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革宋 > 第9章 交换俘虏(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处决了石晋等人,部队的军人都是精神一振。刘宠觉得没了石晋这样在军中横的家伙,部队内部好像变的融合许多。

之后的半个月内,军中一些数得上的刺头都被带走。在大家好奇这帮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之余,也觉得部队里头的情况全面好转。

刘宠的炊事班工作还在继续,进入五月,枣庄附近运来一大批人挖运河的人。部队里面传言那帮都是俘虏。到了五月下旬,枣庄这边的铁厂已经开始正式营运。

进入六月,新入伍的军人来到部队,退役军人离开部队。没了那些渣渣,部队里面的战友都觉得依依惜别。刘宠没想到自己在和战友分别的时候也能伤感的哭起来。

那些被带走的刺头也有了消息,这些人被勒令提前退役。据说提前退役的只有服役年限内的退伍补贴,朝廷并不给安排工作。这下部队里面的人们都知道了厉害,军队内风气更是发生不少的变化。

金秋八月,刘宠结束了炊事班工作,他所在的连队负责押送那些战俘。晋升了上士的刘宠原本以为押送到海边就完事,没想到部队也得上船押送。大船把一个个累的精疲力竭的战俘给送到了登州。

登州在胶东半岛的顶端,战俘都被先送到这里集结。送到这里没多久,就有船一船一船的将大宋百姓运来,一听口音都是南方人。刘宠虽然听说了这是要换俘虏,却没想到竟然交换的如此之快。

大元那边没想到大宋行动竟然如此快捷,仓促间也弄到手忙脚乱。好在大都距离直沽寨不算太远,还有条北运河连通两地,总算干了起来。

正在燕地搞府兵的孛儿只斤·郝仁万户得知此事之后,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黄河北归,注入渤海。胶东半岛在黄河以南,完全为大宋所有。通过胶东半岛向直沽寨运送五万人,从直沽寨运走五万人。郝仁万户很怀疑大宋是不是在为从海上进攻大都做准备。

可这些事情他也只能想想。大宋是不是想进攻大都,郝仁万户根本管不了。大宋原本就在渤海为所欲为,现在有了在渤海的港口,他们更是横行无忌。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无奈心情,郝仁万户开始调查被释放的俘虏,看看这帮还是壮年的家伙能不能成为府兵。

宋军并没有殴打俘虏,也没有残害他们。至少这帮人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却个个精疲力竭的模样。经过询问,郝仁万户了解到宋国开始疏通修建运河,这帮被俘的汉军们为了能被释放,或者不想被杀,就卖力的挖了几个月土。

提起他们挖掘的土方量,这帮人哭的呜哩呜喇好不伤心。不止一个人宣称,光是他们一个人的工作量,都挖了一条河出来。郝仁对这种话并不相信,要是这帮汉军如此能干,他们怎么会被窝囊的俘虏呢。好歹他们能撒丫子跑掉吧。

对于万户的质疑,俘虏们连忙解释。原来宋军没有让他们靠手挖,而是给了他们铁铲来挖土。那些铁铲铲头不大,坚固无比,又十分轻便锋利。挖土的效率比木质的家伙高三四倍,也让那帮人的整体劳动量大增。

有关这种铁铲的事情,郝仁倒是第一次听说,他很想嗤之以鼻。若是铁铲能如俘虏描述的那么锋利,那得多少钱才行。宋国就算是很有钱,却能拿出这么多钱么?

除了这个小细节,郝仁对于俘虏的其他话相当认真。这时代并不容易找到有经验的军人,大元肯不厌其烦的用俘虏的宋人交换大元俘虏,那是因为这笔买卖的确很值。

查完了俘虏,郝仁催促着他手下的文人加班加点的做名单。他自己就前去赵郭守敬,询问有关通济渠的事情。郭守敬乃是专家,就给郝仁看了这个资料。水军出身的郝仁看完地图之后就知道这条运河的意义和价值。

大宋现在能够通过运河从临安抵达淮河。通济渠则是从淮河抵达汴梁。黄河战役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宋军是靠两条腿从长江北岸走到汴梁的。若是能重新修好通济渠,宋军就能够在南北之间快速调动。

郭守敬倒是没有郝仁这么紧张。或者说自从大宋成功拦河修筑堤坝之后,水利专家郭守敬就看开了。他宽慰郝仁般说道:“万户,黄河虽然北归,旧河道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干透。便是表面看着干了,可河道被河水浸润百年,下面哪里那么容易就干呢。我觉得他们便是能修,也得个七八年吧。”

