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锦衣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国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皇帝道:“这样说来的话,那么这些人……是当真以为,朕已被他们袭杀了。”

说着,天启皇帝看向张静一:“张卿,你说是吗?”

张静一道:“既是夜袭,而且对方显然也有一些紧张,虽是尽力做到了没有走漏一人,又害怕随军的士兵知道,他们要杀的是陛下,怕走漏消息,所以一定是乱杀一通,而后趁着天亮之前撤去,所以陛下的预计,可能是对的。”

天启皇帝颔首。

士兵们对武官们死心塌地,成了对方的私兵,愿意为其赴汤蹈火是一回事。

他们可以接受出城杀人的命令。

可如果让所有人知道,袭击的乃是皇帝,这种心态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算是骄兵悍将,也不至于做到每一个人,都不将皇帝放在眼里。

这等谋逆大罪,一旦直接散布开来,就算他们还是一条船上,只怕绝大多数人都会紧张。

何况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知道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核心的一些人知道,其他人蒙在鼓里,只知道将军要让他们去杀人。

这也是为何需要夜袭,需要天亮之前发起攻击,果断地斩杀殆尽之后,直接放一把火,就火速撤出。

天启皇帝变得越来越冷漠起来,他眼眸微微沉着,目中忽明忽暗。

都说皇帝乃是孤家寡人,可是环顾四周,却发现的是,自己身边能信任的人,不过是区区张静一和东林军而已。

他手轻轻地在案牍上打着节拍,似乎陷入了沉吟。

而后道:“他们若是当真认为朕已经被他们杀了,下一步会如何?”

张静一道:“人死了,那么就需要替罪羊……”

天启皇帝道:“这样说来,但凡是替罪羊,就和他们不是一伙?他们趁此机会,可以铲除异己?”

“理论上是这样的情况。”张静一道:“借此机会,铲除异己,如此一来,他们便是辽东王了,只可惜臣,虽名为辽国公,可这辽王……”

“这个时候你就别总是抱怨叫屈了。”天启皇帝道:“如此一来,倒是省心了,客军被他们杀光了,皇太极的人马,也被他们杀尽了,只怕这个到时候,锦州、宁远一线,不少和他们平日不对付的人,也在趁机被剪除,现在开始,谁在这宁锦一线还能蹦跶的,便是乱贼。”

张静一却道:“可以这么说,不过臣以为……这可能会有所武断。”

天启皇帝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势。现在死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好处,已是杀红了眼睛,朕怎么还可照本宣科?江山是打出来的,太平天下也是杀出来的,这时候朕再妇人之仁,那么可能从此……这大明江山,也就再没有机会了。”

“只是,这一带贼军甚多,张卿,我们的人马……可以应付吗?”

张静一在心里叹了口气,,而后道:“陛下,眼下纷乱之秋,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可以托付吗?”

天启皇帝颔首,他显然也是知道,张静一的话是有道理的,在这辽东,除了自己这些人之外,再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那就动手吧。”天启皇帝道:“朕登基这么多年来,处处受人掣肘,朕一直将自己当做天子来看待,总认为,天子虽可以偶尔逾越规矩,但毕竟这天下的法令,乃是天子所制定,天子理应维护纲纪。”

“可现在,朕发现天子的法令,已经没有办法约束这些人了,既然如此,那么朕为何还要在乎这些法令,在乎这些章程?他们要杀朕,朕当然也绝不能心慈手软。”

天启皇帝说罢,看向皇太极:“太极啊。”

皇太极无语,他本想说,皇太极是自己的名,自己的姓是爱新觉罗。

当然,随便了,你高兴就好。

于是皇太极道:“臣在。”

天启皇帝抚案道:“你这一次运气不好,没有见着朕是怎么杀入沈阳的,不过现在你运气好了,这一次,你也随军,朕给你开开眼,让晓得什么叫做法统,知道什么叫做正朔。”

“是。”皇太极点点头,行礼。

只是……皇太极生出了疑问,怎么……沈阳城已经攻下了吗?

这么快?

