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寒门宰相 > 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朕有今日全赖于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千两百七十八章 朕有今日全赖于卿

看着垂拱殿内犹如小山般堆积的账册,官家也是头大。

官家要处置蔡确也是没办法,如今朝廷上下一切都要向‘钱’看。他现在是指着章越搞钱。

什么时候该倚重章越这样的任事之臣,什么时候用蔡确这样维护皇权统治的臣子。

官家心底如明镜一般。

大志未伸时,没有成就唐太宗这样帝王基业前,只好也必须委屈蔡确了。

看着蔡确脸色苍白地从殿上退下后,官家面无表情地坐在御座。

目送蔡确等众官员离去,章越目光稍稍撇过,又回到在天子身上。

此刻官家眉头紧锁,他对章越道:“朕不明白,熙宁元丰之后,朝廷财源广入,每年岁入多了不少,但为何岁支仍广,以至于入不敷出。”

“太祖立国收入不过一千七百万贯,治平二年时岁入四千三百万贯。”

“到熙宁九年时已增至六千万(原数据是五千九百万)!”

“到了现在元丰六年时,户部预估可增至七千万两百万贯(原数据七千万左右贯)!为何仍是不够用”

此项数据统计净收入,不计入铜钱以外的,粮食绢布木炭草料等收入。另考虑章越改革财政变量,收入仅比历史上略高。历史上财政收入免役钱是大头,元丰末年达到一年一千八百万贯,而章越免去五等户,女户等免役钱,故这项收入降至不足九百万,到了元佑时司马光废免役法等新法,中央财政收入骤降为不到五千万贯。

以历史上的元丰七年为计,户部右曹(司农寺)仅钱币收入达到两千三百万贯。

免役钱为一千八百七十二万九千三百,场务钱五百五万九十万,谷、帛、石、匹九十七万六千六百五十七万。

另青苗钱三百万余贯。

至于市易钱虽然能收入不少利息钱,但坏账也很多,能保本就不错了。

也就是户部右曹收入大约在两千七百万贯之间。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收入大头是免役法。

官家对章越道:“朝廷财入日甚,但支出日益入不敷出,奈何”

钱都花到哪去了

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章越道:“皆赡军所支!”

没错,军费开支永远大头,而且是大大头。

官家点头道:“熙河路如今岁支两百万贯(历史上是四百万贯),收服凉州后又添一百万贯。”

章越道:“此臣之失,今熙河路养常备十万,另有二十万平日务农的番汉乡兵,合计三十万之众。”

一名禁军要五十贯,一名厢兵要三十贯,治平时朝廷军费开支为四千八百万贯。

到了熙宁元丰年间,一名禁军要六十贯,厢兵要三十三贯。

章越曾打算用打通凉州后的丝绸之路贸易的利,让朝廷在熙河路方向实现自收自支。

不过孙路,王厚一个劲地向朝廷要添兵添将,同时征募当地番兵为军,也是有效安定地方的手段。

最后熙河路预算还是减不下去。

至于陕西各路进筑之费,以及当初攻凉州之役,平夏城之战花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将章越盐钞改革后的钱几乎全部贴了进去,导致朝廷还欠了地方一屁股债。

不过好处是,历史上到了这一步,地方百姓早已不堪重负。特别是陕西一路,历史上进行了五路伐夏后,官家派李舜举到地方查问,得到回报说再打下去,整个关中都要造反了。

其实熙宁元丰为例,宋朝百姓虽不遏兼并,但老百姓生活还是胜过很多朝代。

这时候民间百姓是大体能够温饱,也是在这时,从上到下开始推行一日三餐的习惯。这是古今很多朝代都办不到的事。

甚至清朝乾隆后期时,因为人口增加至四亿,人地矛盾加剧。不少地方又倒退一日两餐。

章越眼下至少还维持着熙宁之初百姓生活水平。

官家道:“朕不是怪卿的意思,朝廷军费所支日甚。铸币之费也不过百万余贯,算上高丽海贸之利一年不过几十万贯。”

“眼下河北,河东都需用钱,此与军费比起来不过杯水车薪。”

章越心道,战争就是烧钱。

平日养兵是一笔费用,战争又是一笔费用。

章越想尽了办法,执相位时与党项打了兰州,凉州,平夏城三大战役,已是用尽了他全部办法,勉强使财政不崩。

毕竟章越如今比历史上已是提前三十年的进度,而且还收复了北宋始终收复不了的凉州。

历史上章楶元符年打完平夏城之战,主动向朝廷请求与西夏议和息兵,因为元佑年后好容易积攒下的积蓄都被打完了。

不过主政的章惇不肯,坚持要与西夏打下去。

治国安邦说到底还是一个钱字。没钱,啥事都干不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章越道:“陛下容禀,自有盐钞交子后,这些年朝廷钱荒有所缓解。”

