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重返大隋 > 第438章 燕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内城,《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为并州之地;春秋时为北狄地;战国时,其地属赵,其后属秦雁门郡;汉雁门郡之平城县也。

383年,淝水之战后,统一北方的前秦崩溃灭亡,以前为苻坚征服的各族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纠集旧部,即代王位。即位不久,因牛川偏远,便迁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史称北魏。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史称道武帝。

北魏都城平城,也就是古云内城,北魏迁都平城后,在汉平城县基础上扩建。自拓跋圭迁都平城,至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共建都于平城九十七年之久,前后历经六位皇帝,一直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最盛时,平城京畿拥有百万人口。属于当时第一大城,甚至北魏后来还在平城的周围建立起了广袤皆千里的畿上塞围。塞指长城,塞围意为长城围起来,畿上塞围就是当年在平城京畿范围内修建起来的长城,巨大的塞围把当时北魏的都城平城及京畿地区整个包围起来。

这里,曾经是北方的中心,甚至整个天下的中心。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范围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及阴馆。北尽参合。其京甸“东至上谷军都关,西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北至五原”。

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理建立广袤皆千里的畿上塞围,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事重镇。

建造之初。拓跋圭是以当时中原的长安、洛阳为蓝图。

一百年前,北魏迁都洛阳。其后,北魏重心南移,平城做为旧都地位不再。而此时,由于内部阶级矛盾。也随着北魏政治的日益*而愈来愈尖锐,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北方开始不断爆发起义。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上柔然却不断强大,开始屡屡进犯北疆。

最终爆发了北方六镇大起义,以及随后的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北魏最终灭亡,分为东西两魏。最后又被北周北齐取代,直至最终由隋一统天下。

曾经最繁华的北魏都城平城,也不断的衰败。短短百年时间,就从曾经的天下第一大城,跌落成一个北方边疆上的衰败小城。

北魏迁都前,在平城置司州代尹,领四县,平城、太平、武周、永固。迁都之后。司州改为恒州。到了北齐时,于故代都置恒安镇。寻改为北恒州,移州治于故都西三十里的太平县,北恒州下设安远、临塞、威远、临阳四郡。北周灭齐,将县治西移,改称云中县,与恒安镇并隶于朔州。

而隋立国后,因皇帝杨坚之父名杨忠,为避讳改云中为云内,治所不变,隶马邑郡,下辖恒安镇。后废郡,止存州县二级区划,云内直接隶于朔州。

如今隋之云内虽是原汉魏之平城,但实际上,地址却早已经西移,北魏旧都平城,实际上是如今隋朝的恒安军镇。昔日繁华的北魏都城,如今也早已经荒废,只是千余镇戍边军屯驻戍守而已。

不过虽然这里繁华不再,但在军事上,这里依然十分重要。

隋开国以来,与突厥战事频繁,除西北方向外,在北方的战事,突厥每次由塞上入侵,多是由云内攻入,再顺着大同盆地直攻朔州。而隋朝每次出征突厥,也多出朔州经云内走云中古道再达白道。

由于河东北端最大的盆地大同盆地位于管涔山、恒山与蒙古高原南侧之间,盆地北面山地低口为塞北游牧民族的涌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桑干河源自管涔山,经大同盆地,流入河北。这样,塞外游牧民族的铁骑一旦进入大同盆地,便可沿桑干河河谷低地向东进入河北,直叩居庸关前;还可由飞狐口逾太行山,迂回至幽、蓟的西南侧。

对于草原部族来说,这里就是最好的进攻入线。

西汉之初,匈奴冒顿单于曾率领大军由此涌入,围汉高祖刘邦于平城白登山。解围之后,刘邦实行休养生息,在北方对匈奴实行和亲,并进行战略防御,曾在此屯驻重兵,东连渔阳、上谷,西接云中、五原,屏护北方。

北魏始光元年,柔然可汗大檀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立即率六万骑攻入云中,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旧都盛乐,包围了云中城。北魏新即位皇帝拓跋焘当时只有十六岁,但他十二岁时起就曾远赴河套守卫长城抵抗柔然人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很有声色,也因此对柔然的战术很是熟悉,他力排众议,亲率两万骑兵入援云中。柔然人仪仗人多,将来来的魏太武帝拓跋焘包围了五十余重,可最终,十六岁的拓跋焘却以少胜多击败柔然军。次年,拓跋焘大举反击,分兵五道越大漠攻击柔然,柔然再次大败。

