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刘备的日常 > 第1章 循路而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檀究竟在哪,后世有两种说法。

传统认为在今河北省滦平东北兴洲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后有人指出,实与曹操北征乌桓路线背道。并说白檀城址在宽城县城东八里,药王庙村遗址。亦指出《汉书?地理志》中的错误。言:出卢龙塞,历白檀,平冈。若白檀在滦平,从地图上就说不通。前者反驳后者,说不该质疑汉书有误。后实无论据,又说汉初与后世所置白檀,并非一地。云云。

故而,后世流传的曹操北伐乌桓路线,有两条。

一条先折向西北,再向东北。此乃《汉书》、《水经注》所载路线。另外一条便一直向东北。

事实上,在刘备看来。此时行军,多循路而进。

正如前面所说,时下居地,因何要用亭和里来划分。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正是因为,比起需要养活十几亿人口的后世,汉朝五千万人口需要的耕地,只是后世的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没有开发过的沼泽密林,莽原群山。

一条蜿蜒的官道,穿山越岭,从沼泽、密林、莽原、群山中穿过,串联起中原文明。那些远离道路的地方,人迹罕至,猛兽纵横,即便有些许的‘野人’出没,也承担不起延续文明的重任。

所以说,路,才是时下最重要的文明载体。于是整个行政架构,以里、亭来划分,也就十分合理了。

即便白檀在卢龙塞西北,若西汉时确有一条通往卢龙塞的边关要道。时下虽只有“微径可从”,却也比横穿沼泽密林,莽原群山,通行要容易的多。故而,曹操先折向西北,再一路向东。直抵白狼山,也就十分合理了。

所以说,城在哪不重要。重要是路在哪。

右北平乌桓王乌延说,白檀城在卢龙塞西北四百余里处,刘备自然深信不疑。

白檀往东,便是田畴所说‘出空虚之地’。白檀往西北,便是阴山东端,后世内蒙坝上高原。

刘备无需冒然北进。只需占据白檀,广散斥候,若鲜卑王庭沿阴山南麓,于长城沿线一路东移,必能碰见!

此去塞外,步骑皆有大用。还有弓弩手,守城亦重要。侯府良匠、楼桑能工,也要带上。帐篷高车自然是运送辎重的上上之选。还有机关箭车,诸多兵器。刘备命人多购买白垩、硫磺等物,存以备用。

《魏书》云:“悦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数十里乃凝坚,即石硫黄也”。中原一带也已开始从涅石(黑色含煤黄铁矿)提取硫磺。时为一种制造绿矾的工艺:在土坯砌成的窑中,把矿石和煤炭垒叠起来,点火焙烧,硫磺便从窑的顶部冷凝下来。所以东汉时硫磺又有“矾石液”的别名。

距离朝廷出兵,还有数月。刘备又命人取出积攒皮毛,缝毛毡帐篷。锯大木,广造高车。

军粮皆是干粮。鱼干、肉脯。粳米碾磨成粉,混合油脂、青盐、肉糜,蒸熟后,经水压压制成圆饼,一截截由牛羊肠衣密封包裹,便于携带。只需取出一块煮熟,便足可果腹。

因混入油脂、青盐,类似腊肠,肠衣密封后,可保鲜数月。只是风味颇咸。需用清水煮开才能下咽。干吃亦可。却需吃一口饼,就一口水,方才不咸。

刘备又命徐荣亲赴洛阳,将手书密信交于黄门令左丰。崔霸、徐荣曾携五十鼍龙骑一路护送左丰往返洛阳与楼桑。崔、徐二将乃少君侯心腹,且与左丰颇为熟络,左丰自不会生疑。刘备信中让左丰寻机向圣上进言,许他领右北平乌桓出关,策应北伐。就说,右北平夹在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之间,若能在此地遣一军截住中部鲜卑,又能与辽西乌桓一起,对东部鲜卑呈前后夹击之势,对北伐大有裨益。

三郡乌桓有四部。辽东乌桓鞭长莫及。辽西乌桓王丘力居,与辽西太守赵苞一同发兵策应。上谷乌桓王难楼,必与护乌桓校尉夏育一起兵发高柳。剩下右北平乌桓王乌延,无人问津。实力羸弱自然是最大原因。

若刘备自请北上,不花朝廷军资,再有左丰从旁进言,或许能成。

此事不宜宣扬。若诉诸于朝堂,别说刘备自请,便是此次北伐也断难成行。

事实也是如此。正是身边中常侍不停进言,刚刚元服的皇帝这才力排众议,出兵北伐。

趁其病,要其命。时机自然正好。只可惜鲜卑一统,实力冠绝一时,最后大败而归。

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久经沙场,皆称良将。若非鲜卑实力强横,断不会大败而归。

半月后,徐荣返回。带回左丰手书。言,定让少君侯如愿。又说待事成,莫忘保举之义。

字里行间,颇多自信。貌似朝廷或者说禁中,对此次北伐甚有信心。先有中常侍王甫极力撮合。后有中常侍赵忠,荐从弟赵苞为辽西太守,分润北伐之功。如今北伐还未成行,左丰便开始邀功。

也不知这些不懂军事的内臣,何来必胜之心。

也难怪我家皇帝陛下会罔顾群臣谏言,出兵北伐。显然是受内臣们鼓惑了啊……

此去若能一击命中,鲜卑必乱。可保汉庭数十年边关太平。待灭黄巾,安流民,休养生息,再发兵北上,尽收前汉失地!

即便不成,刘备也要为大汉精骑留些种子。变大败为小败,小败化不败。若能不胜不败,亦是有功于社稷。

北伐之事,只有心腹家臣方知。邑中一切如常。

蝗灾过后,农人们开始育秧。督亢城三千座干栏重楼,立春前便已完工。淮泗山民皆搬入新居。壮汉健妇喜气洋洋,纷纷下到水泽,筑坝舀水,开辟新田。围绕督亢城,陂渠水网,阡陌纵横。秧田如棋盘,蔚为壮观。

沟渠内屉舟往来,运送秧苗,准备插秧。

除去铺路通渠,大部分熟练工匠皆乘车轮舟,奔赴郦城。郦城大建速度再加倍。无需数年之久。再过一年多,便可完工。

今夏七州蝗灾,秋粮绝收。周围受灾乡民拖家带口,陆续向临乡迁徙。刘备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决定把大利城的督造,提上日程。

郦亭沟水‘又西南转,历大利亭南,入巨马水’。

濡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阳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许愼曰:濡水合涞’。濡水与易水,在大利亭东南合并注入巨马水。巨马水,便是涞水。

大利亭,被南北向的郦亭沟水,东西向的南巨马水,以及东南流的濡水所包夹。在大利亭十里之内,刘备准备择一居中之地,筑造大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