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那些已然亡故的男人年纪都是结过婚的人,为人子、为人父,上有老下有小,即使他们死了也牵扯到一个赡养老人的问题。
古代深受周礼的影响,因此按着古代的规矩一般是长子负责给父母亲养老送终,长子分到最大份的家产,但要负责奉养父母双亲。
如果某一家的长辈不想要长子奉养,而是让不是长子的孩子照顾父母亲,但这是需要父母亲和孩子们说好。
至于其他的孩子们,女孩子都是嫁出去的人,也就是说不需要女儿奉养父母亲养老,只需送些年节礼,余下的兄弟们虽然不奉养长辈,但还是每年要给些钱财。
儿子们要给两个老人养老送终,那么就可以分到家产,而女儿则无法分到家产,这就是古代的遗产分割。
作为一个已经去世的男人自然无法赡养父母亲,而他的孩子们自然还小,也不能担起赡养祖父母的责任,但亡者的妻子按着古代的规矩,还是要负责赡养老人。
牵扯到赡养的问题就会多了些麻烦,为了减少麻烦,她可以接走死者的妻子和孩子们,在加上死者父母亲,但受照顾的人绝对不包括什么兄弟姐妹。
但就怕那家人不会同意,古代庶民基本上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导致会生育不少孩子,就算是夭折了几个,但孩子数量还是不少。
问题来了,有了更多的孙子辈孩子出生后,这个家还没有分家,前朝因为牛耕技术的推广,开始提倡:父母在不分异,这个说法深深烙在民众的心里,往往是老人过时后再分家。
这就导致他们一大家子是一个大家庭,也有些像是吃大锅饭,同样一家人有人十分勤快,有人则十分懒散,但他们没有分家的想法。
但凌霄能够站在他们一家人那一方考虑吗?当然不能,她要考虑也要为杨娟考虑一下,一下子接进来这多人,还不能当成奴婢,要花费多少金钱和精力才能照顾好?
因此凌霄才说出那种方法,如果老人想要被赡养,可以跟着走,但杨娟按着规矩要照顾的亡者的妻子儿女,还有父母亲,但不包括亡者的兄弟姐妹。
如果那些人非要以要赡养父母的名义跟着,当然也可以,但要分家,个人顾个人,不能拿亡者的抚恤金补贴一家人。
听了凌霄的想法后既然有想要跟着走的一大家人,他们也答应到了地方后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让父母亲担心。
自然也有那种故土难离,死活不愿意离开的人,凌霄会给不愿走的老人留下一些财物,也就是等于提前给了赡养费。
这之后跟着凌霄走的亡者妻子儿女就没有要赡养亡者父母亲的义务,除非是那些兄弟们全部死绝了,才轮得孤儿寡母来赡养。
不管是那种的情况下,凌霄会专门写下整个情况,受益人要签名,当然一般人只怕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怕的,可以按下手指印。
要是不签,自然根本不会给财物,还要有相关证人的签名或者是手指印,绝对不会给死者妻子儿女留下后患。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凌霄知道不是每一对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儿子多了不值钱,很多人为了活着耗费了大部分热情,根本就是随便养养孩子,没得什么感情。
而父母和儿女之间固然有那种感天动地的舐犊情深,为了儿女什么都可以放弃,但从来也不缺把儿女当成货物的父母亲。
为什么会觉得有些父母不爱这个死去的亡者,那是因为服兵役都是一种苦差事,很多人去了就没有回来。
这种情况下就等于要放弃了那个孩子,因此如果一个大家庭有几个儿子,被送去往往是最不受宠的那一个。
儿子是不受宠的那一个,他的妻子儿女也会受到轻视,凌霄可不愿意有些偏心父母亲一直吸一个儿子的血,去养活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儿子死了还不放过。
就算是儿子死了,但不是还有儿媳和孩子吗?没有了顶梁柱的那一房人会活得更苦,还要吸不受宠孙子孙女的血。
如果儿媳有孩子还好点,要是没有孩子,这个儿媳在家里的地位完全没有地位,只会处于最底层,自然要为大家做贡献,这种情况虽然少,但也是有。
有些老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特别喜欢某个孩子,就恨不得把其他儿女的血都洗出来给爱子。或者是特别讨厌某个孩子,恨不得把孩子抽筋扒皮。
凌霄自然知道这种情况,也对此而深恶痛绝,签字按指印就是为了防着某些自私私立的人,逮着善良老实的人猛欺负。
这是后世都有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更加有存在的可能,在古代只会更加恶劣。要是一家人根本没有分家的话,孩子是没有私产这个说法。
要是那一个孩子敢私下置办产业,被爆出来绝对会被周围人唾弃,就是一个不孝之子,家长完全可以没收所谓的私产。
当然那些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情况也有,一旦出现父亲打死儿子的事情,只要拿出来父子这个关系,做父亲的打死儿子无罪。
父子之间要是有争执,父亲是不会错的,错误一定属于儿子的,敢回嘴就是不孝之子,死了都要被泼上脏水。
在孝道大于天的年代里,后辈对上长辈很难办,做什么都是轻不得重不得,而以后要是闹起来也会很麻烦。
凌霄才会打算去接那些家属时做好相应的准备,为了防止遇到那种难以将道理的人,一定要小心从事,以防止以后出什么幺蛾子。
她可以帮着有良知的人渡过难关,甚至不会要求一定要有回报,但绝对不会让某些吸血的人一直吸血。
跟着她上路的人除了小荷外还有杨娟手下的甲士,这些人都是凌霄指点过身手的,一个个都对凌霄又敬又畏。
虽然她是一个女子,但绝对不是一般的女人,几个大男人也打不过的女人,直接就被他们跨越了性别,成为不好惹的存在。
而且他们从押粮的人知道了小荷的大名,这两个女人都强的让他们敬畏,因此他们一个也没有想过和凌霄对着干,对上她时十分听话。
凌霄知道后很满意,手下人听话就好,但还是要注意着点,万一遇到一个会演戏的人,明着听话暗中搞诡,这种人也是有的,还是要小心。
在自己行动中要是遇到一个喜欢出幺蛾子的家伙,绝对讨人嫌。不过凌霄也知道要是有人想要搞诡的话,绝对会让那人后悔一辈子。
她暂时没有想着回去看看欢郎他们,有些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不让他们做过,只怕会撞到南墙也回不来。
感觉小庄子里的年轻人,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在人情世故上成长起来,那么有一天他们就完全可以应付一切事情,所以她根本没有在意,而是花心思准备接人。
她先把那些家属居住地都列出来,做了一下准备后上路,她还带着一些已经做好的衣服,大小不一样。
跟着她带着这一小队人上路,还有人赶着牛车,因为要带着帐篷和粮食、财物,总不能人人在马背上带着。
为了应对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部军事化,这些人很快就适应下来,也因此知道了凌霄的打算,这些人愕然,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毕竟在他们的教育里孝道占据很大的部分,很多人也许不识字,但不能忤逆父母这一条一直很明白。
凌霄看出来他们心里的犹豫,也许在他们眼里就应该是都管起来,怎么能够那么做,等于是强制分家?
