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恪的第一眼,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就感觉李恪心情不佳,但是二人也没有主动提出来。
而是默默地看着李恪。
李恪见二人这样看着自己,笑了笑,“父皇,母后无须担心。”
李世民闻言,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反倒是长孙皇后忧虑地开口,“恪儿要是难过就哭出来吧,母后知道你心里不好受。”
李恪越是表现的平平淡淡,长孙皇后越是担心。
李恪就是这样,不喜欢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有些事情,总喜欢默默忍受。
李恪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浑身一怔,随后心里感觉暖暖的,长孙皇后虽然不是自己的生身母亲,但是对自己的关心并不比自己的孩子少。
想到这里,李恪双眼一红。
“母后我。”
长孙皇后见状,连忙把李恪拥入怀里,一边安慰,一边轻轻抚摸李恪的后背。
凤娘也没有想到长孙皇后竟会如此,也是有些惊讶。
李世民坐在一旁,没有说什么,而是静静地看着二人。
过了一会之后,李恪揉了揉眼睛,从长孙皇后的怀里离开。
虽然李恪的灵魂是一个二十岁的人,但是面对生离死别时还是十分的悲伤。况且这也是李恪第一次面对。
“恪儿,人死不能复生。可能那女子没有这个福分吧。”长孙皇后一阵感慨。
李恪听完,默默地点点头。
“她的葬礼,你有什么想法吗?”李世民突然开口道。
其实他就是想问问李恪,以什么样的身份下葬清月。
李恪思考了一会之后,“一切全凭父皇母后安排。”李恪明白,李世民问他的时候估计已经想好了,既然如此,就听李世民的吧。
比起自己,李世民的考量比较的严谨。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
“那就给个妾妃的身份吧。”李世民吐出一口浊气,缓缓开口。
李恪闻言,顿了顿,随后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妾妃,正三品,对于清月而言已经很好了。这也是李世民能给到的极限了,要是再往上,估计那些大臣就不愿意了。
“你手头上的事情先放下吧。”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李恪。
李恪闻言,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随后便默默地点了点头。
待到李恪和凤娘离开后,长孙皇后看着二人的背影问道,“陛下,您说恪儿能放下吗?”
“会的!”
“为什么?”长孙皇后有些好奇李世民为什么会这么肯定。
“因为他是朕的儿子!”李世民说完,朝着长孙皇后笑了笑。
长孙皇后闻言,有些无奈。
。。。
第二天早朝。
李世民看了看下面坐着的大臣,随后缓缓开口,“郑义火烧书铺,造成百姓伤亡,并且杀害蜀王妾妃。”
李世民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想看看下面的大臣有什么反应。
郑义火烧书铺的事情,大多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是杀害蜀王妾妃一事,所有人一头雾水。
蜀王都还没有成年,哪来的妾妃?
见众人疑惑,李世民直接说道,“朕已决定,封清月为蜀王妾妃,按礼制下葬。”
众人闻言,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说的是她。
不过随即便有人站起来反对。
“陛下,臣以为清月乃一青楼女子,蜀王妾妃,于礼不合!”
于礼不合只是一个借口罢了,翻译过来就是清月身份低微,不能封妾妃。
他们难以接受一个青楼女子,竟然能和他们平起平坐。
李世民听完他的话,也不气恼。
昨天他就已经想到,封清月为蜀王妾妃的阻力不小。
不过让他惊讶的是,魏征竟然没有反对。
这让李世民很是高兴,魏征终于能跟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了。
不过这倒是李世民多想了。
魏征虽然不反对,但并不代表他同意。
只是人家秉着死者为大的原则懒得反对罢了,假如清月活着,魏征一定会第一个反对。再说了,为这事和李恪还有李世民闹不愉快不值得。
而且今天的重点任务不是在这里,没必要为了这事浪费时间。
“父皇,儿臣以为胡侍郎此言差矣。”李承乾主动站出来,反驳道。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眼前一亮。
“太子说说看!”
“回父皇,清月姑娘虽是青楼出身,但是对三弟是一片痴心,况且清月是因为郑义谋逆而死,也算是为国捐躯,因此一个妾妃不算是坏了礼法。”
李世民闻言,随后看向下面的胡侍郎。
胡侍郎看了看周围,没有人站起来,也只好就坡下驴,“臣以为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倒是臣狭隘了。”
见胡侍郎不反对了,李世民眼睛扫视了一圈,没有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既然如此,那就说说如何处理郑氏吧。”
众人闻言一怔,今天的正题来了。
一些和郑氏平时交好的官员,还是迎着李世民冷冽的目光站起来,“陛下,臣以为郑义谋逆属实,但是郑义以外的郑氏族人是无辜的。”
“既然主犯已死,陛下可适当赦免他们,以彰显陛下的仁德之心。”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随后又看向其他人,“还有要说的吗?”
一些人明白李世民这是要整死郑氏,于是秉着富贵险中求的原则,站起来,“陛下,臣以为郑氏罪大恶极!”
“首先是郑义谋逆,就已经是大罪,再加上此前郑氏一族恶意抬高盐价,致使长安的百姓生活困苦,可见郑氏一族的品行!”
“如此家族,不杀不足以敬天下!”
那人说完,有些眼神得意地看向胡侍郎。
胡侍郎暗自叹了一口气,有些紧张地看向李世民。生怕李世民会同意。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李世民没有表态,反而是皱起眉头,显然有些不愿意。
李世民虽然很想铲除郑氏,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李世民不会做得这么绝。
要是李世民真的这么做了,恐怕其他的世家会有唇亡齿寒之感,联合起来对付朝廷。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李世民都不会下如此的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