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124章 除夕夜的烟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去年春节,苏过是在苦寒的西北度过的,还不小心喝多了。

今年他已经成家,再不是那个跟在苏轼身后见人就问好的孩子了,所以参与得也多了一些。

北宋的除夕,和后世的其实差不多。

首先自然是备年货,这个没得说,苏过都按王夫人的指示安排好了;

接着是做卫生,自有府上下人来操持;

再就是换门神、挂钟馗和钉桃符这几项,这个时代的门神选择还比较多,秦琼和尉迟恭占据主流得是南宋乃至元朝的事了,也有就用钟馗做门神的;

桃符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桃木板上画狻猊、白泽之类的神兽,然后写上郁垒、神荼字样,这两个神话中的兄弟是最早的门神;

然后就到了吃吃喝喝的环节了。

中午按苏过的安排,一家人是到农庄上吃的,苏过难得地展示了一波厨艺。

不过晚上在农庄放烟火的提议被苏轼拒绝了,他还得回去写拜年的名帖,而且晚间还得祭祀祖先,迎神供佛,不可能在城外过夜。

苏过都忘了还有这些事,只得找一辆马车,将做好的烟花爆竹带回城内。

下午回到城里的官邸,苏过也学着苏轼写起了名帖。

不过苏仙是因为知交遍天下,不能一一上门,所以才需要写名帖,差人送过去,其实就相当于贺卡了。

苏过则是因为闲,顺便秀一下他的瘦筋体,毕竟赵佶已经十一岁了,这项专利可不能被他抢回去。

王夫人则带着儿媳妇们包角子,也就是饺子,这个也是老传统了。

傍晚时分,除夕晚宴开始了,寻常百姓家会隔壁左右的互相邀请,苏轼自然是请了苏辙一家过来。

不过才从宫里出来的苏辙看苏过的眼神十分不善,要不是大家伙都在,又是除夕夜,肯定不会放过他。

苏过假装没看到,开开心心地吃完饭,就开始显摆他的烟火了。

先给小孩子们放了几个小的,五颜六色的火花,此起彼伏,煞是好看;

然后来了几个飞天的,呼啸着在夜空中绽放;

接着将地老鼠之类的玩意满院子地放,一时间全是惊吓声与怒斥声;

然后是花了苏过最多时间做的一个大烟花,足足有三十六响,燃放后,每隔几秒在夜幕中盛开一次,将天空染成不同的颜色。

看着仰望夜空的范杜若,苏过得意地凑上去说道:“怎么样,街市上的没有我这个好看吧?”

喧嚣中,范杜若没有听清他的话,也顾不上回答,白皙的脸颊在焰火的映照下也闪着不同的光。

苏过轻轻握住她的手,一起看向天空。

看完烟花,苏辙一家便回去了,临行前,用严厉地眼神看了下苏过。

苏过摸了摸鼻子,点点头,这是让他明天上门挨训呢,他哪敢不答应,再说他也想知道宫里和宰执们今天都商量了个啥出来。

接着便是守岁了,有苏轼这个段子王在,大家倒也不会犯困。

众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屠苏酒,吃着小零食,听着苏轼天南海北地闲扯。

到了三更天,拜完天地,祭完祖先,这才各自回房稍作休息。

苏过忙活了一整天,实在有些熬不住,回自己小院的路上,都快挂到范杜若身上了。

范杜若也不知他是故意的还是真累,一路搀着他回房。

进屋后,范杜若小心地为苏过脱下外衣鞋袜,扶他到床上躺下,弯腰为他盖上被子。

正准备起身,苏过突然伸手抱住她,呢喃道:“新年快乐!”

这词有些新鲜,但浅显易懂,所以范杜若也立刻回应道:“新年快乐!”

苏过的快乐一直维持到初一这天,和苏轼一起踏进苏辙的书房。

然后看到苏辙的脸色,他才低调地收起了笑容。

苏辙也不说什么,就那么看着他。

好在有苏轼,他打圆场道:“我已经问过叔党了,不是他让杨畏那么做的。”

“你敢说不是你怂恿的?”苏辙难得地不理他哥,直接问苏过,看来是真生气了。

苏过赶紧撇清自己,说道:“我就跟他提了一嘴,哪知道他这么卑劣。”

苏轼继续劝和,问道:“先不说叔党,今日宫里是什么态度?”

这事归根结底是宫里那祖孙俩的事,宰执们根本不想掺和,再说他们都是娘娘掌权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根本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

但谁能想到世上竟有杨畏这样的人?

苏辙冷笑两声,说道:“今日娘娘当着我们众人的面,直接问官家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

“官家怎么说的?”苏过赶紧问道。

“你这么厉害,自己猜。”苏辙的口气仍十分不爽。

苏过也不介意,想了想,分析道:“官家不能承认,但又不想否认,所以肯定还是一言不发,沉默以对。”

从苏辙更不爽的表情中,苏过知道自己猜对了。

于是改由苏轼发问:“娘娘后来又说了什么,几位宰执都没说话吗?”

“娘娘自然知道官家这是默认了,十分生气。”苏辙苦笑道:“我们几位只能劝她保重身体,其他的话根本不敢提。”

眼下的几位宰执中,左相吕大防轻易不发表意见,右相范纯仁还没到岗,枢密使韩忠彦在观望局势,门下侍郎苏辙则是因为苏过的原因选择了闭口不言,尚书左、右臣梁焘和郑雍倒是想说点什么,可这种气氛下也只能先闭嘴。

因为说什么都不对。

支持娘娘明显不行,这天下终归还是姓赵;支持官家也不行,大家都看得出官家不对他们的路子。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换个官家,大家想到这里,就只能先散会了。

苏轼指责挑事的儿子:“都是你干的好事。”

苏过咬死只承认找杨畏上书,不承认杨畏这么没下限的做法是自己挑唆的。

苏辙怒道:“早知如此,我就该支持你上书,今天在殿上,就可以大义灭亲了。”

苏过尴尬道:“我也没想到杨畏出手这么狠啊。”

其实心里默默地给杨畏点了个赞。

苏辙不想理他,第一次也动了求外放的心思。

苏轼正好说出了这句话,“皇家内部的事,还是再等等吧,年后我得赶紧再次申请去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