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邮票钱币电子盘停盘以后,投资者先是愤怒,造成投诉不断,聚集性维权也屡有发生;后是无奈,心灰意冷。由于电子盘的停盘,邮票现货市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邮资封片由电子盘时代的宠儿变成了人见人弃的丑小鸭,这些投资者不愿搭理的东西最低时每片仅值七八毛钱,并且还不一定有人会要。
面对邮市一片狼藉的局面,邮市的精英们在思考,在挣扎,邮市的希望在哪里,电子盘的出路又在哪里,邮市投资者如何才能摆脱整顿带来的困境?
以金陵电子盘管理层和大庄家们为首的一大批邮市精英不甘心于邮市就此沉沦,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邮市电子盘是中国邮市的惟一出路,是邮市出现大行情的不二平台,没有邮市的网络化交易平台,中国邮市要想起行情比登天还难。
国家邮政局经过几十年的邮票发行,特别是最近30多年限制邮票使用,加上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发行政策,中国邮市已经积重难返,场内的资金已无法启动行情,只能依靠社会的外援资金的流入才能启动一轮行情,而在邮市没有行情的情况下,社会资金是不可能大规模入驻邮市的。
这就给邮市出了个难题,是先有资金还是先有行情。这个难题自1997年至2013年10月21日金陵电子盘诞生之前的16年间一直无法破解,而在以金陵为首的电子盘出现以后,由于投资群体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至2014年9月和2015年5月,邮票钱币电子盘就出现了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行情,即“918”前的大行情和“528”前的大行情。
事实已经证明,中国邮市的出路在邮票钱币电子盘。因此,这些邮市精英的目光无一例外地仍然聚焦于原来的邮票钱币电子盘。但原来的邮票钱币电子盘不可能在内地继续存在,整顿以后的电子盘即使政策允许存在,也已经不是原来的电子盘,T+5和协议转让,这是投资者无法迈过去的两道坎。
自金陵电子盘停盘以后,蓝文武这天与往常一样,已经无所事事。他在金陵电子盘投入的数亿资金悉数被套,亿万富翁已形同乞丐,连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但他的头脑仍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既能使电子盘维持现有的交易模式,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换一句话说,就是如何避开电子盘的整顿。
蓝文武呆在家里有点闷,打开电视想看看新闻什么的。当他打开电视,正在播报的一则新闻让其灵光一闪,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内地由于整顿,很多商家去香港发展,寻求“一国两制”的保护。这则新闻给蓝文武以极大的启发,其他商家可以去香港发展,电子盘为什么不可以去香港,利用“一国两制”的保护?
蓝文武一下子异常兴奋,比吃了伟哥还要亢奋。他马上分别给鹿万里和金陵电子盘董事长兼总经理苗三才打电话,告知刚才播报的新闻,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三个人一拍即合,像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都说可以一试。
当时的形势是,全国电子盘因整顿停盘以后,有一部分原电子盘的管理层,尤其是一大批电子盘高管都在苦苦寻找中国邮市的出路。在内地,38号和37号文件明确规定,邮票钱币网络化交易不能连续竞价,只能采用协议转让,并由原来的T+0改为T+5。这是原电子盘的投资者无法迈过去的两道坎。协议转让和T+5,其要义都是限止流动性,而一个平台有没有人气,能不能孕育行情,其衡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流动性,因为流动性极差的平台是不可能吸引投资者的,当然也不会有行情。
资金和会员只流向流动性好的平台,这是资本市场的铁律。蓝文武、鹿万里、苗三才都是邮市中的精英,他们非常清楚整顿后的新平台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协议转让也好,T+5交易也罢,目的都是限制流动性。因此,只要实行其中的一种交易模式,所谓的新平台,其流动性就会大大降低,更何况根据整顿文件规定,新平台必须同时实行协议转让和T+5。由此可知,新平台的流动性会糟糕到什么程度。
鉴于上述考虑,三个人在电话中约定,尽一切力量促成金陵电子盘移师香港,并由苗三才负责在香港寻找合作伙伴,在香港组建新的邮票钱币电子盘。
经过苗三才的多方联系,香港金融资产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有意向与金陵电子盘合作,组建邮票钱币电子盘。而香港金融资产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背景深厚,该公司不仅已取得香港证监会1号、4号、9号牌照,而且正在谋求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谈判非常艰难,首选碰到的问题是,内地正在整顿的情况下,内地邮票钱币电子盘赴港建立新盘是否合法的问题,也即“一国两制”能不能保护移师香港的邮票钱币电子盘。讨论的结果是,内地企业与在港企业由于地缘的不同,无论是监管政策还是享受的国民待遇都是不一样的。依靠“一国两制”是能有效保护在港组建的邮票钱币电子盘的。其次是港盘能不能存活的问题,这能否存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政府能否网开一面,利用“一国两制”对其加以保护;二是指依靠目前有限的会员数量,能否维持营运的问题。
维持营运,是平台最基本的生存前提,也是组建平台的动力,大家都是冲着钱来的,不赚钱甚至亏钱,创办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论证这一问题时,原金陵电子盘三大庄给予了全力支持,三大庄向香港金融资产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保证,除了自己在金陵电子盘的货无条件地移至香港新盘以外,还要督促旗下会员及相关投资者的货移至新盘。
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双方一致同意尽快建立新的电子盘,并将其名称定为“中国国际文交所”。
中国国际文交所在邮票钱币电子盘全国性停盘近5个月后,于2017年10月份开始筹建,2018年年初开始营运,为中国邮票钱币电子盘原模式交易保留了火种。
