣赵鼎、梅执礼、潘建中、李光四人去江南,着皇城司遣人至东南各路,严查盗铸之事,已初见成效。”
蔡京抬头看了下赵佶,倒有些意外,初始以为是针对自己的布局,原来还有此般用意。
赵佶继续说道:“朕前阵子与几位大臣也商议过,当十钱废除势在必行。经过仔细商议,朕拟在朝廷设印钞局,于开封府、杭州、成都发行朝廷统一制作的崇宁宝钞,三年为期,以新币换旧。所需雕刻模板由朕亲自监制,皇城司监管,除交子务原有防止盗印措施外,朕也会增加些举措,同时,对盗印钱币者,施以重刑,凡盗印宝钞、买卖假钞者,无论主从,皆处绞刑,父母妻妾子女皆问斩,若其中有举报之功者免死,凡举报造假者,朝廷予以重赏。此次已按每年所铸铜铁钱币数将三年之数尽皆印制,朝廷不再印发铜铁钱。以此三年宝钞之数兑换当十钱,按九成之数兑换,限三个月之内兑完,不足官府以金银铜铁钱按同比例兑换。朕估算过,以上次各地厢军禁军缺员之饷,弥补朝廷此次损失足足有余,百姓虽然亦有所受损,但亦在承受之内。以后朝廷将大力推行宝钞,逐步取消交子、钱引,仅发行少量铜铁钱。”
此言一出,朝臣多有傻眼者,不少人更为忧心冲冲。
赵佶花了不少功夫才说服二府的几位大佬,也懒得再费口舌,说道:“众卿不必忧心,只要大宋不亡,有官府随时与金银铜铁钱按值兑换,这宝钞便不会成为废纸,每年印制皆有依据,不会滥印,自不会引发物价飞涨。当十钱其实本身无错,只是盗铸太盛,宝钞与交子、钱引、盐引相类,且盗印困难,自不会有当十之弊。”还有一点,每年能省下大量铜铁另有大用,赵佶却没有说。
“这些话,众卿回去自己再斟酌斟酌,是不是这个理。宝钞盗印困难,自然百姓分辨真假亦难,朕已着造币局教授专门人员负责于各个城乡免费帮百姓鉴定。”
朝堂之上,眼见陛下连这个事情都考虑到了,二府重臣又都保持沉默,心知已成定论,便明智的不出列反对。
其实北宋于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为后世公认的纸币源起,而后相继出现钱引、盐引等类似之物。赵佶只不过将交子、钱引等区域使用的类钞物换成统一的崇宁宝钞,通行全国,稍微借鉴了明清时期大行其道的钱庄银票做法。古代类钞物防伪技术相当高超,防止盗印并不难。
赵佶顿了顿,继续说道:“朕拟在朝廷设立廉访司,以殿中侍御史沈畸为司正,各路走马承受皆归入廉访司,改称廉访使者,监察各地官员贪赃枉法、朝廷政令不行之事,每年朕会指派大臣,率廉访司属员与国子监太学生,巡视一路或数路地方。朝廷各职司亦在巡视之列。”
眼见殿上众臣面面相觑,不少人蠢蠢欲动。
赵佶哼一声,说道:“青苗免役等法实为良政,与民让利,为民之便,然各地官员不体圣意,不恤民力,要么阳奉阴为,要么借机掠民,反违新政初衷。朝廷之政再好,地方官员办事不力,反而殃及根本。廉访司之设,朕意已决,众卿都是读圣贤书出身,自然修身齐家,上体圣意,下恤百姓,断不会为朝廷地方那些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的官员张目吧?”
朝堂之上,百官抿了抿嘴,大伙还没开口,陛下这偌大的帽子先扣了下来,你除了说“陛下圣明”还能说什么。
王安石以及其后的变法,引发百姓反感,事与愿违,原因众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地方官员执行不力的问题。
自太祖太宗定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根本国策,不杀士大夫便成了双方默认的规则,当然谋逆等大罪除外。朝廷党争虽烈,但大多也只是赶出朝廷,贬至地方为官,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的事实,地方上执行新政的官员却是本身反对新政的人,效果可想而知。加至吏治日渐败坏,遂致民怨更烈。
一下子全换人自然不现实,再说赵佶也无人可用,那么给这些人先套上一道紧箍咒,让他们有所顾忌,然后再严厉惩处几个,自然会有效果出来。
说了这么多,赵佶觉得口渴,便拿眼看向新进中书侍郎郑居中。
郑居中持笏出列,大声说道:“陛下英明。对于新政,臣亦有事奏。”
“哦,郑卿说来听听。”赵佶精神一振,饶有兴趣的说道。
“是。陛下,如今河湟用兵,相信叛乱不日可息,以青唐之便,便能与西域各国往来互易。东南数处市舶司,每年获利丰厚。与其盯着自家这点利益,不如利用河湟通道与海上航道,陆海并进,与各国通商,我大宋物产丰饶,利益自然滚滚而来。臣请陛下设通商局,专备与外国通商事宜,可在其下于江南设造船作司、丝绸布匹陶瓷官办工坊,专于通商。也可奖励民间与外国通商者。如此一来,我大宋便可聚四海之财。”
殿上众臣目中异彩连连,这般提议,不只朝廷,众人亦能从中图利。
蔡京等人早已知晓其事,并不惊讶。惊讶的人也知道这话不过陛下借郑居中之口说出罢了。但此事与国与己都有利,倒没人反对,反而附议者甚众。
宗泽出列道:“郑侍郎之言,臣亦附议。然,若通商海外,则需有水师相护,才得周全。河湟重地,西夏断不会坐之不理,只怕战事不休。如今我大宋百万兵士,仅有西军二三十万有可战之力。若要兴商,则需强兵。”
赵佶摆了摆手,说道:“强兵之事,事关祖制,还需从长计议。众卿回去之后,也可于闲暇之余思忖一二,此事日后再议。”
说完,看着殿上不复往日精气神的赵挺之,叹了口气,说道:“赵相以身体为由,两次请辞。朕思之再三,便准卿所请,今日便免你左相之位,仍保留开府仪同三司,封嘉国公,加太傅衔。”
继蔡京加太师衔,郑挺之再加太傅衔,恩遇荣宠,赵挺之跪拜谢恩。
“至于左相之位,待朕再三斟酌之后再议。今日所议除以宝钞换当十钱,其余诸事由二府廷再仔细斟酌,朕阅后即可成诏,布于天下。唯宝钞之事,刻不容缓,朕即下诏,门下明日必须成诏,告于各地。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