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南陈帝业 > 第六十七章 得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得了陈伯宗的激励,殿内的诸将此刻于这收取天下的议论,俱都是兴致大涨。

几位宿将一番客气,终究还是现今实权最大的章昭达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来到那地上的舆图之侧,回身同众人略一施礼,便道。

“陛下欲取天下,此中有一桩大幸与一桩大难,不可不查。”

他手持一杆木棍,先在那图上指了陈国的寿阳,又指了周国的襄阳、汉中与西梁所在的江陵。

只听他道。

“古来以南御北,要旨在守寿阳、襄阳、汉中三地。”

“守寿阳所以保淮南,守襄阳所以保荆襄,守汉中所以保巴蜀,自古皆然。”

“今我手中但只淮南之土,巴蜀、荆襄,咸在周人掌中。”

“陛下既欲一匡天下,必先恢复荆襄、巴蜀二地,全有南土,然后北图,此非奇谋,实理在当然。”

“以臣观之,我取荆襄实甚易,而取巴蜀则甚难。”

“现今蜀地蛮夷叛乱、连岁相继,周人至今未得平定。”

“我若用兵荆襄,其巴蜀之兵,出峡口则将粮道阻断,是以必不得来援。”

他又在图上点了襄阳之北的南阳,道。

“南阳有周兵一、二万,我可引齐人为援,使其不敢南顾。”

“周人欲援荆襄,舍巴蜀之外,惟有武关道可通,然过武关道而欲向南援,必经南阳。”

“齐人既与周人相攻,其必不得南下,此一路又不必忧。”

“如此,则我当面之敌,不过江陵、襄阳二城五万之数。”

“我以十万之众先击襄阳三万之敌,周人既欲自救,必遣江陵之军攻我郢州(今武汉),以期断我粮道。”

“郢州坚城,不可猝下。我只从容破襄阳,再移师南向,则江陵之敌,覆手可灭。”

“此为臣所言之大幸。”

章昭达向陈伯宗一礼,又将手中棍棒指向巴蜀之地的巴郡(今重庆),他言道。

“荆襄既取,继之便为取巴蜀。”

“我不得关中、汉中,是以欲取巴蜀,惟有沿大江西上,先克永安,次夺巴郡,而后鼓行西上。”

章昭达手中的棍棒在周国的垫江郡(今合川)以北,盘龙郡(今阆中)以东,巴山以南,永安郡(今奉节)以西,圈出一个大圈。

他继续道。

“然则自永安至垫江,北面之土,俱为蛮夷所据,我欲得蜀地,必重金赂其头人,令其与我亲好。”

“即或如此,而我亦必置兵二、三万于沿途,备其叛乱,断我粮道。“

他环顾众人道。

“诸公或问,攻蜀之兵,何不就地取粮?”

他用木棍在巴郡左右圈了个小圈,又在蜀郡(今成都)左右圈了个小圈,道。

“我察前梁图籍,巴郡左右之民不过二万户。”

“若欲活其百姓而用兵,我之所征,不过能供兵士万人。”

“而蜀郡之敌则不然,西蜀赖都安堰之利,民殷国富,称为天府,左右户口可十万,而其每户余粮亦多。”

“周人若竭力征之,其民可供八万之兵。”

他又圈了圈巴蜀北面的汉中,道。

“周人在巴蜀之兵或五、六万,在汉中之兵则二三万,合之,恰足八万之数。”

“我欲用兵巴蜀,则必备十万之师,去守粮道之兵二万,当须备兵十二万。”

“此即我所谓之大难也。”

他又看向左右众人,继而道。

“诸公可知,由江陵至巴郡,里程几何?”