“以庆历为例,一两白银,一匹绢原先兑两千文,熙宁初为一千两百文。”

“但如今钱荒又起,地方羡余又生枯竭。眼下当安静为事,不易再与辽国生事。”

官家道:“可辽国不从河东,河北退兵,朕如何腾出手对党项用兵”

“朕以为如今权宜之计,要么收五等户免役钱,要么朝廷增印盐钞交子。”

章越心道,官家这是又回到苦一苦百姓的路线来了。之前让孟子陪祀孔庙,将孟子升为兼经,大力赞许‘民本’二字。

这么快你就改弦更张了,你这不是打我的脸吗

官家看章越不说话,问道:“卿是否难以答允”

章越想了想道:“陛下,觉得臣相貌如何”

官家闻言。

卿是认真的吗

章越道:“臣年轻时相貌还不错!自引得不少女子青睐,其中不少也是家资颇为丰厚的女子。”

“甚至后来臣在太学读书的时候,蒙老泰山看重,选了我这个寒门子弟为女婿,蒙之不弃,将爱女下嫁给臣。”

官家闻言笑道:“朕有耳闻。”

章越道:“陛下,不过臣后来却推辞了,非要等到了中了进士才成婚。”

官家点点头。

章越道:“还有件事陛下不知道。臣当年还未入县学时,蒙同乡陈升之看重,召为书童。且不说臣知不知日后陈升之贵为宰相,当时臣差一点连书都读不起,但陈升之给了臣一条读书之路。”

“不过臣当时也没有答允。”

章越道:“陛下,臣从小到大都没有选择走眼前看起来最有利,看似最捷径的那条路。”

“反而是走一条最难最远最辛苦的路。”

“臣将此称作是见路不走!因为此路似道非道,臣从来坚持去办那些看起来短期没什么利益的事,不受利益的诱导。”

“明明有那么好的亲事,臣却在太学里埋头苦读。说来臣并非什么志向高远之人,也不是什么读书人气节,更不是知道日后一定会中了状元,还做官了。臣不是不爱功名利禄,只是在功名利禄面前,从来不肯委屈了自己罢了。”

“故臣至今仍是臣,对人称不上好,但对己从来无愧于心!”

官家赞许道:“朕明白了。卿之为人可照天地日月。”

章越道:“陛下之言,臣愧不敢当。臣魄力与担当不足。熙宁之时士风保守,官员因循守旧,若要变法必须矫枉过正,拆屋重建。非有大魄力,大手腕,非一身当天下是非者不能为之。”

“此论来,臣不如王安石,故向陛下举荐了他,因此有了熙宁变法之得。而今元丰之政,臣纠熙宁变法的急躁冒进,以免过刚易折之弊。”

“臣始终笃信治国与做人的道理是一样。要走远路,进窄门,耕瘦田。有时候快的反而是慢的。而慢慢来反而才是最快的。”

“道德经有云,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这话的意思,如果我能明白道理,当行于大道上。只是大道过于平坦,而人君却都喜欢走捷径。

“譬如对五等户收免役钱,还有增印盐钞和交子,这对于人君而言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但真是因为这样捷径的有利之事,背后都藏有天大的祸害。臣才害怕陛下太轻易地去顺从他,去作为他。”

“贪图了一时之利,而种下长久祸害。”

官家道:“此乃治理国家的金玉良言,但是没有钱辽国如何御之”

章越正色道:“陛下,辽国到了现在早已是外强中干了!”

官家神色一震,问道:“此言当真”

章越回答道:“这些年来陛下可听到辽国从何处开疆扩土了吗只是听说他一味地镇压叛乱罢了。”

“自古胡无百年运,为何辽国至今近两百年是因得我幽燕之地,南面用我汉制,又有本朝贡币输入,故能维持着。”

“但因此番不番,汉不汉之制,又不精思我汉制精髓,国力只能日益衰退,如此早晚还是要生内乱。辽国固有百万雄兵,但又如何了只能虚言恐吓于我了。否则为何在河东,河北进又不进,退又不退陛下只要抱有耐心,持之以岁月,静待辽国国内有变之日,便是提兵百万西征之日!”

官家拍案而起道:“卿之言,真乃真知灼见!”

官家走下御阶道:“朕能有今日,全赖卿之良谋!卿既是朕的萧何,也是朕的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