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151章 京城的新局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明州的数日,公务之外,苏过摆出一副混资历的架势,不时外出游玩。

他带着范杜若去了鸣鹤盐场,去了定海,隔海相望的便是舟山群岛了,熙宁变法后,群岛设立县治,赐名昌国。

海外仙山,到了神宗和王安石手里,那也得顺应改革的大潮,所以得此名。

北宋重视海洋贸易,除了广州,杭州和明州外,元佑二年在泉州和北方的密州也设置了市舶司,就是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个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舶司所在地今属青岛)。

苏过正带着范杜若在码头看热闹,一身搬运工打扮的李直方装作不经意靠近,神秘兮兮地说道:“叔党,你猜我发现了什么,这里有漏舶。”

还好苏过提前做了功课,知道漏舶就是走私的意思,撇嘴道:“这不是很正常。”

李直方一愣,问道:“你不打算管管?”

“眼下管不了,以后再说吧。”苏过没有多做解释,便将一头雾水的李直方赶去搬货了。

小两口又转了一圈,这才回到官邸。

苏过先将今日的见闻一一记下,作为回京后的材料。

见范杜若在一旁欲言又止的样子,苏过笑道:“想什么呢,值得你在那犹犹豫豫的。”

“我说了你可别生气,”范杜若道:“为什么发现了漏舶行为,你不处理呢?”

苏过拉着她坐下,笑道:“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处理?”

“至少应该把那帮人抓起来。”范杜若鼓起勇气道。

苏过看她可爱的模样,笑道:“这话只能在屋里说,我是不介意,但别人听到了终归不好。”

见范杜若点头,他这才解释道:“漏舶之事必有内应,而且肯定是市舶司里面的人,我初来乍到的,连个可信的人都没有,不轻举妄动才是最佳选择。”

“那这些人就不管了吗?”范杜若又道。

苏过笑道:“没说不管,这帮人又跑不掉,后面再处理就是了。”

现在想处理这个事,他得去找明州知州,或者直接去两浙路转运使那里借人,肯定是能解决的,但耗时太久,他不能在这里拖那么长时间。

京城才是他的主战场。

范杜若这才点点头,问道:“我是不是多嘴了?”

“不是,你是担心我走偏了,”苏过笑道:“说明你是个嫉恶如仇的小娘子。”

“真不介意吗?”

“其实很介意的,需要补偿。”

……

到了年尾,苏过便返回了越州,前前后后在明州呆了还不到一个月。

一回来,便被苏轼逮着训话,因为李直方告他黑状了。

站在苏仙的角度,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简直不配为官。

苏过苦笑不已,这一个个的,怎么都觉得自己不像个好人。

苏轼冷哼一声,说道:“你自小就喜欢商贾之道,难不成觉得漏舶之事理所应当,所以才放过他们?”

“我可是正经商人,”苏过无奈道:“此次过来也只为查访,不办案,我回京后会想办法处理的。”

“眼皮底下都不解决,回到东京能有什么办法。”苏轼不解道。

“李直方不是跟到人了吗,顺藤摸瓜就能找出背后的内应。”苏过解释道:“之后罚钱、免职和下狱,该怎么处理,自有两浙路转运使操办。”

苏轼疑惑道:“怎么你对发现漏舶一事如此平静?”

“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事不是一直都有吗?”苏过笑道:“商人逐利,向来无所不为,再加上如今官员贪腐也愈发严重,上下勾连,没有漏舶才是怪事。”

“你这不是把自己都骂进去了?”苏轼怪道。

苏过摇头,说道:“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问题还是出在官员那里。”

“这话愈发古怪,”苏轼被儿子绕晕了,不想继续这个话题,问道:“你打算何时返京?”

“年后便走,出来这么久了,还真有点不放心。”苏过笑道。

不理儿子这大话,苏轼又问:“回京后去哪?”

“还不知道,先把市舶司的事解决了,再跟官家讨个差遣。”苏过答道。

苏轼郁闷地离开了,都是当官,怎么感觉儿子就这么惬意,自己想知个偏远的越州,还需要求了又求的。

这个除夕,苏轼家不算热闹,苏辙一家在京城,苏迈一家在河北。

不过接下来两年可能会更冷清,宦游之人,这便是常态了。

好在还有苏迨陪着,缺什么也都能从东京送来,苏过还不至于太担心。

但临行前,他还是劝苏轼道:“爹爹待上一阵,还是早点致仕了吧,以后想去哪我给您安排也是一样的。”

苏轼笑道:“知道你的心意,我会考虑的。”

苏过接着对母亲说道:“娘要保重身体,平时吃的药我会差人定期送过来,这里少什么也随时写信告诉我,不用心疼钱。”

王夫人欣慰地点点头,眼角含泪,说道:“你自己在京城要多加小心,不用担心我们。”

苏过又跟朝云,苏迨夫妻一一告别,这才骑上马,范杜若也进了马车,一路向北而去。

回到京城,已是元宵节之后了。

苏过第一时间呈上准备好的奏疏,等候官家和朝廷的召见。

一别三月,京城的变化十分明显,新党开始夺权了。

吕大防结束山陵使的差遣后,上书请辞,赵煦下旨命他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的身份出知颍昌府。

不过在他入朝辞谢时,赵煦还多有赏赐,表示后面会重新启用。

吕大防自赵煦继位便晋升宰执,见证了整个元佑更化的过程,他朴实厚道,不显山不露水,却能担任左相之职五年,还不被赵煦记恨,这便是他的能力。

首相位置空出来后,赵煦便下旨召章惇还朝。

还不等任命,翰林学士范祖禹就上书反对,力陈章惇不可重用,但赵煦不听。

范祖禹因此上书请求离开京城,赵煦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

苏过回来时,章惇的任命还没下来,但新党的大势已成。

接下来就该是蛰伏多年的新党进行报复和争权夺利的时间了,不知道被苏过提前洗脑的赵煦,能不能挡住新党分子源源不断地挑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