“水行二千五百里也。”

“我观前代图书,皆言此段大江甚凶险,而我逆水而西,其势更难,大船难行,便用小船,其险急处,往往亦须用民夫登岸而拉之。”

“大略一船载粮四百石,船自江陵至巴郡须二、三十日,返可六七日,费役工约二十余人。”

“以三十日为准,多算役工至三十人,则运粮四百石,须支三十石于民。”

“又多算其折损,则运粮四百石,实至三百三十石。”

“十二万军士半岁所需,即七十二万石,需用船次二千二百,役工六万五千。”

“或虑战况不利,须备一载之粮,既须用船次四千四百,役工十三万。”

“如此,足其粮算,欲取巴蜀,则我须备粮二百万石于江陵,发四万民壮六月长役。”

“四万民壮劳动六月,其农事便废,其岁将减谷物三、四十万石。”

“而巴蜀既下,其民遭受兵戈,其地粮草亦必不足,更须运粮一二岁以促其恢复。”

“是知欲取巴蜀,必积粮三百万石而后可得,而其军需、赏赐、抚恤,亦须备钱帛三、四十亿方得足之。”

言及此处,他目视陈伯宗,躬身言道。

“将帅用兵,可为奇谋,资费只此十一或便足备。”

“然天子用兵,虑在乾坤,当庙算必成,而后施之。”

“此古之圣王所以百战百胜之故也。”

陈伯宗闻言颔首,赞许道。

“章公之谋甚详备,朕知之矣。”

“然则,取巴蜀之后,北地如何可取,章公可为朕言之否?”

章昭达闻言,稍作思量,才道。

“大略天子用兵,虑在国用财计,算在天时人和。”

“大抵北取天下,须先备骑卒二三万数,积粮数百万,钱帛数十亿,而待北国内部之变。”

“臣之所谋,则我当乘舟师之利,先于深冬取青、莱之地(今山东)。”

“至春深水涨,便北引青、莱之兵,沿大河西上趋邺城。”

“南引江、淮之兵出徐州沿汴水而向伊、洛。”

“此二路胜,则西取晋阳、北取范阳为稳固,如此,则天下九分,我得其八。”

“而西土关中一隅,即欲顽抗,亦唯束手。”

章昭达又解释道。

“青、莱、中原,富庶之区,由春至秋又有大河为险,攻邺不成,足为守御,而就地征粮,亦为便宜。”

“河北之土,人民繁盛,户口殷实,得之可养大军数十万,取之颇佳。”

“所虑者,唯北土残兵,结突厥南下而侵我也,故前时我言当须备骑卒二三万众,算在此际矣。”

陈伯宗闻言赞叹道。

“章公长算绝远,前追张良,后比蜀相,真朕之肱股也。”

“朕今得章公谋算,始知取天下之可以为。”

言罢,陈伯宗环顾左右将军,继之道。

“章公既已言谋划大略,朕心青睐,请诸公我为虑其详情。”

众将此时哪还不知,章昭达这谋划,必定早与皇帝议好,此时托出,不过皇帝示殿中诸人以亲近,又欲诸人为其详情设谋罢了。

众人于是皆言。

“臣等请为陛下谋之。”

光大元年(567年)五月。

武英殿初讲学,陈帝陈伯宗亲临之,会晤诸将,使领军将军章昭达出取天下之谋示诸将,令诸将详之。

司空侯安都、寻阳侯周罗睺多出其力,其谋遂稍得完备。

诸将既知其谋,壮者以之自励,宿老亦为振奋,皆密之,是以外人皆不得闻。

陈伯宗又诏三吴诸仓徙其粮帛于湓城(今九江)、郢州等上游要地,假为明岁屯田垦殖之备,实为备明岁用兵之费也。

至岁末,共于上游积粮二百余万石,其输粮耗费亦数十万石,周人用间谍得闻之,其边将虑有征伐,亦为战备。

六月。

陈帝陈伯宗为百官定品秩,大略分九品之官,每品定正从二等。

其年俸,均其正从,则一品折钱六十万,二品折钱四十五万,三品折钱三十万。

四品折钱十六万,五品折钱十二万,六品折钱七万五千,七品折钱四万五千。

八品折钱二万七千,九品折钱二万一千。

通计陈国内外九品之官,文官则四千之数,有吏三万八千佐之,岁费折钱三亿二千万。

武勋则一万一千之数,岁费折钱三亿三千万。

陈伯宗既定品秩,即为百官将校追补往岁欠俸,计其数在四亿上。

内外文武皆欢悦,咸俱恭颂圣德,陈伯宗以是大得人心。

是岁,朝廷宫室费钱六千六百万,勋爵俸禄折钱二千七百万,并录前数及其余耗损,共计官费十二亿九千万。

是岁官费既多,而府库不虚,实多赖补俸之举,俸禄既充足,故贪墨所以少。

群下是以皆言皇帝得治政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