他心情很是复杂,心里也很是骇然,自己的父汗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坚城,城中更是聚集了几乎所有精锐的建奴人,可是……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天启皇帝随即看向张静一,吩咐道:“传令,大军继续急行,朕要看看,他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

锦州城内。

城门洞开。

数十个骑兵,护卫着一辆马车徐徐而来。

这马车上,架着一个巨大的棺椁,沿途的军民,个个披麻戴孝,在这雪絮漫天之处,屋脊的积雪是白的,人穿着素衣,江山皆白。

此时,锦州城诸官,早就跪拜在了积雪之中,任由雪絮吹打在自己的脸上。

单本地的文武,就有数百人之多。

除此之外,各处的街巷,都已被关宁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戒严。

此时,运载着棺椁的车马徐徐入城。

文武众人,加上一些有声望的士绅,依旧跪在地上。

此时,有人冷不丁地低声道:“陛下的尸首,找着了?”

挨着这人身边的一人便道:“找个屁,反正寻个差不多的尸首就是了,哪里管得了这么多?送去了京城,谁敢说不是陛下的尸首了。反正人都烧焦了的,要寻一个焦尸还不容易?这棺材里的焦尸,怕还热乎着呢。”

“噗……”有人禁不住笑出声来。

于是,许多人偷偷朝这人瞧去。

此人是铁岭的一个举人,在辽东这地方,能中举人,比江南中一个进士还风光,尤其是辽人守辽土之后,朝廷为了稳定辽东的士绅人家,往往赐予了较高的官职。

这举人从前在铁岭,曾做过推官,此后又升典牧所大使,此后一路平步青云,成为了辽东布政使,当然,因为铁岭丢失,他举家而逃,最终罢官。

不过,罢不罢官都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身份和地位在,如今举家迁至锦州,早就成了所有文武大臣的座上宾了。

他噗嗤一笑,忍不住道:“这可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吗?所谓仁义不施,报应不爽。所谓的天命昭昭,其实在我看来,不过是天理循环而已。”

他的这番话,可谓是恶毒,以至于许多人觉得敏感,没有接话。

这举人姓赵,叫赵文义。

赵文义本来逃跑,是不该罢官的,毕竟许多人想要保他,可因为魏忠贤那边,总需要找几个人来背负兵败的责任,因而才将他直接罢黜了。

为此,赵文义总是口不择言,说一些今上不似人君,与阉党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大家早就习惯了。

“咳咳……车驾来了,大家别笑啦。”

有人看不下去。

让人看见了,感觉不好。

果然,那装载着棺椁的车驾,徐徐而来。

谁晓得,赵文义最激动,先是站起来,而后捶打着心口,口里大呼道:“呜呼,吾皇大行,置臣等于何地焉,圣皇宾天,悲不自胜啊……”

于是,大家都嚎了起来。

倒是没见多少泪,甚至还有人躲在人群里低笑着。

众人又是哭,又是朝那棺椁三拜。

赵文义一面说,一面干嚎,说着说着,禁不住又想笑了,于是拼命咳嗽,紧接着便车轱辘似地说一些吾皇圣明,遭遇不测之类的话。

一旁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忍不住道:“赵先生,你这哭跟笑似的,算了,算了,你别说了,行大礼就是了。”

赵文义瞪了这人一眼,理直气壮地道:“这是悲极生乐,你懂什么?你看这满辽东的百姓,不都跟过年似的吗?”

“嘘……慎言。”

跪在另一边的,则是当地的文武重臣。

为首的,正是那老人,其余则做为副将、布政使人等。

这些人倒是表现的比较克制,只是跪在道旁,恭迎大行皇帝。

这老人此时却突的道:“多尔衮那边,接到了讯息了吧?”

身旁的人便道:“想来这个时候,应该快马已至沈阳了,十之八九已收到了,东林军覆灭,他只怕已喜不自胜了。”

“这些鞑子……”老人冷哼一声,道:“得意却也未必能忘形,陛下新丧,他们只怕又要组织进攻,到时……需赶紧向朝廷催讨钱粮,告诉朝廷,咱们现在十分艰难,举国同丧,在这个时候,可不能出事,若是鞑子再入宣府,兵临京城,就没有侥幸了。”

“您看要多少合适。”

“三千万两白银吧。”

“啊……这是不是太多了,以往……”

老人淡定地道:“今日不同往日了,现在不是死了不少将士吗,这袁崇焕等人谋反,我等要继续募兵!”

“再者说了,现在内帑里有的是银子,国家大丧期间,那宫里的孤儿寡母,也担心咱们会闹出事来,一定会想办法安抚的。”

那人顿时恍然大悟的样子,眼眸发亮地道:“妙,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