郝仁只是点点头,然后就告辞了。坐在马车里面,他觉得非常烦躁。大宋并没有搞突然袭击,赵嘉仁的战略平淡无奇,使用了六七岁小孩子都能理解的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厚重到无法应对。

大元现在可以勒令宋国不许修通济渠么?明显不可能。然后大元就可以看着宋国从容不迫的花几年时间把通济渠从淮河修到汴梁,再从大宋核心经济区把军队调集到汴梁。那时候双方的滑县条约已经到期,于是宋军开始发动战争。

用力摇摇头。郝仁把这样的未来设想驱逐出脑海。他向车窗外看去。外面的道路上……行人稀少。郝仁仔细向外面看去,就是觉得街道上的行人没以前多。这让郝仁很是讶异。怎么突然就变了这样。

再想想,郝仁突然想出了一个理由。在大都有数万宋人俘虏被送去直沽寨交换汉军俘虏。

没有了这几万人,就能让大都有如此明显的荒凉感?郝仁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可除了这个理由之外,他也找不出大都人口流失的其他理由。

九月初三,从和林传来消息。窝阔台汗国的首领孛儿只斤·海都领兵进攻蒙古的首都和林。大元皇帝忽必烈立刻下令组建军队准备征伐海都。所以他就下令与宋国就三千多蒙古俘虏进行讨论。

此次忽必烈再也不纠缠,双方就达成了三千多蒙古俘虏换两万九千多名宋人俘虏的协议。为了能够换回所有能战的蒙古人,忽必烈将大都的所有宋国俘虏都拿出来交换。

到了十月,当三千多蒙古俘虏抵达大都之时,孛儿只斤·郝仁觉得大都街上的行人更少了。此时又是秋天,曾经无比繁荣的大城市瞬间就萧条下来。让郝仁万户充满了惆怅。

在这样的局面下,郝仁前往大宋驻大元使馆拜访老朋友宋公明,却见到宋公明竟然在打点行李。郝仁讶异的问道:“宋兄,你这是要去哪里?”

宋公明请郝仁坐下,给他泡了壶茶,这才说道:“我本来就是谈判代表,来和大元谈交换俘虏的事情。现在我们手里剩下的就那么点百户、千户、万户。对这些人我们也已经商谈过好多次。真的要交换他们,等机会吧。”..

郝仁没说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说那么多已经没意义,忽必烈大汗不会用手里的宋奸来交换那些百户千户万户。至少现在不会。而且此次杯中的茶水也大大的吸引了郝仁的注意力。这不是白茶,也不是绿茶,而是一种口味浓厚又非常透彻的茶叶。

看郝仁把茶杯中的茶水喝的干干净净,宋公明又给郝仁填了一杯,同时笑道:“僧伽罗国的红茶喝着可好?”

“好茶!好茶!”郝仁连连赞美。

宋公明虽然在卖弄,其实他自己也很讶异。僧伽罗本地并不产茶叶,而是产辛香料。自打大宋将当地作为进军天竺洋的基地之后,赵太尉还让在那边开辟红茶种植园。赵太尉的话不管对不对,大家都先做了试试看。没想到红茶在当地生长的极好。与暹罗的竹纸一样成为从海外向大宋运输的新进大宗商品。

大宋对这个红茶的口味评价有高有低,蒙古人、阿拉伯人、欧罗巴人疯狂的爱上了红茶的味道。宋公明通过对蒙古万户孛儿只斤·郝仁进行的活人实验,证明口味正常的蒙古人都会喜欢上僧伽罗红茶的味道。

让工作人员拿来一袋红茶,宋公明把这个礼物交给了郝仁万户,“我回去之后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这袋茶就做个临别礼物吧。”

郝仁万户打开牛皮纸袋一看,就见纸袋里头是被锡箔包裹着的茶叶。南方潮湿,各种运输设备都会吸水,茶叶这玩意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是会发霉变质的。所以大宋就用锡箔来做内包装,效果非常好。这袋茶拎着得有一斤重(宋斤是00克),在大元可算是不便宜的礼物。

知道宋公明真的很久之后才能回来,收买其实无用,郝仁感动之余,感慨的说道:“宋兄,我其实是想和你商量一下,可否从宋国买些火绳枪。”

“你们不是仿造的有火绳枪么?”宋公明有些不解的问道。

对于那种仿造的手炮,郝仁懒得评论。他问道:“我也不想要许多。一千支,却不知宋兄要什么价钱。”

宋公明有些为难的想了好一阵,才开口说道:“却不知你们掳掠了那么多宋国人,都给弄到哪里去了。你能否先给我说说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