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 第801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操作,虽然起源于《左传》,且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精于此道”,但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还要数三国时期。

董卓算是“首创者”,曹操则是将其玩的轻车熟路达到巅峰,而司马懿则是祖孙三代“接龙”,最终从“挟天子”到自己“作天子”从而成功上位!

不过除了这几位“实践者”以外,同时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贵为名门之后,并一度成为实力最强“诸侯”的袁绍袁本初,也曾经多次谋划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与上述几位不同的是,袁绍却始终处于“未遂”状态,到最后也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操作,虽然起源于《左传》,且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精于此道”,但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还要数三国时期。董卓算是“首创者”,曹操则是将其玩的轻车熟路达到巅峰,而司马懿则是祖孙三代“接龙”,最终从“挟天子”到自己“作天子”从而成功上位。

不过除了这几位“实践者”以外,同时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贵为名门之后,并一度成为实力最强“诸侯”的袁绍袁本初,也曾经多次谋划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与上述几位不同的是,袁绍却始终处于“未遂”状态,到最后也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袁绍的“另立”行为之所以失败,其实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

首先,汉献帝刘协虽然是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拥立,但他也是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弟弟,还是“根正苗红”的刘姓皇室。

其正统的地位也是得到朝野上下一致认可的,就连“十八路诸侯”起兵也只是讨伐董卓,可没人敢说献帝是董卓立的“不算数”,在这种情况下,袁绍的“另立”举动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分裂国家。

也因为如此,除了袁绍的“老铁”冀州刺史韩馥(这位连手里的地盘都拱手相让给袁绍,还标榜“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不愧是袁绍的铁粉,结果地盘给给袁绍夺去了,人也被逼自杀了)等极少数人以外,其他“大佬”们基本都不支持。

曹操对此嗤之以鼻,一向与老哥不和的袁术则不仅坚决反对,更是给自己贴金说什么“慺慺赤心,志在灭(董)卓,不识其它”。

当然袁术嘴上说要做“大汉忠臣”,实际上却在日后自立为帝,其“自立”的举动,上面那些“废立”“另立”之流一比就“相形见绌”了(当然结局是兵败身亡)。

其次,袁绍“另立”的对象刘虞本人也是坚决反对,还痛骂袁绍“反造逆谋”,让袁绍好不尴尬。

除了刘虞本身忠于汉室之外,作为宗室的他其实也清楚,就算做上了这个“皇帝”,也会成为天下讨伐的“伪帝”,就算侥幸“成功”也不过和献帝一样都是傀儡的命,结局都是不妙。

面对董卓乱政,袁绍身为盟主却在谋划另立新君、浑水摸鱼,可谓是乱上加乱,这点小心思当然瞒不过各方势力,最后也只能无人问津,成为笑柄。

那位连曹操都赞誉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谋士沮授,早在袁绍起兵之初,就建议其“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当然此时的“大驾”还是汉少帝)。

而在袁绍在河北立稳脚跟之后,沮授又建议袁绍“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时的汉献帝刚刚经历过董卓之乱,又被李傕、郭汜等人争来抢去,确实是一个好时机,加上袁绍也具备这样的实力。然而,袁绍经过一番犹豫特别是郭图等谋士的反对下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于是再一次不了了之。

袁绍之所以拒绝了沮授之策。

首先在于袁绍和汉献帝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对于袁绍来说,汉献帝登基本来就不是他的意愿,他试图拥立刘虞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对于汉献帝来说,他对袁绍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董卓某种意义上说还算有“拥立之功”)。如果献帝不是个傀儡天子而是个实权皇帝,恐怕也不会有袁绍的好果子吃。

其次,袁绍认为把献帝迎来,有个皇帝在身边会让自己的行动处处受限制。

对此郭图(此人不止一次给袁绍出过馊主意)就奉劝袁绍“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袁绍也认同这个观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说到底除了袁绍这个名门之后的面子问题在作怪,其为人也确实缺乏战略和长远眼光。

就拿曹操来说,一方面君臣礼仪做足,另一方面还不是为所欲为,完全“无拘无束”,献帝又哪敢去对曹操“多管闲事”!可见同样的事,换做不同的人去操作,结果也是大不一样的。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袁绍不愿意干,曹操当然不傻,于是就将献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盘许昌,之后的形势一片大好,“太祖(曹操庙号魏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袁绍这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于是袁绍想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准备让曹操将献帝迁到离自己地盘较近的鄄城。这样既便于自己给献帝“施加影响”,说白了就是想和曹操分享“献帝”,又便于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发兵“抢走”献帝。同时,甄城还是属于曹操的地盘,袁绍认为这样做曹操也不会太反对,可谓是“双赢”。

然而,袁绍的如意算盘打得很溜,可这个计划确实太不高明,不要说曹操这样的枭雄,就是水平一般智力正常的都能一眼看出来袁绍的小心思,于是结果自然是“太祖拒之”。

袁绍这次失败,原因就是太过于想当然,自以为是,把别人当傻子,其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多次“错过”天子的袁绍,其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基业和地盘,在其死后最终也被自己的儿子们输得个一干二净,全被老朋友、老对手曹操“笑纳”了。

客观来说,袁绍身为一个名门公子哥,能在乱世之中一度成为最为强大的军阀,除了其人脉背景以外,其自身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就好比窦建德遇上了李世民、陈友谅遇上朱元璋一样,无奈自己遇上了曹操这么一号敌手,最终也只能是出局。

而从袁绍在多次谋划挟君自重却最后都未果而终来看,统领一方的他到底在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等“领导力”方面还是存在相当不足,这也导致了其最后失败的必然命运。

