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灵笙继续说道:“杜卿,煤球工坊建好以后,孤还打算建一座红砖工坊,这些都要杜卿你多费心了。”

现在南宋对于比较了解工程的官员很少了,杜范算是比较出彩的了,他在宋理宗时期也算是颇有作为,赵灵笙就觉得应该给他加加担子。

“殿下,臣……臣只怕是……”

杜范吓得差点手里的煤球都没有拿稳。

他忙活了近两个月,好不容易把水泥工坊建好了,结果殿下又交给他一座口头上的红砖工坊。

杜范觉得自己都成了一个工坊主了。

见到杜范的样子,赵灵笙轻轻笑了笑道:“杜卿,孤打算新成立一个国营工坊司,挂在户部的下面,孤想将你调到户部任侍郎,管理这个国营工坊司,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国营工坊司?”

杜范轻轻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忍不住的问道:“殿下,不知道这个国营工坊司是作何用途?”

赵灵笙解释道:“国营工坊司是孤设想出来,管理大宋所有皇家工坊的机构,盐、铁、官庄、铸钱监、漕运等原有的官营,不在管理范围内。”

“目前国营工坊司的有散茶、水泥、红砖、煤球工坊,日后还要加入白糖、琉璃、香皂、香露(香水)等……”

“这些工坊存在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没有土地的百姓有个活计,至少也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二是为了均富于民,让那些富人心甘情愿购买这些物事,朝廷、百姓都能得到实惠;

三是让朝堂对除了水泥、红砖、煤球等民生产业外,收取高额的奢侈品税,让朝廷也有一大笔进账;

最后的收入流入皇家内帑,日后营造皇家园林、皇家的日常开销,均由内帑来支出,不需在用国库来支出了。”

赵灵笙想的是,既然南宋的朝廷和百姓那么拮据,富人却富得流油,那就必须得想办法劫富济贫了。

富人的钱也不能明抢,那么就只有刺激他们消费,让他们乖乖的钱交出来。

在宋代的时候,因为民间经济非常活跃,有许多场所足够他们消费,所以财富的流通还算比较好的。

虽然也有埋银的习惯,不过比起明清两朝,无论在数量还是人数都要少了许多。

既然富人有消费的习惯,那么就要拿出些好东西让他们购买。

比如此前赵灵笙弄的散茶【龙井】,即使一两茶叶一贯钱依然还是供不应求,去年自从她被册封为皇太女后,冲泡散茶的人就更多了。

虽然狮峰山下的土地都属于赵灵笙,让她感到可惜的是,龙井十八棵御茶现在并不存在。

因此现在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别的【品牌】散茶,虽然在口感、香气上都不如【龙井】,不过在临安以及附近州县的大街小巷上都能买到。

仅仅是今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扣除了茶园、炒茶等费用,再缴纳了30%的奢侈品税,赵灵笙依然赚了近五万贯。

以后国营就是皇家产业,日后煤球、水泥、红砖等产业肯定要剥离出国营,交由民间来经营,这样才能让这些尽快普及开来,到时候只需要限定最高价和质量标准就可以了。

国营产业全部都经营【奢侈品】,富人买来体现自己的品味,百姓可以获得活计,朝廷能得到税收,自己的内帑也能获得最终利润。

这是一箭四雕啊,比一箭双雕还多了俩。

“殿下,臣愿意接手国营工坊司!”

杜范也是一个极聪慧之人,他只是思考了片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对这位年少的皇太女表现出来的心计感到震惊,当即就下定了决心。

赵灵笙也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杜范是个可造之材啊!

随后赵灵笙与杜范,一边在水泥工坊里参观,一边讨论着煤球工坊的事情。

赵灵笙顺带着把蜂窝煤,还有蜂窝煤炉的设想告诉杜范,让他找人把蜂窝煤给捣鼓出来。

北宋时期煤炭就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当时就有记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当时的东京开封府,上百万人都使用煤炭生火做饭取暖,浓烟滚滚遮盖了整个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没有之一。

建炎南渡之后,因为南方木材充足,还是有许多人使用木炭和木柴,还有许多人以砍柴为生。

西湖以南的南山,就是临安居民木材、木炭的来源地,因为经常有人挑柴出入临安售卖,所以才有了“清波门外柴担儿”的俗语。

南宋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炼制焦煤,用焦煤来冶炼金属,只是因为焦煤的产量有限,大多数都用在冶炼金属上,少部分被权贵之家瓜分,因为焦煤燃烧是没有什么浓烟的。

一直要等到民国的时候,才出现了混入黄土制作的煤球,蜂窝煤更是要等到建国后才被发明出来了。

杜范对蜂窝煤的设想很感兴趣,当即就叫了几个匠人过来,将蜂窝煤以及蜂窝煤炉的构想告诉他们,让他们去琢磨着做出来。

赵灵笙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带着随性的宋冈、陈煜等人回临安了。

在水泥工坊里待了两个小时,赵灵笙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灰尘,非常的难受。

因此回到皇城之后,也顾不上批阅扎子,立刻赶回庆瑞殿洗香香了。

在四位小侍女的服侍下,赵灵笙从头到脚都洗了个干净,神清气爽的走出来浴盆。

“公主,明天……明天……”

翠菊为赵灵笙穿上外袍后,期期艾艾的半天也没有说完。

只有在庆瑞殿的寝殿,只有她们五个人的时候,四个小侍女才会叫赵灵笙为公主,也算是几个小女生的默契了。

杏梅、蕙兰、玉竹看着翠菊,不由得掩面笑了出来。

赵灵笙刚开始确实没有想起来,不过看到杏梅她们的样子,这才想了起来,原来明天是翠菊十五岁的生日了。

按照规矩,及笄礼是要女生的女性长辈,将一支簪子插在女生的发髻上,仪式这才算是完成了。

翠菊她们都是孤儿,自小就在皇城里养大,所以她们的及笄礼,就是赵灵笙来完成的。

赵灵笙摸了摸翠菊婴儿肥的脸蛋,笑着说道:“好了翠菊,明日是你的十五岁生辰还有及笄礼嘛,我不会忘记的了,早就给你准备好了,不会比玉竹的差……”

翠菊闻言大喜:“多谢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