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李正的苦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李正的苦恼

李正还要训练孩子,李世民好奇问道:“朕当初看你训练过一些孩子,你们也会教孩子们一些搏杀技巧?或者兵法?”

李恪躬身回答道:“这些都是不教的。”

“那拉出来训练是为何?”

李恪一直低着头说道:“只是为了锻炼这些孩子的身体,毅力和纪律性。”

这些日子李世民也察觉到自己似乎也疏忽了李恪,“既然回来了,你就回去看看你的母后,以后的战事朕对你另有安排。”

“儿臣领命。”李恪转身离开。

李世民笑着对王鼎说道:“你觉得现如今的李恪如何?”

王鼎也笑着说道:“老奴觉得蜀王殿下又长高了。”

“是吗?”李世民看着李恪的背影说道:“这小子从来到朕面前从始至终就没有多看这些金子一眼。”

王鼎说道:“蜀王殿下孝悌。”

“孝悌?”李世民稍稍点头,自己的儿子之中李恪算是最守规矩的一个。

收起心情的李世民又对王鼎嘱咐道:“这些日子增加杨妃的用度。”

“喏。”王鼎点头。

把金子放在蜀王李恪面前的时候,李世民问了泾阳的事情。

又往泾阳派了不少人,现如今泾阳的风吹草动其实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

李世民会多问几句也是为了探寻蜀王李恪的心思。

现如今看来蜀王李恪和以前没什么变化。

至少还是和以前一样规矩。

这才是李世民放心的。

王鼎让太监们把这些金子全部带入内库。

李恪在长安呆了三天这才回到泾阳。

泾阳的村民很快就适应了三轮车的用途,由于泾阳坊市的生意很多,货物的出入量一直很大。

以前一直都是人扛牛拉,现如今有了三轮车一切都轻便了许多。

人口提升到三万,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问题是从什么地方找人口,来充入自己的泾阳。

李正细细思量着现如今自己手中有很多的铁料,李世民也给了自己铁器制造之权。

图书馆二阶段开启之后便有了天工开物,李正想着图书馆三阶段会不会有钢铁工业方面的书籍。

缺少知识是一件很窘迫的事情,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刻的李正感觉自己是有米难炊。

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李正从田埂边站起身,看着已经开垦的荒地,先等着把棉花种出来吧。

现在泾阳村的人口也有些不够用了,尤其是农忙的时候。

很多人都是白天在田地里干活,晚上去作坊干活。

这两年以来,泾阳原本的劳动力已经没有剩余的了。

由于泾阳坊市的生意太好,肥皂,红烧肉,印书坊,不论是造纸还是调制肥皂都很缺少人手。

这些事情李义府都和自己说过。

只是村子里的人没有和自己提及而已,就算是在忙婶婶们也会加班到夜里赶着把第二天要卖的货物先给做出来。

现如今又多了这么大一片地,几乎把泾阳的面积扩大了两倍。

这样一来人手越加不够用了。

李恪回来说道:“金子已经都带过去了,父皇已经拿到了你的金子。”

“我知道了。”李正点头看着显得空旷已经开垦好的田地,这片地的北面就是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养殖场。

如今的养殖场还在扩建,说不定以后还有接着扩建留下一些多余的土地将来说不定有大用。

李恪又说道:“父皇给母妃增加了用度,还许诺以后的战事会有我的安排。”

“好事呀。”李正点头中肯地说道。

李恪低声说道:“谢谢你。”

这句话说得很轻,李正听得很清楚,“蜀王殿下不用客气。”

李恪对李正说道:“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吗?”

李正思量着说道:“眼下我需要人口。”

“人?要多少?”

李正惆怅说道:“不多一两万吧。”

“一两万?你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李恪的目光很诧异,如今泾阳县的人口已经不少了。

这两年以来泾阳从一个几百人的小村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上万人口的大县。

这可是在长安地界独树一帜,在长安地界中哪个郡县有这么多的人口。

还以为李正只是几十几百人,可一下子要上万人这可不是小事。

“我要人口需要做很多的事情。”李正给李恪解释着:“有道是经济发展离不开建设,建设离不开人口,离不开劳动力。”

这番话对李恪来说有些深奥,有些理不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触及到知识盲区的问题,李恪觉得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李正手撑着下巴惆怅说道:“蜀王殿下以前在一直在军中是吗?”

李恪点头,“在军中五年。”

李正低声说道:“蜀王殿下应该是认识军中的人吧,一般来说战场会有不少退下来的老兵,他们从战场下来之后需要重新找活谋生是不是。”

李恪还是点头,“没错。”

斟酌自己这里的情况,李正对李恪说道:“以后若是有军中退下来的老兵,可以来我们泾阳找活干,我给他们工钱。”

李恪点头,“我在军中有认识一些人,这是好事我可以帮你办。”

“多谢了。”

李恪又看了一眼李正,转身便离开。

长安以西的河西走廊,这里很炎热,一群吐蕃的士兵忍受着戈壁滩上的酷热,等待着来自松赞干布的号令。

尉迟恭策马在一处高坡,这里是吐蕃大军的后方。

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驻扎在那里的吐蕃人,看着人数大约有一万人左右。

驻扎在河西走廊已经有一年了,尉迟恭的脸上有着明显的嗮伤。

盯着远处的吐蕃的大军,脸上挂着不屑的笑容,颂赞干布手底下的兵也太过松散了,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斥候来报说道:“禀大将军,以北以南三十里外也有大队的吐蕃兵马。”

确认了情况,尉迟恭的心里也大致有数了。

这和陛下让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情况差不多。

尉迟恭当即命令道:“兵分两路,围剿这支吐蕃大军,动作要快,打完我们就撤回去。”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