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 第1940章 战至平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巨毋霸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般矗立在原地,其身高竟然超过一丈有余,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他那宽阔厚实的肩膀、粗壮有力的双臂以及坚实如铁的双腿,无一不彰显着他超乎常人的力量和威猛。

远远望去,他庞大的身躯犹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小山丘,给人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震撼与压迫感。

此刻,只见巨毋霸仰首向天,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狂笑。

那笑声仿佛是滚滚惊雷在空中炸响,震得周围人的耳膜嗡嗡作响,甚至连地面都似乎微微颤动起来。

“哈哈哈,真想不到啊,你这个小个子竟然能与我鏖战如此之久,倒也算是有点本事!”巨毋霸一边大笑着,一边用充满鄙夷和不屑的目光扫视着眼前的平安。

虽然他身上已然增添了几处伤口,鲜血从中缓缓渗出,但这点伤势对他而言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擦伤罢了。

以他那强横无比的实力,这些小伤根本不足以对他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反观平安,他的身形相较于巨毋霸确实显得瘦弱娇小得多。然而,尽管在体型上处于劣势,平安却拥有着异常矫健灵活的身手。

他的动作轻盈敏捷,每一次移动都如同猎豹扑食般迅速而准确;他的眼神更是坚定不移,闪烁着锐利的光芒,透露出一股永不言败的坚毅决心。

当听到巨毋霸那肆意的嘲笑声时,平安仅仅是从鼻腔里冷冷地哼出一声作为回应。

他紧咬双唇,低沉而有力地吐出两个字:“继续!”这简短的话语虽然音量不大,但其中蕴含的不屈意志却如同一股无形的洪流,狠狠地撞击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

巨毋霸见状,嘴角咧到耳根处,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狂笑,那笑声如同惊雷一般在空中炸响。

他双手紧紧握住那把巨大的玄铁重刀,手臂肌肉鼓胀得好似要爆开一样,青筋根根凸起。

只见他猛然挥动重刀,一股强大无匹的气势瞬间爆发出来,带起一阵狂暴的飓风,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张开血盆大口,咆哮着朝平安席卷而去。

这一刀威力惊人,其势若泰山压卵,又似银河倒泻,仿佛要将整个空间都生生撕裂开来。

凌厉的刀风刮得人面皮生疼,周围的草木也被连根拔起,卷入空中。

面对如此凶悍绝伦的攻击,平安心中一凛,但面上却毫无惧色。

他眼神专注而犀利,脚下轻轻一点地面,身形便如离弦之箭般迅速向后跃出数丈远,险之又险地避开了巨毋霸那裹挟着狂风的致命刀锋。

就在他后退的同时,平安手中的战刀闪烁着冰冷刺骨的寒光,宛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巨毋霸直直刺去。

那速度之快,让人根本来不及眨眼。

巨毋霸不愧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反应亦是极其迅捷。他见平安的战刀刺来,当即大喝一声,双臂用力,迅速将玄铁重刀收回,并横在了胸前。

只听得“铛”的一声巨响,犹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两把兵器狠狠地撞击在一起,迸射出无数耀眼的火星,就像是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

强烈的冲击力使得周围的空气都为之扭曲变形。

就这样,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你来我往之间,刀光剑影交错纵横,令人目不暇接。

巨毋霸仗着自己天生神力,每一招都大开大合、刚猛霸道至极,试图依靠绝对的力量优势一举击溃平安。

然而,平安身形灵动飘忽,犹如鬼魅一般难以捉摸。

他巧妙地运用各种身法和技巧,时而闪转腾挪,时而欺身近攻,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避开巨毋霸的重击,并给予有效的反击。

双方各展所长,一时间竟是斗得难解难分,胜负难料。

“小子,睁大你的狗眼看看爷爷我这一招究竟有多厉害!”只听得巨毋霸那如雷般的怒吼声响彻整个战场,他满脸狰狞,双目圆睁,犹如一头暴怒的雄狮。

只见他双手紧紧握住那把沉重无比的玄铁重刀,手臂上青筋暴起,显然已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而此刻,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原本漆黑如墨的刀身竟然隐隐泛起了一层诡异的红色光芒,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一般,散发着无尽的威压与炽热气息。

站在对面的平安自然也感受到了巨毋霸这一击所蕴含的恐怖威力绝非以往可比。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迅速调动起体内雄浑的真气,并源源不断地朝着手中紧握的战刀灌注而去。

