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这么一说,众人瞬间就支愣起来,提起兴趣了。
嗯,怎么说呢,总觉得这种倒在黎明前夕,一身弘业替别人做嫁衣这种事情,真的很多呢。
他们都在想,如果他们遇到这种事儿,那不得被气吐血了。
辛辛苦苦一阵,结果被别人摘了桃子。
可他们又想到,历史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更是没有想过,把这些帝王们的功绩嫁接到成功者的身上。
应该说,他们做了一位明君该做的事,那么历史就会记录你是一位明君,即使暂时的被隐藏、被诬告,这也并不代表着未来的所有人都不清醒。
就像明朝时,就有像李贽这样的人,在他的着作中为始皇帝正名,“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所以,严格来说,千古一帝这个说法还真不是在现代才开始走的,是古代的智慧者先看清楚,并主动为始皇帝证明的。
他们认真想了想,如果他们努力生活,努力行好人好事,即使倒闭在了黎明之前,后人若没有忘记,他们觉得自己应该不会特别遗憾。
但他们总归不知道那些帝王是如何想的,但他们自己能做的,就是对昏君的骂声多一点,对明君的夸赞声大一点。
虽然作为一个君王,做好就是他的义务,但他如果做得真的很好,他们为什么不能大声夸奖出声。
让那些未来的、还在成长中的掌权者们,好好听一听人民的声音。
带着这样的想法,大多数人都把最开始听这一期时不以为然的心情收回去了,转而更加认真的看着这期天幕。
没有千古一帝又怎样,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得记住谁是好皇帝,谁是他们该交口称赞的。
而天幕现在讲的这一位,叫柴荣是吧。
他们得好好听听他做了什么,然后,夸、使劲夸。
……
[说起来,柴荣的前半生还算是坎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固定思维,就是王朝的二代们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毕竟打拼是父辈的事情,跟子孙辈的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们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那种晶莹剔透的易碎花朵,需要放温室里好好呵护。
当然,这里大家肯定是排除了二凤的,毕竟这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文治武功样样优秀,乃至于冲在建国第一线的,反而让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存在感极低。
这是极少见的没错,但我说的不是王朝二代们经历过风吹雨打这件事,而是儿子把父亲压了这件事儿。
事实上,还是有很多开国帝王,是在建国前就生儿育女,乃至于孩子长大成熟后,还在征战的途中,所以,成人的长子若是有能力,自然不会是对战场一无所知的傻白甜。
柴荣大概就出于这种情况,但是更为不同,严格来说,这江山还是柴荣跟他姑父一起打下来的。
诶,我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蒙了,这居然不是跟父亲,而是跟姑父。
最重要的是,这姑父到最后居然真梦把皇位传给柴荣,这画风是不是不对,不会是用了那么一点点帝王间的手段。
我是不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闻言,下意识点点头,可不是嘛,天幕这说的一字一句,还真的是超乎他们的预料。
这怎么就姑父了呢。
见多了明君昏君篡位称帝、父辞子笑兄弟阋墙,这让他们怎么也无法相信这平平无奇姑父和侄子的关系,这不是闹吗。
这世间当真还有如此真情在,震惊.jpg。
所以,还不会,真的是……
……
就在众人的猜测逐渐往经验主义靠近的时候,虞美人的再次开口打断了他们无意义的联想。
[事实却跟以上的猜测无关,你们听我细细道来。
这就要从柴荣的身世说起了,原来,柴荣的祖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却因种种原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只能前去投奔嫁给同乡人郭威的姑母柴氏。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
柴荣生性谨厚,主要是聪明懂事儿,帮助姑父郭威了处理各种事务,这让郭威非常喜爱他,且他妻子柴氏无子,便选择收养柴荣为子。
所以,严格来说,郭威与柴荣的关系应该是养父子。
当时郭威家也不富裕啊,于是起兵之前,柴荣先当了一阵子的商人,柴荣为资助家用,做得还是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
关键柴荣也是个牛人,要我甜甜那么忙,早就躺平摆烂,除了自己该干的,平日里能偷懒就偷懒,但他不,他在做生意期间,还顺便学习骑射,略通史书和黄老学说的着作。
成年后,直接弃商随郭威从戎。
是的,你没听错,柴荣在做这些事情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他未成年。
未成年能有这毅力,该说不愧是老祖宗,真的好早熟。
而到他成年后,柴荣真的是毫不犹豫的弃商从戎,干大事儿去了。
我并不是说郭威柴荣这父子俩现在就开始了自己的造反事宜,事实的情况是,在柴荣年幼忙碌的这段期间,另一边的郭威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公元947年,后汉政权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则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公元950年。郭威任邺都留守,担任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时,授柴荣为天雄牙内指挥使,兼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然后,可能是当时的郭威实在位高权重,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也猜到了。
是的,郭威被当时的后汉皇帝猜忌了,并且还趁此机会下毒手,将郭威和柴荣留居在京都的亲属全部诛杀,然后派人杀死郭威。
当然,这一切也只能停留在“企图”的层面上了,因为郭威他也不是什么愚忠之人,他果断选择以“清君侧”之名杀向京都,又安排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
然后次年,郭威成功登基,柴荣为皇子。
我们把时间线往回调一调,讲回柴荣在澶州任内做的事情。
可以说,他做得非常优秀,史书中的描述是,“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如此,可以先看见一点点柴荣的实力了吧。]
虞美人说到这里,顿了顿,喝了口给自己泡得果茶给众人一点消化的时间。
而众人也趁此机会讨论开来,只是这一次,他们讨论的重点并不在柴荣,而是在那位他们之前一直忽略的“姑父”郭威。
实在是,这操作有点猛啊。
他们本以为这位姑父是背景板,没想到竟是本局mvp。
……
[后面的事情大家肯定也猜到了,他们建立了后周,国家却并不能够说是铁板一块,即使这父子俩互相信重,但在朝堂上总有搅屎棍想要挑拨二人关系。
说实在的,收集资料的时候不觉得,现在再看,我有点被郭威折服了,我多讲一点,不会占用太多时间的。
后周建立后,国家并不是十分安定,他们接手的臣子,很多都是从前朝继承下来的。
有一次,后经历了一场叛乱,当时的柴荣屡请率军征讨,得到郭威嘉许,这看着是一件好事是吧。
最后的柴荣好像并没有去成,因为朝臣的阻止,后来是郭威亲征的。
虽然最后胜利了,但中间还是有些波折的,而在战事不利之际,应该是郭威亲征之前发生的事儿,郭威对宰臣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
——如果朕不可以亲征,就应当派澶州的儿子(指柴荣)去攻打贼人,才能办好我的事情。
可见他对柴荣的信任。
而另一方面,郭威比较触动我的,应该是他驾崩前对柴荣说的话吧。
他对柴荣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
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
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
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
问你们个问题,谁看见第一句话的时候,没有心头一惊,在想郭威这是想干啥,该不会学杨广,折腾百姓大兴土木,给他造陵墓吧。
然后看到后面的内容。
对不起,我错了,我忏悔,经验主义害死人。
是我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是用恶意揣测好人了,我真的错了qAq。
但也是这样,我也总算理解,为什么他优秀,柴荣也优秀了。
这就是言传身教,信任亲近是亲人相处间永远的必杀技。
所以,柴荣的登基并不是阴谋诡计,也并不是我们猜测的其他乱七八糟,真的只是按照遗诏正常即位,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