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最近的身体似乎是越来越不行了,自从开始考察新都之后,几乎是每况愈下。
江南多豪商地主,龙气不旺。
直白点说,就是中枢容易糜烂,王朝多有短命,
所以他们父子,很早之前便已经打算迁都。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观看天幕中的一切。
“一方军阀么,倒也是个人物,可惜了……”
张作霖,后世被称之为军阀的家伙,在他看来,此人还是颇有手段的。
在多方势力之下依然能保持强势,依靠的不仅仅是手中的兵权,杀伐果断。
没有相当的智慧何何情世故是做不到的。
有那么一点他老丈人的感觉,是个枭雄。
“东瀛么?现在似乎是倭寇吧?”
他没有想到,现在隔靴搔痒的倭寇,在后世也不老实,先是窥视宝岛,后世甲午之痛,如今还将手伸向了辽东之地。
或许,现在的大明,就应该给他们一点教训了。
扫平漠北,灭掉女真,然后广造海船。
虽然是朱元璋钦定的不征之国,但是在这位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面前。
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父亲死了。
凶手是东瀛人,他知道。
但是这位少帅能怎么样呢?
革命军北伐,奉军丢城市地,全线溃退,东瀛人不但战力强悍,而且早就已经打入他们内部,势力盘跟着错解。
不说苏俄的势力,米国人的势力。
哪怕就是在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
他真的很想下令全军出击,一举击溃在关外的东瀛军队。
只是,他不敢,也办不到。
曾经,他踌躇满志,自以为早已可以独当一面。
党重担真正落到他身上的时候才发现,这担子很重,他还接不下。
降五色旗,升青天白日,通电全国……“
良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这家业,他是守不住了,至于何宋小姐的那点事,在大局面前,早就已经顾不上……
{12月,少帅正式通电全国,选五用户三民主义,服从国党领导,北伐正式结束,国党完成形式上的大陆统一……史称东北易帜}
莫斯科
国内局势紧张,共产大会不得不在这异国他乡召开。
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蔡和僧早就来了,并且是十分重要的位置。
只不过,她的心情依然相当沉重,国内的局势相当糜烂。
共产路线依然是处于拨乱反正的状态之下,无论已经被抛弃的机会主义,还是前段时间过于激进的做法,都让他们损失惨重。
但是,有一点已经相当的明确。
紧握枪杆子,他们共产,需要进行武装反抗。
在这一点上,似乎他那位同窗,有一次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我们三个学生,终究还是你最有才……”
如今的井冈,早已经是欣欣向荣。
共产的火,在那里绽放。
不仅人才济济,而且被广大人民所拥护,国党的军队,拿那边没有任何办法。
昌济老师,宁愿推迟去北大,也要留下来,他终究没有看走眼……
京城 协和
窗外大雪漫天,寒风冷冽。
那一年,他青春年少,目睹国破城灭,毅然投身改良。
那一年,他赌上前程,公车上书,妄图唤醒天听。
那一年,戊戌百日,他一展抱负,肝脑涂地,不畏强权。
失败了,又失败了。
朝廷腐朽,民众麻木,列强和鞑虏,地主何豪绅,共同压榨着这个国。
他们阻力重重举步维艰。
他从未后悔过。
他改良,他保皇,他革命。
觉醒的很早,看清的有些晚,有些人,有些东西,真的扶不起,不该扶。
于是,那一年,他保下了先生,那一年他奋笔疾书,那一年,他广招弟子。
为革命,他从未退缩。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他看到了,他看到了,无论是先生,还是南陈北……
他看到了,他看到了,无数的人前赴后继,投入到他未尽的视野之中。
他看到了,驱逐鞑虏,民众觉醒,众志成城。
前面的路还很黑,他想看得更远。
只是,实现开始逐渐模糊,抽泣声也逐渐远去。
遗憾么?他笑着离开的……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精英,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梁先生千古!
大明
张居正不知道这已经是是第几次了。
眼含热泪。
身居高位的他,似乎不该如意容易的动情。
终究还是没有忍住。
太艰难了,后世太艰难了,涌现了太多的先驱者。
他们不留后路,不顾生死,甚至宁愿身为炸弹,宁愿伏做踏脚石。
只为在黑暗中,开铺一条路。
对比种种,自己是不如的,他明白,自己缺少那种义无反顾的决心。
如今的大明,还未病入膏肓。
修修补补,或许还能砥砺前行。
或许,这就是自己缺少破釜沉舟决心的原因。
又或者,羁绊太多,阻力太厚。
又或者,是他贪心了,什么都想要,平衡,名利……
“到底还是不如商君啊……”低下头悠悠长叹一声,
有一团火,在他胸中燃火,或许这一次的他,和历史上,将会不一样了……
ps:今日一章,整理一些资料,明日继续两更。
免费的礼物麻烦下各位,洗了这本书,写东西总是苦大仇深的,其他书扑的不成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