刹那间,平安手中的战刀亦是光芒大盛,璀璨夺目,宛如一轮骄阳当空悬挂。

说时迟那时快,伴随着两声惊天动地的暴喝声几乎同时响起,巨毋霸的玄铁重刀与平安的战刀再一次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碰撞在了一起。

一时间,火星四溅,金属交鸣之声不绝于耳。

这一次的撞击力度之猛、声势之大,远超之前的任何一次交锋。

就连四周的空气似乎都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冲击力,开始剧烈地扭曲变形,形成一道道肉眼可见的气流旋涡。

然而,尽管双方的攻击都如此凌厉凶猛,但彼此却依然僵持不下,谁也无法轻易地压倒对方。

他们就像是两座坚不可摧的山岳,死死地抵在一起,互不相让。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意外发生了。

或许是因为地面太过湿滑,又或者是长时间的激战令平安有些力不从心,总之,他突然间脚下一个踉跄,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倾斜了一下。

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破绽,但对于经验老辣且一直在寻找战机的巨毋霸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眼见平安露出破绽,巨毋霸眼中闪过一抹狂喜之色。

他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良机,猛地加大了手上的力量,试图凭借这股强大的爆发力一举击溃平安。

然而,平安又怎会如此轻易地就被击败呢?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他猛地一咬牙,用尽全身力气稳住自己有些摇晃的身形。

紧接着,他迅速做出反应,顺着身体旋转之势,手中紧握的战刀如闪电般朝着巨毋霸的腿部狠狠地劈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击,巨毋霸心中一惊,匆忙间想要收刀回防。可惜,他终究还是慢了那么一小步。

只听“嗤啦”一声轻响,平安的战刀已然在巨毋霸粗壮的左腿上留下了一道浅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伤口。

尽管伤口不深,但对于一向自视甚高、从未受过伤的巨毋霸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好啊,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敢伤到本大爷!”巨毋霸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冲着平安大声吼叫起来。

他那满脸横肉因愤怒而不停地颤抖着,双眼更是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小,仿佛要喷出火来将平安烧成灰烬。

相比之下,平安则显得异常冷静和沉着。

他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淡淡地回应道:“彼此彼此罢了。”那笑容之中既没有丝毫的得意与炫耀,更看不出有半分对敌人的畏惧之情。

似乎刚才所取得的一点点优势,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或者松懈。

就这样,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依然在激烈地持续着。

经过长达数百个回合的生死较量之后,不论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的巨毋霸,还是身手敏捷、机智过人的平安,此时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

他们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肌肤之上;手中的兵器也因为长时间的挥舞而变得沉重无比,每一次挥动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和精力。

但是,即便如此,两人谁也不肯先认输投降,仍然咬紧牙关苦苦支撑着,誓要分出个胜负高低……

终于,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又一次如火星撞地球般猛烈的交锋之后,两人各自像是被一股强大力量冲击一般,身不由己地向后急速退开好几步。

待身形站稳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单膝跪地,以此支撑住有些摇摇欲坠的身体,并都开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只见那身材魁梧得如同小山丘一般的巨毋霸,伸手用力抹了一把额头上不断滚落、犹如黄豆大小的汗珠,随后便放声大笑起来:“哈哈,痛快!真是痛快至极啊!与兄弟你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汗,让俺心中畅快无比!”他那豪迈爽朗的笑声仿佛能够穿透云霄,响彻整个山谷。

而另一边,相对身形较为瘦削但却动作敏捷的平安,则缓缓从地上站起身来。

尽管此时他也是气喘吁吁,但脸上依旧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轻声回应道:“今日这一战,的确是让人感到十分过瘾。只可惜到最后也未能分出胜负呀。”

听到这话,巨毋霸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满不在乎地一挥手,豪爽地说道:“没错!咱俩今天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了个旗鼓相当的平手。不过没关系,日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咱们定要再次相聚于此,好好地切磋一番武艺!”

话音刚落,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而后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爽朗的笑声之中,这场惊心动魄且精彩纷呈的切磋较量,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可跳转下一章......

......可跳转下一章......

......可跳转下一章......

