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长生不老的始皇陛下,又在巡游的时候碰见了海市蜃楼,成功被忽悠瘸了,更是徐福要啥就给啥,
对于徐福第一次出海回来,说神仙对贡品不满,也没有怀疑。
公元前210年,又让徐福带走三千童男童女,并且药物耕具,从此一去不复返。]
秦朝。
始皇帝冷笑,一个徐福,还真是让他丢脸丢到了各朝代。
好,真的是好的很啊。
后世那些畜生怕不是也有徐福的后代吧,直接一并处理了好。
永绝后患。
……
[徐福东渡这件事,在我国的话题并不大,但在小日…子,可算是又是立庙,又是封神。
更是被尊为“司农耕神”,“司药神”。
除此之外,徐福还被他们在多处立像。]
虞美人话音刚落,系统就积极配图,务必把徐福像的“风采”展现出来。
[别管他们怎么立像崇拜徐福反正是真不待见他,
实在是他在国内坑蒙拐骗,欺骗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诈骗祖龙之后,去哪里不好,又非得去那么个地方,又有那小日…子立庙,仇恨值直接拉满。
这人有多招仇恨值呢。
1975年,香港徐福会成立,日.本天皇的弟弟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
2002年,日.本前首相说,“日.中友好始祖——徐福”。
呵呵。]
秦朝。
徐福听完天幕,并没有很开心,只觉得遍体生寒。
完犊子了啊,他这回是辛辛苦苦研究火药,最后啥也没得到,仇恨值倒是被拉足了。
只能说,能不拉足仇恨值嘛,就在那14年中,种花死亡人口,直接比一个大秦总人口还多。
而且一看这人,又是骗人,又是逃跑,自己人品不行,后人还不是什么好货色,还是仇人喜欢的人。
不讨厌你讨厌谁。
……
[再后面,真正有史实记载的,中日之间的交往,要追溯到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时期。]
东汉。
刘秀挑眉,一双笑眼让人看不出情绪。
他没听说过什么日.本,本以为这件事跟他是没什么关系的。
如今……
还没拿到金印的“奴国”拢了拢衣服,怎么感觉这么冷呢。
[那个时候的小岛是部落制国家,大大小小一百来个。
公元57年,位于小岛南部,一个叫做“奴国”的部落国家,派遣使者,并且朝贡,东汉也赐给他们一枚金印。]
虞美人说一句,系统配一个图。
总之就是要把这个国家这个岛扒得底裤都不剩。
别以为改个名就能混过去。
[当然,那个时期派遣使者,想要跟中原交流的部落国家自然不止这一个。
他们见东汉强盛,自然想让爸爸给起个名字。
但那个时候的爸爸并不想搭理他们,所以刘秀非常敷衍的给他们起名“倭国”,意思是小矮子。
干得漂亮。]
这个名字一出,只要是汉光武帝之后,知道这段历史的,总算是瞄准了国家。
仇恨值直接拉满。
完全是能跟匈奴放在一起的程度了。
百姓倒是纷纷应和。
就是,那小矮子的模样,可不就只能称“倭”了吗。
东汉。
刘秀弯唇,温和的气质中透出锐利。
很好,知道是谁了。
这次,他不止要给他们起名“倭国”,还要让他们从此成为历史。
……
[再之后,我国到了三国时期,岛上一个叫“邪马台国”的国家,一下子兼并了30多个小国,成为当地的强大政权之一。
他们为了稳固统治,又一次找上中原爸爸,想要中原爸爸撑腰。
卑弥呼女王就派遣使者来到中原。
魏明帝自然接待,并且以最高规格。
他诏封女王为“亲魏倭王”,对于使团也多有册封。
最重要,还给了很多好东西,传统的丝绸,珍珠,金子,刀自不用多说。
还有“百枚铜镜”,这玩意到他们那里,直接成了贵族地位的象征,甚至成为了象征天皇权利的“三神器”之一。
这个邪马台国的地位也显着提高,]
虞美人说这话时,语气微妙极了。
显然觉得让小日子得到一点好东西都觉得膈应,亏大发了。
……
三国,魏明帝时期。
正是使团拜见之时,魏明帝曹叡听了听天幕,又看了看这个自称“倭国”的国家。
好家伙,踏破铁鞋无觅处,这都直接撞上来了。
使团并不能看见天幕,突然感受到中原众人一下子变得微妙的视线,惴惴不安,有种自己主动走进狼窝的感觉。
可感觉只不过一瞬,转眼魏明帝如常接待。
至于,心中怎么盘算的。
到时候就知道了。
……
历史的齿轮悄然转动,也在朝着未知的方向改变,
也不是所有知道倭国的朝代都能抽出手收拾这么个国家。
但敌弱我强,岛国又要仰仗着中原,使点绊子那不是相当简单。
[南北朝时期,岛国“大和国”兴起,自然又是想找爸爸给个名分。
正逢战乱时期,又有不少人跑到岛国定居,在那个时期,被称为归化(汉)人。
与此同时,更是带去了不少先进的生产技术。]
虞美人说到这里,就觉得憋气。
生产技术,那可是生产技术啊,平白资敌真特么不爽。
但她又不能苛责逃难的那群汉人。
要说什么呢,要说你们把生产技术带出去就是不能,你们逃难就是错,就应该死在战乱中吗?
说不出来,一点都说不出口。
可又难过,谁又知道,在千百年后,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有多少侵.略.者是他们的后代。
各朝代也有些沉默,也多少对虞美人的心情感同身受。
是啊,这种情况下,战乱时期,他们这群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选择呢。
若是可以,谁又愿意背井离乡,甚至是要漂洋过海呢。
那个时候的他们,也不过是一群被苦难选择,而随波逐流的人。
……
虞美人叹了口气,决定略过这个话题。
继续往下讲。
[五代大和国君都请求中国皇帝的册封。
可随后,再有交流,就是隋朝时候的事了。
随着中原大地再一次的统一,我国与倭国中断两百年的来往,再次恢复,得以互通有无。
也是在这个时期,倭国连续两次派遣“遣隋使”。
“遣隋使”的存在感并不高,最起码对比“遣唐使”来说,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