中国国际文交所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国际文交所得收藏品作为资产配置重要组成部分的天时之便,在中国富人激增、投资需求迫切、但投资种类选择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在税务信息互换全面推行的当下,富人们急需大量不在税务信息互换范围内的实物资产作为合法的藏富用途。而在众多实物资产类别中,邮票钱币等收藏品金融产品化最具投资前景,但全球缺乏可信任的收藏品交易平台。中国国际文交所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邮票钱币交易所,其大发展真是天赐良机。
中国国际文交所还得地利之佑,具有香港区位优势。香港地位独特,既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受“一国两制”的国策保护,又是世界公认的金融中心,这是中国国际文交所T+0交易模式得以继续运行的重要保障。
中国国际文交所更得人和的优势。除了南京三大庄入驻显示的人和优势之外,在中国内地收藏品交易平台因鱼龙混杂、诚信缺失、事故频发而遭致政府大力整顿并关停了所有电子盘的情况下,重建后的电子盘只能实行T+5交易。失去应有交易功能的平台将形同虚设,势必会使中国国际文交所成为投资者首选的交易平台,这将给中国国际文交所带来更多的人气。
继中国国际文交所入驻香港以后,先后移师香港的电子盘有“大公”“环球”“华夏”等多达十几个电子盘。在这些电子盘中,有些电子盘从不涉足邮票,如“大公”,是纯粹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也有一些电子盘是到后来才开始涉足邮票的,如“华夏”,开始时只经营文化艺术品,直到2020年底,才开始陆续上了一些邮币品种,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王国强的“02足球小全张”,一口气涨了150多倍,让获得原始票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溢。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在中国国际文交所成立以后,围绕着其合法性和能否生存,以及投资者货物和资金的安全性问题,在邮市电子盘投资者中展开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不断有邮市着名评论者在《邮币资讯》等邮市宣传媒体上发表长篇大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但鲜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千篇一律地告诫投资者,不要涉足中国国际文交所,充斥着非法论,危险论,关门论。连当时影响颇大的一位邮评家都对投资者连连发出警告,规劝大家不要去中国国际文交所投资,并说,投资港盘,就必定会鸡飞蛋打。
但只有一个邮评家是例外,这就是张大杰。针对投资者对港盘的恐惧心理,张大杰先后发表多篇文章,明确表示,港盘是安全的,最起码中国国际文交所是安全的,所据理由除了“一国两制”以外,还有化解老平台的风险这条带有根本性且谁也不能回避的理由。由于港盘,特别是中国国际文交所的存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老平台藏品可以提货、平移、出金,以及交易的通道。不管在中国国际文交所赚不赚到钱,最起码给投资者提供了希望寄托之所,也给极度无聊中的投资者提供了打发时间、安慰情绪的地方。因此,政府就是出于维稳的需要,也不会关闭港盘。
张大杰虽然是文人一个,但在沪江大学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个人最大的毛病是性格太直率,直率的甚至不知变通。与他交往,大凡只要有一点点恩惠施舍于他,他总是念念不忘,牢记于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直被张大杰视为座有铭。
襟怀坦白和知恩图报都是美德,但这两种品格集中于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对沈毓,对杨柳,对小方,对苏小蔓,对欧阳春,甚至对车记者,张大杰都是怀着深深的内疚,面对这些面容娇好,让人一见倾心的美女们,张大杰的内心也十分激动,也想与她们耳鬓厮磨。但他不能够,除了淋浴房的噩梦般的记忆外,主要还是他的直率性格阻碍了他的行为表达。
张大杰不是什么圣人,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张大杰也好色,也喜欢漂亮的女人,但由于他是大学老师,加上其含蓄内敛的性格,从而有效地掩盖了其好色的本性。
夜深人静之时,张大杰也会思念这些美女,但他一直告诫自己,不能越雷池一步,他知道,如果跨出这一步,自己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张大杰并不成功,职业仅是他的谋生手段,因而在职业上没有什么建树。作为一个邮市投资者,到目前为止,也根本谈不上成功,甚至连小小的成功都没有,电子盘投资被套,眼睁睁地让一千多万元的财富化为乌有。但作为邮市评论家,张大杰是非常成功的,他常常对邮市有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并且以率真的性格直言不讳。在邮评文章中能够做到不隐瞒,不矫情,不随流,讲实话,不给别人留情面,不给自己留后路。因此,喜欢他文章的人是几十年一贯地追随他,把他视为邮界大佬,良师益友;痛恨他文章的人将他贬得一钱不值,说他的文章都是狗屁。
可不,在港盘是否安全的问题上,在中国国际文交所是否合法,是否有前途上,张大杰又与绝大多数的邮市投资者和评论者较上了劲,形成了对立的观点。这种对立的观点的形成,以及张大杰在对待港盘问题上的观点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在新平台出现以前,以中国国际文交所为首的港盘是安全的,所据理由是化解风险,以及维稳的需要。
第二阶段,认为新平台已经胎死腹中,今后邮市网络化平台的主要交易模式一是商城,二是港盘。港盘由于完全复制和照搬过去电子盘的交易模式,而这种交易模式恰恰又是投资者习惯的交易模式,因而得到了投资者最大程度的参与。但港盘的缺陷仍然在地缘方面,港盘因地缘而生,而兴,也有可能因地缘而死,而衰。这不是政策的原因,与某些邮评家所说的政策没有关系,而完全是投资者的一种选择。
当内地邮币商城迅速发展,且除了摘牌和点选落后于港盘的连续竞价外,其他都可以做得与港盘一模一样,甚至会超过港盘。只有到这个时候,港盘就有点岌岌可危了,毕竟内地投资者习惯于在内地投资,港盘投资人数的减少必将危及港盘的生存。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换一句话说,今后港盘要有问题,并不是政策导致的,而是投资者因地缘所做出的投资选择。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大杰关于港盘的第一阶段的预测是正确的,第二阶段的预测是否正确,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此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