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骑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门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湖之畔,东瀛大儒王东阳从昏睡中醒来,这时他喝醉了酒,已是迷迷糊糊睡了差不多两个时辰,醒来时见阳光西斜,已近黄昏了,坐起身时脑袋还有些昏沉,定了定神才记起是在太湖里的一艘船上。

抬眼见一个穿红色军服的军官,负手立在绮窗前,背对着他。王

东阳便有些警觉,忙笑道:“在下今日贪杯了,这都快黄昏时候了。”

却见那军官转过身来,肃然道:“王先生,你闯大祸了。”王

东阳愕然道:“这位大人,何出此言?”那

军官又摇着头道:“酒后吐真言,你说错了话。”

王东阳大惊道:“我说什么了?”那

军官又露出些许笑意,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过你将朱子骂了个够,朱熹讲过的几乎每一句话,你都不同意。朱熹主性善,你不讨论性善恶,认为论性是道家的发明。”“

朱熹主张变化气质,认为愚夫愚妇亦可成为圣人。你说气质不变,还说豆就是豆,米就是米,豆永远变不成米。”

王东阳回过神来,竟耿着脖子反驳:“本来如此,豆便是豆,米就是米,华就是华,夷就是夷!”

那军官微微一笑,竟恭敬起来:“王先生说的是,请随我来。”王

东阳一咬牙,一跺脚也豁出去了,与这神秘的军官下了船,七拐八绕的走了一阵,面前却是豁然开朗,竟走进了一座风景如画的大园子。园子里,尚有三五个穿着常服的大人正在说笑闲聊。

“殿下,王先生来了。”

“哦?”

当众一个威严男子四十上下,生的英挺威严,看了过来,王东阳心中便砰砰乱跳起来,晓得他要发达了。开

城十年,六月末。马

城在太湖之畔召见东瀛大儒王东阳,消息很快传了出去,这事也不是马城的主意,这是外务部的再三请求,才有了这一出幺蛾子。马城其实格外瞧不上此人,也是耐着性子,对这位王先生好生劝勉一番,让他乖乖的替外务部办事。这就是传说中的日奸,还是个铁杆的带路党。后

世有汪精卫曲线救国,这一世有这样的东瀛大儒,对大明朝廷的忠心耿耿可是远超汪某人。开城年间,这一时期的东瀛儒学讨论很热闹,也有很多创见,还其影响尚停留在学问世界。

至开城年间后半期,这种东瀛化的儒学经过上百年的渗透、沉淀和变形,开始从学术界,无声无息的潜入民众思想世界的底层。这一时期,东瀛教授儒学的公学和民间学校的数量大增。贵

族子弟自幼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商人和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在私塾学习儒学,以通俗语言宣扬道德的儒学,在庶民中广受欢迎。儒学开始成为东瀛大众的学问。以

这位大儒王东阳为例,他在八十八岁高龄去世时,门下弟子已多达三千人,其中不乏一些后来东瀛行省赫赫有名人物。这一时代的东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学习过儒学。后

来这股风气发展到什么程度,东瀛人沾沾自喜,认为东瀛行省才是继承了儒教精华的正统。对于这种论调,大明朝廷是很乐于见到的,这种风气后来又刮到了朝鲜行省,间接带来的结果,是东瀛,朝鲜人,都坚定的认为自己是血统纯正的汉民。这个事情,是大明帝国搞文化殖民最经典,也是最成功的案例。

开城十年,七月。

连总理大臣都赤膊上阵了,民间批判程朱理学的舆论,很快占据了压倒性的上风,一时间舆论汹汹,没人敢替程朱说话了。重提华夷之防,赞成春秋大义的声音很快成为了主流。

可不要小看了这件事情,此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从思想上理清了华夏正统的本源,意义重大。研究《春秋》这部儒家经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孔圣人脑袋上的黑锅很快被拿掉了,孔圣人明明主张尊周礼,他啥时候叫你君君臣臣,给人家外族当奴才的,这个黑锅背的太冤了。时

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后,松江府,松江府作为南北海运枢纽,日渐繁华了起来,这也是必然之事。开城十二年,夏天的松江府有些闷热,这时候便显示出大明富有四海的好处来了,但凡是定居江南的权贵之家,家家备有大海船从极品之地运来的冰块,可解暑气。大

清早,松江府方园。从

雅致的后园小楼到前院,约有二十丈距离,大清早听得前院锣鼓喧天,还有鞭炮在鸣放。

方世鸿方大人从睡梦中被惊醒了,便有些羞恼:“究竟怎么回事,大清早的不让人安生了。“外

头却有一个少年,飞奔过来,容光焕发,大声道:“爹,中了,我中了!”峰

回路转,砸门怎么就成了报喜的了,方大人心中一喜,却又威严道:“中了便中了,这样的闹腾法,家教呢,涵养呢!”少

年吐了吐舌头,赶忙道:“娘说是要改换门庭,有石匠、木匠跟在后面呢,清理了大门,要盖新院墙!”听

说是夫人的主意,方大人气势便弱了一截,却仍是不忿:“这妇人,怎的这般霸道,我方家的门庭还辱没了她?”

少年瞧着他脸色,又嬉笑道:“娘说了,爹不过是个举人功名,这方家的门庭确是有些矮了!”“

哼!”方

大人脸上的白肉抽搐了几下,却实在是有些惧内的,再者说了,这科举出身却是他履历上的一个污点,也就只好默默的忍受了。洗漱沐浴更衣,父子二人快步走到前院,就见一大群人喜气洋洋,其中有一伙是来了多次的吹鼓手,卖力地吹打,六、七个工匠麻利地将院墙拆了。青砖,木料,建墙门的材料就已经堆放在一边,手脚之快,让人咋舌。

再看门前还竖着一竿大旗,旗上有字,写道:“捷报,贵府少爷方生翰墨,高中南京公学,商科第二名。”“

才是个第二名。”方

大人脸色微微一滞,瞧着不远处一个兴冲冲的美貌少妇,兴致极高的领着下人,指挥着一帮工匠忙里忙外的,这话又生生憋了回去。南京公学商科第二名,这个成绩可比他当年强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