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能再见到宋宅,老年宋应星激动的差点跌倒,好在魏子然及时一把拉住了他。

宋宅外,一大帮乡亲正浩浩荡荡的前来道喜,宋应星和宋应昇兄弟两人全都中了举人,可谓双喜临门。

只不过作为哥哥的宋应昇有点尴尬,因为他的排名竟在自己这个弟弟后面,关键是在他眼里,宋应星一直都没怎么好好读过书,每天就知道往田地里跑,怎么就能考的这么好呢?

对此宋应星的回答还挺有情商的,他表示天天听哥哥在耳边读书唠叨,他听得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会了,外加他可能多了那么一点运气,这才比哥哥名次高了点,不过要是没有哥哥的谆谆教诲,他绝对达不成这样的成绩。

宋应昇听完很满意,兄弟两个在宋宅一起庆贺了一阵,随即他们便踌躇满志的决定继续进京赶考,以求能做更大的官。

三人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赶往京城,路上,宋应昇和同行的涂少奎都在惊叹于沿途的风景秀丽,唯有宋应星一直在观察水路舟船,时不时的还会找船夫了解船只构造与水路分布情况。

涂少奎问宋应星为何对这些杂学如此感兴趣?

结果不等宋应星回答,作为兄长的宋应昇便抢先答道,我以前也问过这小子一样的问题,记得当时他给我的回答是诗书固然高雅,但人们生活最离不开的却还是这些杂学,他喜欢这些杂学,因为了解它们可以让自己更容易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去。

涂少奎闻言点了点头,表示宋应星之志,他十分欣赏,宋应星则腼腆的一笑。

三人一路谈笑风生的进了京,却不想京城和他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宋应星三人的第一次科考遇到了一起重大的考场舞弊事件,虽然这件事和他们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受连累,他们三人全都名落孙山。

无奈三人只好约定三年后再一起赶考,结果这一次,涂少奎成功登榜,宋家兄弟二人却再度失利。

此后,宋家兄弟一直坚持不懈的赶考,却连续数次都未能登榜,慢慢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熬成了中年人。

直到这一年,宋应昇已经五十四岁,宋应星也已经四十五岁,恰逢已是崇祯末年,时局混乱,宋家的老父亲早已离世,留下的母亲也已年迈多病,最终,兄弟二人都放弃了继续科考。

不同的是宋应昇决定留在家中照顾一家人,宋应星则决定继续游历天下,完成他的《天工开物》。】

大唐中后期,正在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吟诗饮酒的李白看了一眼光幕中的宋应星,莫名的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虽然没有走过科考之路,却也是一直没办法当官,郁郁不得志。

结合之前光幕播放过的有关他的故事,李白如今也逐渐熄灭了做官的梦想,但相比于喜欢研究杂学的宋应星,李白反思自己貌似除了写诗和喝酒,也没别的本事了。

“嗯……不如我就写一本游记,游遍名山大川,每到一处绝佳风景我就写一首诗,如此到我死之前没准能写出一本游记来。”李白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新的目标。

【宋应星的撰写之路还算顺利,多年的赶考生涯,别人都在沉迷于如何提高成绩,他却一直在收集各种风土建文,已经累积了大量的工学知识。

随后为了查漏补缺,他一边游历天下一边拜访熟识之人,找他们了解一些风土人情。

比如放弃科考以后,兄长宋应昇为了养家糊口,以举人的身份做了一名县令。

当时他所在的县城正是养殖桑蚕的重地,宋应星在这里学会了不少养蚕之法。

后来他又拜访了在朝廷做官的涂少奎,涂少奎给他介绍了火药的研制与运用之法,顺便帮助他完成了不少有关兵器火器制作方面的知识补充。

就这样,宋应星一路走一路学,终于在数年后初步完成了第一版《天工开物》。

这一版共计十八卷,八万五千七百五十四字,一百二十三幅图。

书成之日,宋应星找来了宋应昇和涂少奎,相约庆贺,三人更是立誓要以此书为开端,造福百姓,拯救大明。

只可惜,已经晚了。

顺治元年,大明已走向了末途。

宋应星被迫回归故里避世而居。

顺治二年,涂少奎因国破山河碎,携全家逃难的时候在君山湖舟车翻覆,全家遇难。

顺治三年,宋应昇为成臣子之义,为国从容赴死。

宋应星本想跟随他们而去,但他的耳边总是会想起两个兄长在成书之日对他的叮嘱,他要继续想办法将《天工开物》这本书传下去,他若是死了,这本书没准就失传了。

好在他的坚持没有白费。

康熙元年,宋应星在家乡传授《天工开物》,得到了百姓和当地官员的一致认可,后来朝廷甚至派人专门来请教和抄录《天工开物》这本书。

宋应星的书传下去了。

视线回到书屋内,眼看着宋应星结束了自己的回忆,眼神中满是解脱与遗憾,魏子然决定带他一起看看未来。

一招手,宋应星惊奇的发现,自己的面前出现了一辆细长的白色铁皮车,魏子然告诉他,这是高铁,能日行千里。

宋应星本来还不太相信,直到魏子然带着他坐了一趟高铁,感受着高铁的速度和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宋应星被震撼到了,他从未想过未来的工学竟能发展到这种程度。

然而这还没完,魏子然紧接着又带着他乘坐了飞机,见识了火箭升空,宋应星这才知道,过去人的幻想其实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发展来实现的。

最后,魏子然带着宋应星见识了袁老研究创造的杂交水稻。

宋应星见了赞叹不已,直呼若是有机会能亲眼见一见这位袁老,与他交谈一番就好了。

魏子然闻言却是面色一暗,“袁老已经和您一样,成为了历史,以我现在的能力,恐怕无法让你们相见了。”

“是吗……也是,我们不过都是些作古之人罢了,但只要我们留下的知识能继续传承下去,那我们就不算白活这一世。”宋应星眼神坚定。

受他影响,魏子然也很快便重新振奋起来。

“您说的不错,您的书传承下来了,那些文字,那些图画,都是您曾在这个世界生存过奋斗过的证明,《天工开物》,因为这本书,我才能再见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