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使团来汴梁三天之后,金帝完颜守绪在皇城大殿中,召见了大宋使团正副大使。

为表达对大宋使团的重视,此次召见还有许多金国重臣陪同。

“外臣真德秀拜见大金皇帝陛下。”

“外臣赵汝谈拜见大金皇帝陛下。”

大殿之上,真德秀、赵汝谈两人对完颜守绪作揖行礼。

完颜守绪笑容满面的道:“两位大使平身。”

随后吩咐自己的近侍:“给两位大使赐座。”

近侍搬来两张锦凳,真德秀、赵汝谈谢过之后,这才正襟危坐。

“贵使,不知道贵国皇帝派遣两位来有何贵干啊?”

完颜守绪在这三天里,一方面搜集真德秀两人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在推测他们的来意,好在谈判中能占据先手。

金国一干大臣们,推测了一些可能性,并对此做出相应的方案。

真德秀站起身来,行礼道:“陛下,金国与我大宋虽然此前有过龃龉(juyu),可现有蒙鞑这个共同的大敌,贵我两国实乃天然的盟友。”

“我大宋皇帝陛下此次派遣我等访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加强与贵国的盟约,还有展开新的合作,以达成合作共赢之盛举。”

“为表达合作的诚意,我大宋皇帝陛下特意选择了数件国礼相赠。”

完颜守绪能坐稳皇帝宝座,心里自然很清楚,与大宋的盟约此时已经是金国的救命稻草。

历史上完颜守绪搞出那么多骚操作,大多都是在丢了汴梁,逃到蔡州城开始的,估计那时候他已经是六神无主,抓着一根救命稻草就不撒手。

完颜守绪听到国礼二字,眼睛都不由得亮了起来,口中却是客气的道:“贵国实在是太客气了……”

赵汝谈行礼道:“陛下,可否容外臣将国礼抬上殿来?”

“当然可以,朕倒是很好奇,贵国皇帝给朕送了什么国礼。”

过不多时,四个金国禁军抬着两个木箱走入殿中,将木箱小心的放到真德秀一旁就出去了。

真德秀打开一个木箱,从中拿出一只小木箱,打开小木箱后,里面是用丝绸包裹的六只瓷器,行礼道:“大金皇帝陛下,此乃我大宋官窑烧制的一套六件极品天青釉瓷器,官窑烧制多年,也就烧出来这么一套瓷器。”

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天青釉盘口瓶

金国君臣看到这六只瓷器,即使是没有上手,也不由得那艳丽的天青色所吸引。

近侍上前再次检查过后,这才将这个小木箱送到完颜守绪身前。

完颜守绪即使贵为一国之主,可何曾见过这般精美的瓷器?

昔日金国占据的汝窑、钧窑、定窑等窑厂,早已不复宋代的辉煌,现在国内更是烽烟四起,瓷业早就已经差不多破坏得差不多了。

皇宫里原本的瓷器,早就损毁得差不多了,现在使用的主要是临安宋廷的进贡之物,称得上精品的都不算多。

完颜守绪小心的拿起一只花瓶,只见这只花瓶瓶身极薄,上手之后如美玉一般温润,釉色是纯正的天青色,真应了那句【青天经雨净无尘】。

完颜守绪把玩片刻,随后又拿起其他几只瓷器,对这套天青釉瓷器爱不释手。

陪同的那些金国汉臣们,诸如张天纲、陈规等汉臣,则是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几只瓷器,如果不是在皇帝的手中,他们都恨不得亲自上手把玩了。

见完颜守绪醉心把玩瓷器,张天纲也看不下去了,轻轻的咳了一声。

完颜守绪立刻回过神来,干笑了几声道:“贵使,这套瓷器朕非常喜欢,贵使回去之后,对贵国皇帝代朕表达谢意。”

真德秀和赵汝谈起身行礼。

赵汝谈从箱子中拿起另一个小木箱道:“大金皇帝陛下,这是我大宋皇帝赠送的第二件国礼,这是五斤出产自西湖边的西湖龙井茶,还有十斤用茉莉花熏制的茉莉花茶。”

完颜承麟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在临安的那段时间里,可是很喜欢这种直接用开水冲泡的散茶的,回来的时候他还带了好多。

这种龙井茶和茉莉花茶,既然能被大宋皇帝称为国礼,那必然是极品茶叶。

完颜守绪也知道宋国现在流行散茶,不过他更中意的还是点茶,因此兴致缺缺,只是简单表达感谢就让近侍收下。

真德秀打开另一个木箱,从中拿起一个红薯道:“大金皇帝陛下,我大宋皇帝陛下赠送的第三件国礼,是能够正常种植的红薯十万斤,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

金国君臣完全不敢置信。

红薯亩产六十石虽然已经传遍周边国家,金国自然早就对红薯觊觎得紧。

他们也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户那里弄到一些红薯,可他们种下后亩产却只跟水稻差不多,第三年基本上都没啥产量了。

金国这才暂停了对红薯的念想。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宋国居然主动赠送能正常种植的红薯十万斤,这怎能不让金国君臣惊讶?

张天纲顾不上什么礼仪,颤抖着问道:“敢问贵使,这个红薯在何地?能正常种植几年?”

真德秀心下了然,金国此前果然拿到过红薯,他面带微笑的道:“这十万斤红薯实在太多,使团实在无力运送,等使团回去之际,贵国遣一支军队随行,在边界护送红薯回汴梁吧。”

“至于这十万斤红薯,只能在种植后第一年才能有六十石的收成,我大宋百姓种植的红薯,也只能在当年种植不会留种。”

这十万斤红薯,也算是大宋使团的护身符了。

张天纲心道果然如此,宋国对他们还是留了一手。

完颜守绪脸上热情洋溢,语气之中也多了几分可亲,问道:“贵使,这十万斤红薯能种多少田地?可以收成多少红薯?”

真德秀回答:“外臣对种植并不太懂,临行前我大宋皇帝陛下曾经言道,这十万斤红薯可种植一百亩地,如果全都精耕细作的话,能产8500石红薯。”

完颜守绪只是觉得这产量挺多的,并没有想太多。

深知金国缺粮境况的张天纲明白,这8500石红薯对数百万饥民来说,都不能让他们吃顿饱饭。

可如果多多引进红薯,那么就可以极大缓解国内的粮食问题。

不过想要这些红薯,恐怕金国必须要大出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