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205章 进攻还是防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601所拿出来的这个方案,乍一看确实显得有些奇怪。

不过现场的人无不是非常熟悉飞机翼面布局的专家,很快也就跟着反应了过来。

“半无尾布局?”

会场内顿时掀起了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就连自认为早有预期的常浩南,脸上都露出了有些意外的表情。

所谓半无尾布局,通俗理解就是把飞机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合二为一,用一组大角度的V型翼面同时起到俯仰\/航向控制以及安定面的作用。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当然是曾经与YF22进行AtF竞标,但最终因为方案过于激进而落败的YF23战斗机。

不过,或许是吸取了诺普洛斯·格鲁曼的教训,眼前幕布上的设计方案虽然采用了半无尾布局,但其它设计特征并没有YF23那样激进。

总体上仍然是两侧进气、菱形上单翼、全展向前缘襟翼、后缘外侧副翼和内侧襟副翼的常规外形。

只是两台发动机之间的距离相比611所的鸭翼方案明显增大,导致两个弹仓从并列布局变为了串列布局。

以及,尽管没有比例尺,但仍然不难看出,这一方案的轴向尺寸更短,而展向尺寸增加,因此也显得更加敦实一些。

好在机身高度仍然得到了控制,没有变成F35那样不协调的肥鸭子外形。

601所的几名代表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个方案会给现场带来一定冲击,所以并没有马上开始介绍,而是专门留了些时间给其他人做个缓冲。

直到几分钟后,现场逐渐重新平静下来。

众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也重新汇聚到了601所代表们的席位之上。

“正如杨同志刚才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是跟随F22的技术思想,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超越其性能的产品。”

孙琮一开口,就是一个以牙还牙,直接用对方说过的话开头:

“从技术原则上讲,翼面在提供了飞机飞行基础的同时,也一并增加了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而不同翼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飞机隐身设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影响升力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翼面的数量和面积,并最终得到了这一采用半无尾布局的技术方案。”

“关于这一布局本身,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并不陌生,除了最典型的YF23方案以外,波音在JSF项目中推出的x32验证机,虽然严格来说属于无尾大三角翼加双垂尾的常规布局,但在通过减少翼面数量来提高隐身性能的思路上却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国家过去并未正式服役过半无尾布局的飞行器,但我们所通过对‘暗剑’无人概念机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经验,并且对于该布局的控制逻辑进行过多轮地面测试……”

“……”

虽然孙琮的介绍也颇为精彩,但常浩南却不难看出,现场气氛似乎还是偏向于之前611所的方案更多一些。

毕竟,两边拿出的方案都不算常规,且对于翼面关系和飞行控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可611所已经在歼10上验证了鸭翼+大三角翼布局的可行性,如今再拿出第二个同类方案,也算是轻车熟路。

而601所的半无尾布局,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了。

当然,你可以说当年搞歼10的时候,那个方案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比今天的半无尾布局要小。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

2005年的华夏,已经过了那个必须冒险做三级跳才有可能追上世界领先水平的阶段。

在作出针对性设计的基础上求稳,是大部分人更愿意看到的选择。

不过,正在慷慨激昂做发言的孙琮却不可能就这么偃旗息鼓。

激进的方案,自然会带来激进的性能。

稍作停顿之后,他把电脑上的ppt翻到了下一个部分:

“我看过空军同志上个月做出的报告,虽然双基地雷达很早就探测到了对手隐形战斗机存在的迹象,让指挥员提前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准备,但真正捕获到F22的具体位置,仍然是抓住了对方大角度拉起,准备与我方拦截机面对面的机会。”

“而根据我们的计算和模拟测试,在减少一组翼面之后,虽然不会对正前方的RcS纸面最小值产生显着影响,但却可以将来自前半球上下60°方向的RcS值降低40%左右,显着改善飞机在转弯、爬升或俯冲过程中被探测到的可能性,提高隐形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战术灵活性。”