而历史上,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战事太多了,无数的大战在此展开。

这片土地寂寥、凄凉。阵阵朔风吹过枯草,露出埋在土中的堆堆白骨。远远近近总能寻觅到一架架马匹、骆驼以及人的骸骨,还有折断了的、早已经锈蚀了的刀枪箭镞。它们静静的躺在那里,装点着这片死寂的古战场。

天空中几只雄鹰划过天际,不时发出几声尖锐的鸣叫,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不祥的征兆。

这片沉寂了许久的古战场终于又被惊醒了。朔州总管杜彦调派麾下三千兵马,由赵仲卿率领增援云内,把守这条重要的通道北端。

情报已经显示。突厥人比朝廷预料的要快,他们相当迅速,达头和都蓝已经联合,不,那已经是过时的情报了。现在的情报是,都蓝在去年与达头大战中兵败后,就已经臣服达头了。现在整个突厥。只剩下一个突利可汗不肯承认达头的大可汗之位。达头来的迅速,他的兵马早在去年与都蓝的大战中。就已经调到了突厥东西部的中心金山一线。当都蓝终于彻底的臣服,其余几个小可汗也都表示臣服后,达头终于向隋朝发起了进攻。

几天前,出使漠北突利部的使者长孙晟发回了急报。突利已经被击败了,现在向东逃窜,不知所踪。

几乎就在这个消息到达的同时,杜彦的探马已经发现了都蓝和达头大军的集结与动向,他们正向南而来。

听到突厥终于发动进攻了,刚赶到太原的高颎十分意外,突厥人比朝廷意料中来的更早更快,高颎马上调整部署,让朔州总管杜彦先派兵增援最前线的云内和恒安。他随后率领大军北上增援。

赵仲卿领着三千兵马,顺着桑干河前进。

赵仲卿得到的命令很清楚,无论如何也得守住云内和恒安。对于隋军来说。丢失了云内和恒安,那么整个朔州也就守不住了。朔州就是一个巨大的木盆,云内就是最北端的一个缺口,是一个出水口,也是一个入水口。一旦这个口子被打开,朔州就是坦途。敌人可以迅速的攻到勾注山下。打到雁门关前。雁门虽是天下九塞之一,可高颎并不希望让突厥人打到关下。更何况。进入朔州后,突厥人不但能迅速打到雁门关下,他们还可以沿桑干河河谷低地向东进入河北,直叩居庸关前;还可由飞狐口逾太行山,迂回至幽、蓟的西南侧。

虽然东面还有杨林,但如果他放突厥入杀入了河北,那就是他的严重失职。

他们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次北伐统率机会,绝不是要一场难看的战斗,他们要的是干净利落痛快的大败突厥,要以此换得皇帝的赏识嘉奖,为太子加分正名。

在云中古道上,有一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军也正在行军。

这就是在突厥内战之中被击败的都蓝所部,目光所及,一片旌旗飘扬如海,刀光胜雪,长枪如林。妻子背着自己跟个粟特近侍通奸,突利把这丑事传扬出去,自己怒而杀妻,然后隋朝却不肯再将公主下嫁,反而嫁给了突利,还搞的那么隆重,让自己脸面全无。一腔怒火在胸中积聚,达头又动作频频,不断的拉拢几个小可汗要背叛自己,他愤而出兵,结果却遭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最终兵败达头,惨败。就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利,达头一心要当上汗国大可汗,都蓝自知大势以去,但也不愿意白白让出汗位。他向达头提了一个要求,第一,自己得当东面可汗,同时达头得帮他灭掉突利,并把突利的地盘兵马还有那个隋朝公主都交给他。只要达头同意了这个要求,他立即臣服于达头,真正将大可汗之位拱手让出,从此听从达头号令。

达头一开始并不想答应这个条件,在之前的那场大战中,突利是站到了达头一边助其攻打了他的。达头想和稀泥,充和事佬,可最终还是和谈失败了。达头向突利提出的条件是让他交出隋朝的公主给都蓝,另外还要向都蓝赔偿大量的牛马,这个结果被突利毫无犹豫的拒绝了,甚至连达头要求突利出兵响应他进攻隋朝的事情,他也不肯答应。最终,达头还是同意了都蓝的条件,干掉突利。不过达头也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都蓝可以做东面可汗,也可以得到突利的隋朝公主和人口牛羊,但他必须全力出兵随他一起进攻隋朝。

达头的进攻隋朝计划,和历代突厥大可汗们的出兵计划没什么区别,不过因为突利的背叛,还有东面几个部族的归附隋朝,最终达头的计划和以前的进攻计划有了些改变,那就是原来分成三个大方向进攻,如今成了两个方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