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灵笙的那个皇庄里,不仅仅是红薯可采挖了,辣椒也在开始大量成熟,皇庄管事李九前几天就派人过来报告了。

因为前几天忙着登基的事情就耽搁了,现在正好趁着以工代赈需要粮食,请文武百官们去见识见识亩产万斤的红薯,还有亩产1000斤以上的辣椒。

赵灵笙说是第二天出发去皇庄,其实真正出发已经是第二个常平朝了。

毕竟皇帝出巡需要的仪仗、卤薄得提前准备好,不可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八月二十五日,赵灵笙在黄麾仪卫的保护下,与文武百官一百多人来到了皇庄。

赵灵笙顺带还把追风带上了,虽然今天自己不能纵马驰骋,可也能让追风活动活动筋骨。

李九带着皇庄所有管事,一起在皇庄大门外迎接,见到仪仗卤薄过来了,急忙深深一躬:“小人李九,携皇庄诸管事,恭迎陛下,恭迎各位相公……”

皇庄的其他管事,也随后行礼恭迎。

“带朕与众卿去种红薯与辣椒的地里。”

赵灵笙是一刻也不想耽误了,她迫不及待的想看到红薯了。

更想看到文武百官们,见到亩产至少数千斤红薯后,那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小人遵命。”

李九心里也满满的自豪,虽然不知道那个满是藤蔓的作物是啥,也看不出来能产多少,不过那个被官家称之为【辣椒】的东西,目测一亩地也能有1000斤,这可比现在的粮食要强许多了。

庞大的队伍继续前行,最终在红薯和辣椒地前停了下来。

随行的陈煜和宋冈掀开薄纱,赵灵笙出来站在车架上向前看去。

只见在五亩地的辣椒地里,在一丛丛辣椒上,无数红绿相间的辣椒朝着天生长,看起来十分的惹眼。

赵灵笙看到这里,口腔不由自主的开始分泌唾液了。

好想吃一顿红油火锅啊!

辣椒地一旁的,就是二十五亩地的红薯地。

红薯的藤蔓伏在地上连成一片,红薯藤的叶子有不少已经在开始枯萎了,这正是红薯成熟的标志之一。

此时还有几天就是霜降了,正是开始挖掘红薯的好时机。

赵灵笙走下玉辇,乔行简等人都来到她身旁。

葛洪看着那五亩辣椒地,惊奇的道:“官家,这就是那个辣椒?”

当初进献辣椒的时候,葛洪也尝过一粒辣椒籽,对此记忆很是深刻。

赵灵笙微笑颔首:“是啊,这就是辣椒了。”

侧身吩咐宋冈,将追风牵到庄子另一边,让它任意的驰骋。

乔行简道:“这个辣椒看起来收成很好啊,想必那个红薯也差不了。”

赵灵笙道:“乔师傅,请拭目以待吧。”

赵灵笙开始吩咐李九:“开始挖掘红薯,将良田开挖一亩,中田和下田施加了底肥,与没有施加底肥的地各挖一亩地出来。”

这样就可以对比出,土地、肥力、人力对红薯的影响,可以更加客观的算出红薯在南宋的亩产。

李九领命后,就一路小跑的跑到不远处,这里已经有上百个拿好了农具的庄户。

“官家有令,开始挖红薯了,李老四,你带着二十个人挖良田里的一亩地,王老五,你带二十个人挖……”

一百多庄户拿着锄头等农具,赶赴自己分配的地上,开始挖起红薯来了。

随着庄户们开始挖掘,每一窝红薯就能挖出数个大大的红薯。

只是因为庄户们是第一次挖掘,所以挖坏掉的红薯不在少数,只是随着经验的增加,庄户们也慢慢的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将挖掘的范围加大了许多,基本上可以做到无伤挖出红薯来了。

在一百多号的庄户挖掘下,五亩地也很快就挖了出来,文武百官们看到偌大一堆的红薯,不由得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许多官员开始三三两两的低声议论起来,他们可是看得出来,这一大堆的红薯重量可不轻,也许真的能达到亩产40石的奇迹?

收获好的红薯堆放在挖掘的土里,随即就有庄户们开始称重,好几个工部的官员过去监督称重。

在宋代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大型的杆秤,安装在一个木架之上,一次可以称数百斤的重物,与现代的杆秤结构很相似了。

将红薯装在一个个的大箩筐里,然后用绳子挂在杆秤的挂钩上,再拨动秤砣直至秤杆平直。

就可以根据秤杆上的刻花,计算出一箩筐红薯的重量,最后减去箩筐自身的重量,就是红薯的真实重量。

庄户们热火朝天的开始称重,工部的官员确认重量无误后记录下来,约莫过了半小时,工部尚书刘榘喜气洋洋的过来报喜:“陛下,五亩地的红薯重量都称出来了。”

“良田一亩的红薯重量为6896斤,施肥后的中田亩产5687斤,未施肥的中田亩产4988斤,施肥后的下田亩产4245斤,未施肥的下田亩产3454斤……”

听到这个数据,所有人都不由得惊呆了。

按照一石等于120斤换算,良田施肥后红薯亩产57石,即使是没怎么管理的下田,也能做到亩产28石。

在这个普遍粮食亩产只有2、3石的时代里,出现了亩产57石 的粮食,这相当于亩产直接翻了接近30倍。

这简直只能用神迹来形容了。

只有赵灵笙感到有些失望,说好的亩产万斤呢?

难道在没有化肥的时代里,红薯的亩产上限就只有这点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第一次种植红薯,种植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才导致红薯产量偏低。

乔行简、葛洪等人一起向赵灵笙行礼:“臣恭贺陛下。”

其他文武百官们也反应过来,对赵灵笙行礼道:“臣等恭贺陛下。”

“众卿平身!”

赵灵笙来到一堆红薯之前,顾不上红薯上的泥土,拿起一个足够三、四斤的大红薯,高声道:“众卿,你们都看到了,这个红薯能亩产6000多斤,以后啊将这个红薯推广开来,我大宋的百姓,就将再也不必忍饥挨饿了。”

赵灵笙从陈煜那里接过一把小刀,将红薯皮削去,大口吃了起来,那种红薯特有的香甜充斥口腔,让她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赵灵笙将吃剩了一半的红薯举过头顶,语带哽咽的道:“这才是我大宋真正的祥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