尽管王保保做了左丞相,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元朝有以“根脚”(家世)用人的传统,王保保虽然是国族蒙古人,但并非大根脚,因此“居朝怏怏不乐,朝士往往轻之,谓其非根脚官人”。

最关键的是他与太子党的反目,原来在王保保率军护送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回京的途中,奇皇后(皇太子之母)企图让王保保拥兵挟元顺帝让位于皇太子,王保保欲在顺帝与太子间保持中立,知道奇皇后的意思后,到大都城外三十里时就遣散军队回营,于是奇皇后、皇太子母子对他心怀怨恨。 王保保在朝廷无法立足,便请求“南还视师”。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元顺帝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由于朱元璋势力已强且命徐达防备,故他不但不南征,还以为其父守孝为由按兵不动,又北渡彰德(今河南安阳),调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思道)、孔兴、脱列伯的军队,企图利用南征之机将这四路大军收入囊中。

四人拒不受命,因而与王保保展开火并,“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当时,王保保自立行省 ,甚至私自与高丽互通使节 ,除了在徐州与朱元璋军有一次失败的小规模战斗以外迟迟无南征之举,元顺帝开始怀疑他有异志,屡次督促他南下。

]王保保乃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派胞弟脱因帖木儿及部将貊高、完哲等驻守山东,敷衍朝廷,继续与李思齐等交战。

顺帝又遣使晓谕王保保与李思齐等和解,王保保不但不从,还杀了敕使天下奴等人,“跋扈之迹成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关中四军阀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结成反王保保联盟,推李思齐为盟主,王保保也“攻张、李愈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顺帝下诏命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王保保领本部兵马,肃清江淮,这实际上是剥夺了王保保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

与此同时,王保保部将貊高、关保背叛了他,归顺朝廷,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随即元廷又为皇太子设大抚军院,专门防备王保保。

同年十月,元顺帝下诏削王保保太傅、左丞相等官职,只保留河南王的爵位,王保保的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瓜分。

王保保接到诏书后,便退据泽州(今山西晋城),后又攻占冀宁,杀尽元廷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元廷削除王保保的爵位,命诸军共击之,王保保退守晋宁(今山西平阳)。

就在王保保与各路军阀混战之际,吴王朱元璋审时度势,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并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皇帝位, [67]改国号为大明。

明军北伐过程中,王保保之弟脱因帖木儿被明军击败于洛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察罕帖木儿之父,王保保外祖父)降明。

李思齐、张良弼等见明军压境,便遣使于王保保,“告以出师非本心”,随即解兵西还。

同年三月,元翰林学士承旨王时、太常院使陈祖仁上疏,请求抚谕王保保,让他带兵勤王,不为元廷所采纳。

闰七月,王保保击败貊高、关保,上报元廷,顺帝悔悟,命王保保依军法处死貊高、关保,又罢大抚军院,恢复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官爵。

此时明军已渡黄河,顺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的幕府争论不休,有人在商讨勤王方略,有人则提醒王保保说:“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乃要勤王?我驻军云中,观其成败为计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六日,王保保自晋宁移驻冀宁。

两天后,元顺帝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弃大都而北走。八月二日,明军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此后王保保开始担当起复兴元朝的重任。

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当时,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为攻山西的北路军。徐达的部队则驻扎彰德一带,作为南路军。

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王保保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捷报传来后,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北平)进发。

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王保保倾巢而出,冀宁(太原)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冀宁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冀宁。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听说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冀宁,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十分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这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

王保保先逃到大同,常遇春带兵追至忻州,不及而还,而后王保保直奔甘肃。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正月,元顺帝拜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并屡次召他入援,但王保保滞留西北,并未奔赴上都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还劝元顺帝尽早弃应昌北逃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王保保在宁夏声援守护庆阳的元将张良臣,但其所派的几个探子被明军抓住处死,所派将领韩扎儿在攻占原州后又被明军赶走,八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庆阳,但庆阳在不久后被明军攻克。

同年十二月,王保保带兵包围了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

明军派出的援军被王保保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杀害。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立即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开始策划北伐。

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太情愿直接与王保保交锋。

但明太祖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

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这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安定(今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出师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到达安定,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 ,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王保保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数日后的一夜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纷纷昏睡,这时徐达整众出战,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遂出宁夏,直奔和林。

徐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

明军沈儿峪之战中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余人,马匹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与此同时,元顺帝驾崩,明将李文忠趁机奇袭应昌,元朝新帝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十骑北逃。

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

明朝将王保保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所以便有了明洪武五年(1372年,宣光二年)的明军三路北伐行动。

15万明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

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

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今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败后逃走。

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损失万余人。

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今鄂尔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此役对明朝造成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而元昭宗也高度评价王保保使元朝“几于中兴”,更加倚重他。

但是王保保回天乏术,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只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

此后他的事迹无考,史书只记载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于“哈剌那海之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