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献书
江云丝毫不知,当他兴冲冲来了杨儒家里,接到的却是一封令他心碎至极的信——永别信。
这个年代,一次离别,可能就是永别。
他呆若木鸡地拿着信,五味陈杂。活了两世,以为心已经练得足够强大,然而,那是因为情未到深处,到了这个时候,心中痛苦无以言说。
江云咬牙,“我这就去许都。”
杨儒拦住他:“你去许都做什么?”
江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我去把她抢过来。”
杨儒呵呵冷笑,跪坐在江云面前,“你与玉丫头的婚事,主要问题是你们的家世相差太远。你可知玉丫头她爹是谁?”
江云摇摇头,其实这事他从来没放心上,从后世带过来的思维,到现在还没完全转变过来,他以为只要自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超人的能力,就能随意婚娶自由。
只能说他想得太多。
世家大族才是这个时代的主导力量。一个士族,如果娶了非士族,有可能让整个家族蒙羞。更何况,江云连个士族也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地主。
像他们这样的士族,是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根本就上不了台面。曹节作为最顶级的家族女儿,怎么可能会嫁给他?
“纵然丞相愿意,可是曹家也不会愿意。你去了许都,也不过是自取其辱,能有何益?你做的事,已经触怒了许夫人,难道你还要一错再错,彻底忤逆许夫人,那样你们的日子能过好吗?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倘若你真是想要娶了玉丫头,那就拿出来你的本事,拼一个锦绣前程,到时候若是许夫人不同意,老夫亲自跟她分说。
你好好想想吧。”
江云还是刚刚才知道,曹节居然是曹操的女儿,听到这个消息他自然大打吃惊。
杨儒的话,更是让他无地自容,但他担心一件事:出师未捷身先死。万一他在这儿努力,结果曹节被迫嫁人了,那又如何是好。
杨儒多年人情磨砺,哪里看不出来江云的犹豫,开口道:“你现在就算去了许都,许夫人也不会听你说话。倒是不如把这么点时间节省下来,奋发向上,倘若真的事不可为,我相信玉丫头也会给你一个交代。”
江云犹豫半晌,最后咬牙道:“多谢先生,听先生一席话,茅塞顿开。小子这就回去。”
杨儒说的很对,他现在去许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卢秀昨晚就知道曹节回去,踟蹰半夜,终于下定决心。把老二卢毓叫过来,两兄弟对面跪坐,卢秀开口:“三弟,我有个想法,不知你意下如何。”
“大哥请说,如今卢家也就剩下你我二人。”
卢秀长长叹息,沉默片刻才开口,“今天下混乱,我们必须得有所依仗。不如二弟先说说看,看好哪一个?”
说白了就是站队,不站队能行吗?他们两个又不是卢植,可以凭借硕大名气,在各个诸侯之间游刃有余。他们若是站错了队,迎接他们的只能是屠刀。
“曹操占据北方,距离大一统,也只有少数几步。孙权占据江东,刘表广有荆州,袁术占据淮南,刘璋据川蜀,张鲁居汉中,马腾居西凉。
袁术色厉胆薄,袁绍新败,孙权偏安一隅,刘表昏暗不堪,张鲁无进取之心,马腾野蛮未开化。观天下英雄,也只有曹操堪堪一观。”
卢毓也不是死读书之人,对于这几个当下有名的反贼头子,一一点评。实际上他的选择已经很明显——就是曹操。
卢秀也是这么个意思,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只是咱们想要依仗曹操,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事情很简单,如今曹操势大,又占据着大义名分,想要投靠的人不知凡几,他们就算是投靠,也不过是无关轻重,如果是他们的爹,那分量自然不同。
思来想去,卢毓也没什么眉目。反倒是把脑子里搅得一片迷糊,心思也烦了。恰巧这时外面下起了雨,哗哗拉拉,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下得颇大。
卢秀笑道:“我准备把父亲的遗着交给丞相。”
卢毓脑子急转,很快就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卢植晚年没什么事儿,就在家里着书立说,他把儒家的那一套东西全部整理一遍,使得更加符合集权需求。不过,他死得很着急,所以书还没写完。
可是这一半,也是了不得成就,拿出来足以吓死人。
还有另外一层:卢秀把书献上去,这是给曹操一个信号,卢家的学问都献上去了,那么以后卢家子弟也会效忠丞相的。
曹操早有不臣之心,他不敢称帝,是因为麻烦众多,就连他自己的阵营中,也有许多人仍旧效忠汉室。更别提,在西南还有个大耳贼,立着匡扶汉室的大旗,招兵买马。
他若是敢称帝,估计有很多中间势力立刻就会倒向刘备,甚至孙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尽力争取士族,就是曹操的大政方针。卢秀这一手,并不在他们的投靠,而是卢植的学问已经归属曹操所有,那些门人子弟、莘莘学子,自然而然就会聚拢过来。
卢毓也没有别的办法,而且投靠丞相还有个好处,可以说自己效忠王室,跟丞相关系不大。所以,原则上他也同意这么干。
过了几日,曹操果然来了,一进门就哈哈大笑,拉着杨儒的手,“先生真是好对策,改成自由租佃,人数多了好几倍,接下来的,我准备推向全国。先生真是谋国之言。”
杨儒哪敢自己专享,立刻说明情况。当曹操听说是江云献策的时候,心中惊讶万分,之前只是觉得这家伙稀奇古怪,有大用,却没发现他居然还能有这样的见识。
如果江云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说那是自然的,历史这东西,成千上万人研究,他是直接窃取他们的成果。那是这个时代的人所能比拟的?
“此子果然神奇,既然是这样,那就得好好赏他。”
两人进了正屋里跪坐,二卢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卢秀突然道:“丞相,卢某有事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