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简行诸天 > 第146章 猜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6章猜测

“渔夫”这个线索太笼统了,谢玉又问具体其他线索,这人又说那“独一门”帮众有说这,“渔夫”妻子很漂亮,但是可能是个瞎子。

“漂亮的女瞎子?”,这又是什么线索,而且就凭一个人渣喊一声“不哭死神步惊云”,怎么就确认真就是“步惊云”呢,这也太主观了吧!

这三年,谢玉在寿光小城也不是白待的,多少也知道些江湖消息,当年《天下会》确实很轰动,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聂风步惊云能打败雄霸,打败祸害武林东瀛人绝无神,也是一时的风云人物,只是在他们如日中天时,突然消失了。

所以偶尔在某个地方传出他们的消息,武林人都会寻找一番,也不足为奇,也许这又是一场“偶尔的谎言”。

谢玉突然意识,难道是神母洛仙骗自己,对了按帝释天的说法,自己主要任务是“辅助”神母洛仙,可自己听到“断浪”消息后,不自觉就忘了。

“难道是神母洛仙有什么想法了想到这里谢玉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也就不管什么断浪的事了。

随后谢玉迅速“借”到马匹,使起“遁去的一”之术,向洛城方向赶去。

路上不说了,谢玉好久没吃苦了,骑死两匹马,谢玉迅速赶回洛城。

果然,“印证”了谢玉的猜测,此时的神母洛仙已经失踪,只是神母洛仙失踪方式有些奇怪,据说是被聂风挟持出去的。

这更让谢玉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谢玉反而更不明白了。

无奈谢玉只得找返回寿光小城,找姬如仙她们商量商量。

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运动完毕,姬如仙开始给谢玉分析起来,不过分析来分析去,也分析不出什么。

这时消息是最重要的,谢玉只能派出小倩外出打听。

两天后,谢玉收到小倩消息,说是聂风向神母洛仙打听“天门”所在,不知怎的神母洛仙带聂风,去摩陀兰若寺,去取进入“天门”的信物。

这让谢玉更加疑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本身就是天门的,没人给自己说回天门要什么信物,难道是自己这几年没回天门改规矩了吗?

其实谢玉不知道,这是天门潜伏时期的规矩了,若人得到天门“信物”就可以向天门求取一门绝世武功什么,当然这人也要为天门办一件事了。

神母洛仙的想法是用这“信物”,交换让聂风帮助帝释天出手一次,毕竟帝释天对聂风和聂风的雪饮刀,可是很感兴趣的。

只是谢玉刚进天门,就是挂名神将,一些底层的事,很多他是不知道的。

既然谢玉知道了神母洛仙动向,问清路线,谢玉不过姬如仙的挽留连夜出发了。

可能是这一段赶路太辛苦,谢玉居然有些“怕”姬如仙了,还是趁机赶快走了。

有清晰路线,加上良马助力,不过几日谢玉就赶到摩陀兰若寺了。

虽然天色已晚,谢玉也是急了,这么久没盯住神母洛仙,谢玉还真怕帝释天,毕竟帝释天武功太深太不讲理了。

对于寺庙,谢玉在其他“虚幻世界”也是做过和尚的,谢玉先是顺利摸索到方丈的房间。

刚想干些什么,谢玉只听到屋内传出一声音:“天寒地冻,门外的施主可入内喝完热茶。”

谢玉自然是知道自己被人发现了,可能是最近心烦意乱,气息不稳吧,听这人声音,谢玉可以判断出这人,至少是武道宗师境界,也许是大宗师也说不定。

谢玉推门入内,趁着烛光,正见房子不是很大,四周墙壁上有一些佛教字画,屋内正中摆着一张老式方桌和4把木椅。

有一面容慈善的老僧,正要抄写经书毛笔,微笑的看着谢玉道:“施主一路风尘仆仆,可饮一杯。”

说完,这老僧就给谢玉倒了一杯茶,谢玉确实有些口渴,就坐了下来,一饮而尽,实话谢玉知道自己有“葫芦印记”可是不怕中毒什么,所以才有恃无恐。

这老僧也是有些哑然,直觉这谢玉是的“妙人”。

老僧道:“不知施主从何处来,又往何处,”

谢玉心想:“这老和尚给自己发禅机,打哑谜呢?”

谢玉这也不恼,拿起这老僧的毛笔,蘸上墨汁,在纸上写下,一首打油名为《悟》的小诗。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然后递给老僧,这老僧拿着这打油诗一看,脸色一变,许久又问道:“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谢玉面容严肃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

“修为成佛,在求。”

“悟为明性,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

“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老僧含笑又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谢玉斟酌后道:“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

“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盘。”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

“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

“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

“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

“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