她淡淡地说:“也许你们觉得我做的不对,但你们想过没有,要是这么一大家子人都管,谁来出这一笔钱?
如果另外养人的话,只怕李家不会给钱,这可是让姊姊拿自己嫁妆养,这养活三五个人,和要养活几十个人能花一样钱吗?
有人也许会说能,但三五人和几十人花费同样的钱,会过得好才怪!我很正式告诉你,如果真的是这样,真正受益者只怕连饭都吃不饱。”
这句话一出来让那些人愣了,因为他只要不傻自然知道凌霄说的没错,人数越多越是要花费很多钱。
比如说同样一笔钱,如果只有五个人用,也许活得很不错,但要是三十个人花同样的钱,就会很拮据。
他们也都是成家的人,自然知道人越多花费的钱财越多,而且这牵扯到了杨娟的嫁妆问题,他们无法替杨娟做主。
凌霄的话让他们无法说什么,扪心自问一下,一下子拿出这么钱财养活人,轮到他们自己身上也不会愿意。
经过一番思想教育后凌霄终于放心了,就怕他们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到了地方瞎许愿,岂不是让自己很麻烦?
给他们打好预防针后上路,到了地方时凌霄开始拜访人家,而这时候家里已经接到消息,有人选择留下和大家庭一起生活。
EMMMMM!对于这一种选择,凌霄也没有做思想工作,她就是一个外人,人家一家人愿意生活在一处,她还能怎么办?
凌霄就没有再劝,看看情况发现这一家人还是比较善良,那就拿出来一部分财物,算是给孤儿寡母的一些保障。
为了让其他人不眼红,她还拿出来一些成色不好的银饰品,还是比较轻,属于上不了台面的礼物,但那一家人的女子一个个兴高采烈,但很快就红了眼。
过后凌霄也拿出来一个纸卷,把给予的财物都写在上面,让那些人都签字按手印,证明她没有贪污这一笔费用。
就这么一家家过去,有愿意跟着一家人都走的,但凌霄也说清楚自己的要求:可以跟着走,但到了地方要自己做自己的日子,不能再去打搅亡者妻子儿女的安宁。
当然她因为还要去拜访其他人,就没有让那些人跟着走,而是让他们先开始准备,等着凌霄回程时再捎着他们一起走人。
也有大家庭根本不愿意让亡者的妻子儿女走,因为觉得还压榨得不够多。但她们一家人过的很惨,如今更加是绝望的样子,要是凌霄这一次不找过来,只怕几个人的命以后都保不住。
看到凌霄要带人走,其他人当然不愿意,一个个根本不客气要钱,一看凌霄的打扮不错,还带着人感觉有钱。
想要抓住凌霄讹诈一番,被凌霄狠狠抽了几鞭子后老实了很多,不敢在地上打滚,也不敢坐在地上破口大骂,更不敢往前蹭。
凌霄看着他们就是一笑,这一笑让那些人一个个吓得有些腿软,啊啊啊!那是谁?凌霄也没有说什么,直接让亡者的妻子儿女准备走人。
跟着她又拿出来一笔钱财,这不是买人的钱财,而是代表死去的人对父母最后的惠赠,这之后他们这一房人就直接分家,不在负责老人的养老。
那些人一看到钱财,顿时感觉自己身上的伤痛都好了很多,凌霄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这中间的事情,签了就给钱,不签一毛钱拿不到。
那一家人当然要签了,看着拿到手的东西就是恨不得变成自己的,因此就彼此看着不顺眼,看着凌霄带着人走远也没有在意。
而被救出来的几个人都是又惊又喜,凌霄找到地方让一家人清理了一下个人卫生,过后还专门消毒了一遍,等着下一个人用。
就这样她一个个拜访了那些人的遗孀和子女,把那一家家都做好了统计,而渐渐到了最后几户人家,凌霄这一次自己没有出马去看情况。
而是派一个人去看,她觉得应该让姊姊手下人多多学习一下,不要只会练练身手,大脑却不想着好好动动。
过了一阵去探索的人就回来禀告,那一家人在他看来,属于比较有良心的人家,大家庭里的其他人努力想要照顾好兄弟的孩子。
根据杨娟给的资料凌霄知道亡者有一儿一女,虽然那一家人也很穷,但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两个孩子孩子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