做生意人的经常说,第一个100万是最难挣的,只有挣到了第一个100万,才能有机会挣更多的钱,换句话说,第一桶金是创业的基础。

刘备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就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可不是普通人能坐上的,为此,刘备还遭到叔父的训斥。

十五岁的时候刘备开始闯荡江湖,和同乡刘德然、公孙瓒拜九江太守卢植为老师。刘备长相不同于旁人,双手过膝,耳朵很大,除此之外,刘备喜欢结交江湖义士,朋友多了,路就会多。

刘备的第一桶金不是他自己赚的,而是源于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投资,一方面,因为刘备结交甚广,才能见到如此有钱的商人,另一方面,源自刘备与众不同的长相、和其综合素质的凸显。

刘备在三国时期的起点是最低的,空有一个中山靖王后人的头衔,但在乱世,这头衔也不能当饭吃,年少的刘备为了生计,还曾与母亲贩卖草鞋为生,也可以说,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的。

从创业开始到成为蜀汉皇帝,刘备的这一生坎坷无数,颠沛流离、仰人鼻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缺钱更是家常便饭,那么,刘备招兵买马,创立霸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史料记载“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有很多人愿意跟随刘备,这说明刘备很有领袖风范,除此之外,商人是将本图利的,在大商人面前,刘备必定会将其辉煌的创业计划讲述一番,我们也可以推测,刘备也有着马云一般的演说天赋。依靠这第一桶金,刘备拉起了第一支创业队伍。

史料记载“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

公元196年,吕布偷袭下邳,刘备的妻儿老小全被吕布所俘,刘备实力大损,很可能一蹶不振,就在此时,大商人麋竺帮了刘备一把,不仅将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将家奴和无数金银资助给了刘备,由此,刘备从新振作起来。

当时,虽说刘备仍是草创阶段,但人缘和威信远高于初期,拉起投资来更是得心应手,加之朋友很多,钱也不是最发愁的事。

刘备的起点很低,他没有袁绍的财大气粗,也没曹操较为雄厚的实力,所以在草创时期,最好的办法是先打工赚钱,一方面,打工有工资拿,而且还能学到不少经验,另一方面,打工的同时,刘备也在紧密地关注的天下局势,一旦有机会,他便会马上行动。

史料记载“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三国时期,刘备可谓佣兵界的翘楚,陶谦、曹操、吕布、刘表都曾用刘备来抵御外敌。公元196年,刘备被吕布击败,投奔曹操,曹操当时正是用人之际,便任命刘备为豫州牧,曹操的目的也很简单,让刘备帮自己来制约吕布。

既然刘备给你曹操打工,曹操当然也得所有表示,于是帮助刘备收拢兵力,提供粮草,随后,刘备再次满血复活了。

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解决完袁绍之后,便南下进攻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再度投奔了刘表,刘表虽说不喜欢争斗,但绝对财大气粗,即便其不太信任刘备,还是让其驻扎在新野,刘表此举也是让刘备来抵御曹操,还是雇佣兵的角色。

既然刘备依附于刘表,那么钱也自然也少不了,所以在依附刘表期间,刘备也是不会缺钱花的。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几乎没有自己的地盘,为了存活,他只能依附于其他诸侯,以待时机。

待到赤壁之战后,刘备便不再是小家小业了,其野心马上膨胀起来,赤壁之战的主力是孙权所部人马,但获利最丰的反而是刘备,刘备借此机会大肆扩大地盘,其实力大幅度增强。

很明显,在公元208年之后,刘备终于有了和其他诸侯分庭抗礼的资本,其聪明才智也能得到更大化的施展。即使刘备时常作为失败者,但他的逆商很高,抗打击能力极强,在实力得到扩张后也不骄不躁,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刘备便去找孙权去借荆州。

史料记载“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

是时,曹操仍是几方势力中最强的,周瑜建议孙权灭掉刘备,但孙权考虑到联合刘备的必要性,所以不仅没有杀刘备,反而将妹妹嫁给了刘备,并将荆南四郡借给了刘备。孙权此举也是借以稳固和刘备的关系,毕竟曹操的恐怖他是最清楚的。

借荆州,就是刘备能力的突出显现,刘备敢于只身去见孙权,就能看出,刘备已经将孙权看得很透彻,此番操作后,刘备便可以借荆州之力,将自身发展壮大,由此可见,刘备的谋略绝不在孙权之下。

史料记载“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有地盘就有税收,有人有地盘,刘备自然再也不会为钱发愁了。此时,刘备再也不是那个寄人篱下的小角色,他决议要拿下益州,和孙权、曹操争夺天下。

刘璋占据益州,既有天险阻隔,还有充足的钱粮,人马也不在少数,即便刘璋是个庸才,刘备要想强攻益州也是很难取胜的。

张松劝说刘璋结交刘备,刘备到了益州,那么益州就可以保全了,刘璋没有多少头脑,就真的同意了,刘备借机,便直接带兵进了益州。

在此期间,很多人劝刘备直接灭掉刘璋,但刘备并不着急,反而找刘璋是要钱、要粮、要兵,刘备再富裕,也不会嫌钱多的,而糊涂的刘璋就这么引狼入室,葬送了益州大好前景。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捞钱手段逐步升级,从一个小财主,变身一位大诸侯,此时,刘备所依靠的便是脑中的谋略,他不仅要钱要兵要地盘,甚至还要争夺整个天下。

看到了刘备,我们就能看出了创业之艰难,这一路之上,坎坷不断,即便其都创造了辉煌的事业,但回首往事,必定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