“我想请各位注意到的一点是,虽然我国空军目前仍然以国土防空任务为主,但人民军队尚有历史使命需要完成,新一代主战装备应当逐渐摒弃单纯的防御性作战思路,开始考虑在进攻任务中可能面临的作战环境……”

“并且,除了更优秀的隐身能力以外,这一半无尾布局还连带着提供了更大的弹仓深度,让飞机可以在维持隐身状态的前提下携带直径更大的空对面武器,而不需要专门研制像Sdb那样的小当量、小尺寸弹药,这一点也是美军研发JSF战斗机的初衷之一……”

这一番表态,竟然直接把刚才已经严重倾斜的天平给拉回来了不少。

尤其那段“人民军队尚未完成的历史使命……”,更是直接击中了几位军队代表的内心。

讨论的声音,又一次在会场中弥漫开来。

眉头紧锁的吕光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转头看向之前一直都没表过态的李建强:

“老李,你觉得……像AN\/FpS-115这样的远程警戒雷达,如果用来执行反隐身作战的话,效果大概会如何?”

吕光虽然是空军装备研究院一把手,但主要专精的还是航空领域。

而防空反导这一块,还是后者更加专业。

李建强听罢一愣:

“你是说铺路爪?”

但还没等吕光回答,他也迅速理解了对方这一问的意思——

既然刚才孙琮已经提到了和进攻任务有关的话题,那自然要把未来一段时间内主要假想敌的防空装备考虑进去。

像霍克或者天弓之类的防空系统倒是不足为惧,但那两台铺路爪如果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少还是得尊重一下的。

“我们国家目前没有类似的装备,所以我不好直接下结论……”

李建强思索片刻之后,先是来了个免责声明,接着便回答道:

“铺路爪的设计初衷是用于高精度反导预警,所以阵面仰角很大,并不利于观测远程中低空飞行的空气动力学目标。”

“当然,这个雷达毕竟对10平方米RcS的目标有5000公里以上的理论探测距离,而且采用了并非隐形机舒适区的UhF波段……所以就算考虑到上面这些不利因素,在不考虑低空突防或者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对于一般隐身目标的威胁还是不容小觑。”

就在旁边几人都以为这就算是最终结论的时候,他却又突然话锋一转:

“但话说回来……铺路爪毕竟是一个固定目标,就算空军不好处理,毕竟还有第二炮兵的弹道导弹嘛……而且吕院长您别忘了,我们对于未来作战想定的重点也不是如何夺取目标,而是如何进行区域拒止……”

这个回答,算是把吕光差点被带偏的思路给拉了回来。

航空兵目前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四代机,用于和F22,以及未来数量更多的F35对抗。

在抱定了这个思路之后,其实并不难分析出,611所的方案就是目前最适合的。

就算再有其他诸如三翼面或者常规布局的方案拿出来,也很难比鸭翼+大三角翼布局更占优势。

而与此同时,航空工业这边,也开始关注到了半无尾布局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

“常院士,半无尾布局需要和推力矢量技术结合,才能取得和其它翼面布局相当的操纵性和机动性,请问航空动力集团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如何?”

不出意外地,很快便有人主动把话题引到了常浩南这边。

说实话,常浩南本人对于这个半无尾布局是真的很有兴趣。

但兴趣归兴趣,他不可能简单因为个人好恶就影响结果的公平性。

“我们集团正在一台涡扇10发动机进行矢量喷口的地面操纵测试,预计最晚明年就能进入到飞行验证阶段……”

常浩南先是简单提了一下自己这边的研发进度:

“不过,半无尾布局需要的是全向推力矢量技术,这种矢量喷管的结构非常复杂,使用寿命会比发动机本身短得多……当然一般情况下矢量喷口起作用的时间很短,所以倒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要让推力矢量频繁参与到飞行控制当中的话,就必须得考虑这个问题了……”

飞机研发,归根结底离不开动力。

因此常浩南的这一番话,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给整个研讨会定下了基调。

再结合航空兵方面的意见,明眼人基本都能看出,应该是611所笑到最后了。

只是这次会议的级别还不够高,所以不能正式做出决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