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托雷第二天就满是愤懑的离开了临安。

本以为可以轻松说动那个小女娃结盟,没想到却受尽了侮辱。

这个仇,托雷他记下来了。

日后攻宋之时,他必定第一个攻破临安,将那个女娃娃抢来给自己当小妾!

下一次常平朝还没有到来,关于皇太女怒斥蒙古四王子的话,已经传遍了整个临安。

勾栏里已经有一些说书人,将那一天发生的事情,通过艺术改编后,活灵活现的讲述了出来。

临安的百姓们何曾听过如此霸气的言语?

尤其是【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儿郎十万军】,【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两句话,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即使是临安三学的学子们,尤其是注定了要在军队混一辈子的武学学子,不少人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

孟珙、王坚的定北军,就成为了最好的目标。

此前孟珙、王坚来到武学招人,因为那时候正在准备参加省试,所以基本上没啥人报名。

现在孟珙去临安附近的州县寻找兵员,只留下王坚一个人招收武学的学子。

没想到因为皇太女的一番霸气发言,导致了有许多投笔从戎想法的学子纷纷来报名。

因为今年的省试格外的严格,以前的传义、挟书、代笔三板斧行不通了。

省试的第一天,还没有进礼部贡院,就被揪出来上百个挟书、代笔的学子了。

考试的时候,又揪出来六、七十个作弊的学子。

这还是赵灵笙反复宣传过的结果,仍然还有这么多学子铤而走险,可见平时的时候作弊有多么的猖獗。

省试知贡举葛洪铁面无私,这些学子全部都赶出贡院,十年之内不许再次参加考试。

葛洪甚至还将参与作弊的学子名字,全部都写在了礼部贡院大门外,主打的就是让作弊的学子社会性死亡。

许多自觉科考无望的人,也无颜回到家乡,干脆就去定北军那里试试。

王坚一个人差点忙不过来,只能说是痛并快乐着了。

……

对于赵灵笙来说,生活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

前几天她怒斥托雷,在朝堂上并没有掀起什么涟漪,满朝文武似乎就当完全没有发生过这回事。

毕竟在此前赵灵笙和乔行简就申明过,有谁再提投降、议和者,一律革职查办。

为了自己的饭碗,这些官员即使倾向于与蒙古结盟,也不会说出来了。

至少在表面上,整个大宋朝廷,已经成为了赵灵笙的一言堂。

赵灵笙自己也清楚,她距离完全掌控朝堂,还差十万八千里远呢。

不知道有多少人阳奉阴违、暗藏祸心。

赵灵笙叹了口气,决定不去想这些烦心事了,毕竟事情再多也只能按照轻重缓急,一件件的去解决。

现在赵灵笙要做的,就是准备推广《赤脚医生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毕竟是近现代的着作,比如许多疾病用常见的西药治疗,这个在南宋时期就完全不现实。

赵灵笙只有把这部分内容剔除,然后召来翰林医官院的医官,再将自己前世听说过的一些偏方告知他们,询问是否可行。

经过近半年的增删,《赤脚医生手册》南宋两浙版已经完成了。

这本书的名字正式定为《民间郎中手册》。

因为在南宋这时候,并没有赤脚医生这个概念,人们叫医生要么是大夫、要么是郎中,要么根据【官家】一词延伸叫做医家。

书成之后,赵灵笙立刻召见了翰林医官院的曾御医。

因为去淮东传旨,并且治好了贾涉的病,所以赵灵笙已经下旨让曾御医出任翰林医官使一职,一跃升任到了翰林医官院的最高领导。

“曾卿,这是孤有感于民间疾苦,夜里梦到一位自称是孙思邈的老神仙,在梦中传授了我一些简单的医理,孤加以整理之后辑录成此书,你看看此书如何?”

赵灵笙将四位侍女抄写出来的原版书递给了曾御医。

曾御医此前多次被赵灵笙召见,原以为是皇太女对医术感兴趣,没想到居然又有神人传授医术。

皇太女殿下可真的受神人的钟爱啊!

双手接过还带有墨香的书,多看了几眼封面上的《民间郎中手册》几个字,曾御医就翻开封面开始翻阅起来。

刚看了几页后,曾御医就表示惊呆了。

他还从未读过如此【简单粗暴】的医书。

这本书里没有讲述什么病理,通篇都是描写得病后的症状,如何用简单的草药治疗或者缓解,如何诊断错误后如何补救等等。

除了医治的方法外,还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比如将水烧开了再喝,村落里发生了瘟疫,应该如何防护都想到了。

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以曾御医的医术来看,这些治疗方法都还相当的靠谱。

曾御医早年也是在民间行医的,他也深知民间看病的不易。

特别是那些穷乡僻壤,十里八乡就那么一个懂点医术的,也就能治个头疼脑热啥的,稍微复杂一点的病就完全束手无策了。

只要有了这本书,郎中即使医术不咋地,也可以根据病情症状,在这本《民间郎中手册》找到治疗的方法。

虽然存在误诊的风险,不过比起以前只能在家里等死的情况,已经好得太多了。

“殿下,此书不愧是神人传授得来,对于民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缓解民间看病难的问题……”

曾御医对这本《民间郎中手册》非常的推崇。

听见曾御医这么推崇,赵灵笙也是松了口气。

《民间郎中手册》与原版有了较大的出入,有一部分是自己前世听说的偏方,再曾御医等人确定有效后才添加进书里的。

“曾卿,这书你拿去,多找一些医家联合审定一下,如果他们有合适的药方加入书中,孤不吝重赏!”

“审定完成之后,你拿着稿子去找和剂局,再进行一次删改后,就可以大规模的印刷分发给民间的郎中了。”

“增加的内容,无需加入病理,只需要症状与方子即可。”

和剂局的全名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是宋代官办的医药局,在北宋时期出版过一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后世的中医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和剂局里藏有许多药方,除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方子外,还有一部分方子并未收录进去,或许可以加入在《民间郎中手册》之中。

“多谢殿下,臣一定今早办好此事。”

曾御医对赵灵笙的谨慎表示很欣慰,一本面向所有基层郎中的医术,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然是会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