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要做两手准备,找甄俨或找个人专门去做,去徐州一带靠近长江之处找些地,一万亩的规模,专门用来种甘蔗,长出来甘蔗后,用来提取糖。”
“可是,那不是我们的领土?恐怕有些不便!”
“这不是难题,种植甘蔗并非一年能收获,可能得两三年时间,届时我们可能已经南下;”
“另外,甄俨商路广阔,在徐州有人脉,让他在当地找个有实力的豪族合作种植即可。他自己也无须出面,由当地的豪族出面提供土地,安排百姓种植,收成之后,在当地建造一个作坊,专门用来提取糖,把提取到的糖带回来就行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合作的人要可靠,能保守机密,不能随意暴露我们的身份,也要防止他把甘蔗卖给别人。”
国渊听了点了点头。
“派去操作这事的人,要注意到民间寻访更多的从甘蔗中提取糖的工艺。南方或许已有工艺,但未必会成熟,可能这些工艺存在各种瑕疵。”
“这工艺要想办法去改进,如此才能提取出更多更纯净的糖来,就像我们的制盐工艺一样,可以出高价悬赏,鼓励百姓去想办法,集众人之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工艺是可以解决大问题的,我们付出的钱相对于获得的收益而言,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事实上,我们制造出更优质的糖,量大了,售价就会降低,但需求却变大,我们能仍赚到不少钱。另外,我们还能卖给别人。”
“就以目前盐场的盐为便,一旦满足咱们境内需求,就赶紧往外卖,去赚曹操的钱。”
“当然,这板晒的秘方还得先保密一段时间,我等先多赚点钱再说。”盐场有那么多盐工,有人有心想打探这板晒的工艺,那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刘鑫嘴上这么说,却不会真的采取什么措施,去防范秘方泄露。
国渊此刻只有点头的份,专心听着刘鑫的指导意见。
“不仅是糖如此,一些可以改善民生的东西,我们都不要吝啬投入,例如与柴米油盐之类的。”刘鑫又想到了油:“对了,百姓的油是怎么解决的?”
“油?是膳膏吗?”国渊感叹刘鑫的思维转变快,他连忙整理自己的思路,才回答刘鑫的问题。这时代的油可不叫油,而是应该叫做膏,或者叫膳膏,也就是食用油。
“目前的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动物膏,一般是半羊、鸡、鸭等牲畜,还有鱼等。战乱之时,百姓几乎没有肉吃,也没有膏吃。”
“如今我幽州之地富庶,富人每隔一两天便有一顿时肉吃,也能吃到膏。百姓十天八天时间才能吃一次肉。”
“除了牲畜的膏外,最常见的膏便是胡麻籽榨取的膏。胡麻乃先汉武帝之时,博望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后来人们发现胡麻籽可以榨出膏来,便有人种植这胡麻,专门用来榨膏。”
“嗯!那我们现在有百姓种胡麻吗?”刘鑫急问。
“幽州之地天气寒冷,似乎种不了胡麻。所以很少有种,我们幽州的胡麻膏都是从南方把胡麻籽运过来,然后榨出膏来。”
“一般能榨出多少膏?”
国渊想了一下:“一斤胡麻籽一般只能榨出一两多。”这些年他深入农村工作,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这么少?那一亩胡麻能产多少斤?”
“大约八十斤左右。”
“这么少?”这时代的斤仅相当后世的半斤,一亩也只相当于后世一亩的约三分之二。不过,即便如此,核算下来,这产量仍然是低得可怜。
“将军,这已经不少了,我以前在青州之时就见过有人种胡麻,一亩最多只产这么多,少的话可能只有六七十斤。”
“嗯,少也得种,因为它是目前膏的最主要的来源,你安排人到冀州找地来种,幽州或许种不了,但冀州黄河北岸应该都是可以种的。”
“如今冀州之地,百姓流离失所比较多,当然土地荒废也多,要合理安排引导百姓耕种,这胡麻也是要安排种一些。”
“另外,还是要在民间遍寻找提取膏的工艺,看看怎么提高胡麻膏的量。”刘鑫停了一下:“还要寻求是否还有其他渠道能获取到膏。这世上恐怕并非只有胡麻能提取膏,据我所知,例如芸薹、菽等,均可以用来提取膏。”
芸薹其实就是油菜,菽就是大豆,这两种菜在幽州都是有百姓种植的,刘鑫都吃过的。只是当时吃之时,并没有想到也可以拿来榨油。
“芸薹、菽能榨膏吗?”国渊有些不相信。
“子尼,我说的肯定是没有错的。你找一些熟知的百姓,他们可能会有办法,从芸薹、菽中提取出膏来。”
自从百姓献出板晒盐的工艺后,刘鑫有些迷恋上高手在民间的说法,他相信民间是有工艺可以做到的。只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工艺没有流传下来,然后就慢慢地失传了。
在21世纪,他只是个普通人,懂得也不多,没办法把太多科学技术带到这个世界。但他认为,发掘民间优秀的工艺,让这些工艺能够得以保留和发展,同样能够改变世界,造福百姓。
“你可以在幽州找些地大规模种植芸薹和菽,再慢慢寻求提取膏的办法,就算提取不出膏,芸薹和菽还是可以吃的,又不会浪费。”
“如此我幽州本地就有膏了,不用花大价钱去南方购买胡麻膏了。”
“将军说的是,将军的办法可真多。”国渊对刘鑫还是挺佩服的,他觉得刘鑫的思维太活跃了。
……
处理完公事之后,刘鑫回到家里,却看到蔡琰似乎在哭泣。他心中大急,赶紧小步走到蔡琰:“娘子,你怎么啦?”
蔡琰连忙用手把眼泪擦干:“夫君没事。”
“还说没事,你都哭了,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刘鑫不知不觉声音就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