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674章 空警200,和圆环工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4章 空警200,和圆环工程

就在常浩南这边寻思着要如何釜底抽薪,把梦想集团的基本盘给逐渐蚕食掉的时候。

秦省,南郑。

随着总装车间巨大的房门缓缓升起,一架巨大的四发螺旋桨飞机在一辆解放卡车的牵引下缓缓从厂房中驶出。

飞机前半段跟一架正常的运8f运输机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原来机头位置的玻璃领航员舱已经被不透明的蒙皮所封死,最前端还多出来一个“小白帽子”,此外就是下方多了密密麻麻的十几跟尖刺状的天线罩。

但是从机翼部分开始的后半段机身上,却高耸地矗立着一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个机身长的t字形阵面。

再往后,飞机的整个尾翼都因此而被加高,机尾下方也增加了两片呈倒v字型的尾鳍。

虽然机体本身仍然是过去那副圆润的模样,但多了背上的一面天线之后,整架飞机竟然有了点张牙舞爪的杀气在。

不消说,这自然是第一架完成改装下线的空警200预警机。

实际上,空警200的基础设计,尤其是其中t字天线和垂尾之间的耦合设计,常浩南在大概一年半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跟金陵理工大学设计的远程火箭炮,以及贵航工业设计的歼教9一样,当时是作为torchmultiphysics内部测试的一个环节。

只不过,南郑182厂这边的技术底子确实有限。

他们的设计部门在几年前还只是驻场设计室而已,最近才刚刚扩充起来。

包括作为空警200项目双总师之一的梁绍修,虽然曾经也跟着常浩南等人完成过对运8新平台的改进,但也基本就只有这么一项完整的项目经验。

再加上这个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备份”的身份而存在,无论是资金还是其它资源都不太充裕。

所以一直拖到如今的1999年2月末才正式出厂。

其实,说是“拖”到现在出厂,倒也并不完全准确。

毕竟当年歼7ii改歼7m这种几乎不涉及气动部分的变化,都用了差不多4年时间。

二运输机改预警机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改进,气动、结构、供电等方面都要产生巨大变化。

就算其中最要命的天线尾翼耦合问题算是拿的现成解决方案,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其它部分并把飞机给造出来,效率也正经算是可以了。

只不过最近这几年,航空工业对于“效率”的认知,已经在某个人的带领下出现了一些扭曲……

所以包括182厂自己,都觉得这个效率有点不太行。

好在,从今年年初开始,空警200所获得的拨款突然增加了不少,上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过问起这个项目的情况。

而今天,实际上也并不是原定举办完工仪式的日子。

所以,飞机被拖出来的时候,厂房门口并没有准备红毯鲜花礼台等一系列设备。

就连华夏传统的大红花,都是临时从不知道哪搞了一个,因为实在太小,没办法像平常那样系在整个机头段上,只好整了跟绳挂到机头的白色雷达罩下面。

总之,处处都是一副事急从权的样子。

只不过,182厂内部的气氛,却半点没有因为仪式的简陋而显得冷淡——

有大领导来了。

就连梁绍修和王晓模两位总师,都是前一天才知道的这件事情。

所以才完全来不及安排仪式。

甚至前者还是临时从金陵飞过来的。

好在上级的通知也很明确,首长只是来亲自视察一下国产预警机的研发情况,整个过程从快从简,尽量不影响项目组的正常工作安排。

……

二人跟在牵引车后面,和预警机一起从车间出来。

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群人在外面等候了。

居中一人身上穿着一件无衔的绿色军大衣,戴一副黑框眼镜。

跟在旁边的,则是穿着完整冬季常服的丁高恒,以及一种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

见飞机停稳之后,一众人缓步走上前来。

就这个架势,别说是梁绍修,就连见多识广的王晓模也感觉有点头皮发麻。

当然,也不排除是在这二月寒天里没戴帽子,冻得。

二人几乎是同时深吸一口气,来到一众大佬面前。

梁绍修甚至没注意到自己有点顺拐。

“报告首长!空警200首架技术验证机已经完工出厂,请指示!”

华夏过去从来没正经生产过预警机,所以不像十号工程或者十一号工程那样,可以直接从原型机起步。

得先造一架技术验证机。

证明这个雷达+飞机的组合体能飞起来,且飞起来之后还能正常探测目标。

当年的空警一号就是卡在了这一步上。

虽然能飞,但飞起来之后雷达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

当然,这种大型飞机每一架都非常宝贵。

如果技术验证过程顺利的话,就地转为原型机,乃至最后改成量产状态服役都是有可能的。

面前的首长伸出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他们可以不用那么紧张,自然一点。

他并没有马上开始提问,而是带着包括王晓模和梁绍修在内的一众人,绕飞机转了大半圈。

一直走到硕大t字型天线的正下方才停下,抬头向上凝望了一会。

“晓模同志,这面雷达天线,也完全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么?”

t字型天线的预警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首创,但首长开口却并没有询问天线的形制问题。

显然,对方此行前来并非只是看个热闹,而是有备而来。

提前肯定做过一些功课。

毕竟也是差点去当教授的人,理工功底没的说。

“是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生产。”

王晓模点了点头:

“不过我们目前用机器加工高硅铝合金的技术还不太够,所以用的是人工精削的办法,生产效率相对比较低。”

大领导自然不会随随便便就表态,听到这番回答之后也只是嗯了一声,听不出是否满意。

稍微停顿了一会之后,对方再次开口:

“我听说,这种相控阵雷达,是依靠半导体辐射单元控制相位和幅度变化的,这种元器件我们是否需要进口?”

对方会问出如此精细的问题,倒是让王晓模有点惊讶,不过还是赶紧如实回答:

“在这架飞机上面,我们用的是双极硅材料的t\/r组件,可以完全实现国产,虽然产能也比较低,但相比于阵面的生产速度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雷达性能,就需要用到砷化镓组件,这种材料目前我们还只能依赖进口,而且进口的用途以及品质还要受限。”

“那圆环工程呢?”

首长转过头,几乎是紧接着问道:

“圆环工程上面的大卫国雷达,用的是哪一种技术?”

这个问题一出口,无论是王晓模还是旁边一直没轮到说话的梁绍修都瞬间明白了。

正如多年以前常浩南推测的那样,圆环工程应该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而现在,上级正在考虑那个项目的存续问题。

“按照大卫国提供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费尔康系统用的也是双极硅,不过在圆环工程上面,他们升级成了双极硅和砷化镓混合元器件。”

“关于这一点,首长倒是无需过于担心,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虽然目前使用的是双极硅,等到以后实现了砷化镓的国产,或者找到稳定进口渠道,我们也预留了充足的冷却功率,可以把一部分元器件升级成砷化镓。”

“而且,因为这个t字型阵面的面积更大,所以,在左右120°的常用范围内,单论性能不会落后太多,只是在前后各自60°的探测能力相对较弱。”

王晓模自然不可能隐瞒项目的实际情况,但他却可以针对性消除首长的顾虑。

果然,对方背过手,看着眼前的天线陷入沉默。

好一会之后,他重新迈开脚步:

“走,先去飞机里面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