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汉永存 > 第20章 众人的不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章 众人的不解

“公子,您要的几个种地的老汉,还有几头牛都找来了,还有未曾耕种地,在城外城西60里处。”

最先回来的是熊大,他办事还是比较牢靠。

“拜见将军!”

虽然生活在长安附近,但是他们很少进城,见的达官贵人也是极少,他们诚惶诚恐的向着刘瀚跪拜,连忙被他扶了起来。

看着可以当自己爷爷的人,在面前跪拜,他是心疼和膈应的。

“没事,不用跪,你们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我叫刘老根,今年45了。”

“将军,额叫张阿四,今年48了。”

“我叫王二狗,今年43岁了。”

听到他们年龄之后,刘瀚忽然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了喉咙里。

他以为他们能当自己爷爷,原来只是爸爸辈的。

这几位西汉的农民,平均只有约莫45岁,但面容却像极了70岁的老人。

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辛勤与苦难。

他们的眼睛,曾经可能有过清澈的湖蓝色,但现在只剩下无尽的沧桑和生活的磨砺。

眼睛周围深深的黑眼圈,像是长久以来缺乏充足的睡眠,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加苍老。

还有头发,乱糟糟地顶在头上,如同冬日的枯草,黯淡无光。

手,粗糙但不强壮,每一个茧和疤痕都代表着他在农田里的辛勤努力。

身上的衣物,都是由最普通的布料制成,颜色暗淡,样式老旧,有的地方全是破洞,衣服的边缘都已经磨得破旧不堪。

他们的背微微佝偻,仿佛肩上的担子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还有皮肤,原本应该是黄种人的健康黄色,但现在却显得有些黝黑而粗糙。这是长年累月在田地里辛勤耕作的结果,也是生活艰难的印证……

那种病态的不健康,让刘瀚觉得他们怕是活不了几年。

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0多30岁的年代,他们能活到40多岁快50,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

刘瀚也问了一些其他相关的问题,他在后世也算是历史爱好者,但是对于某些细节或者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模糊。

他发现了3点,第1点就是没有水车。

第2点,他们犁地用的是直辕犁,这点他穿越来没多久就知道了。

第3点,就是他们已经老早就会用人或者动物排泄的屎尿,堆积变成粪,用粪便来给土地增肥了,他还以为这是唐代之后的事情。

按理说他穿越10多年了,应该早就发现,可他一出生就是代王的弟弟,虽然他哥哥和嫂嫂对他并不好,但也不缺吃喝。

然后来到京城找到霍去病,又没缺过吃喝,说是锦衣玉食,一点都不为,唯一让他辛苦的就是每日和霍去病习武练箭,然后读书认字。

可这些苦与地里那些天天干活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一比起来,似乎算不得什么了。

一个人在锦衣玉食的蜜罐里泡久了,是难得看见人间的疾苦的。

人站在云端太久了,大概是很吝啬,不愿意花时间往下俯视,所以才有了后世何不食肉的说法?

指望一个天天锦衣玉食的人,马上就能理解农民的痛苦,大概率是不现实的,有是有,但这样的人少,千万人中才出现那么几个。

那样的人几乎是活菩萨,天生就有好心肠,若是他们没有足够高的地位,在尔虞我诈中的世界是活不长久的,只会被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这一刻的刘瀚,突然有些愧疚,他感觉应该早些关心农民的生活,把后世那些简便的工具能造的都尽量造出来。

不过现在也不晚,他已经有足够的地位和钱财支撑着自己去做出想要的东西。

和这些农民聊了没一会儿,熊二又带着铁匠和木匠来,他们的生活过得比农民微微好一些,但也相差不大。

足以见得,有一门好些的手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总归能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些。

他按照自己的记忆进行描述,让铁匠和木匠打造了后世最为着名的曲辕犁。

华夏历史悠久,耕种的历史也非常久远。

人们最开始用的耒耜,它最是原始农具。

最初,耒用来戳孔播种,耜是用来翻土掘土的。

为了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优势互补,人们把耜绑束在耒的端头,成为了耒耜。

耒耜的功能是挖土掘土,但是它不能向前行走,持续的翻土。

后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耒耜的木柄上横着绑上一根木棍,这样就可以一个人在后面掌握耒耜。

另外一个人在前面牵拉着向前行走,耒耜就有了行进开挖连续翻土的功能,这就是耕犁的雏形。

那个横绑着的木棍子,就是直辕。

当青铜和铁器相继发明以后,前端的木头、骨头、石头等换成了青铜或铁制的,开挖的效率大大提高。

这便是最开始直辕犁,在秦汉时期都是一直被运用的,直到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替代了它。

曲辕犁和以前的直辕犁相对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

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可以这么说,曲辕犁的出现直接将生产力提高了一倍,原来一天能耕一亩地,现在能耕两亩地。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钱财和权利,他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非常简单,似乎全世界都在为他让路。

而且这根本不算什么难事,就是一个非常细小的改动。

于是,半天时间没到,找来的铁匠和木匠就按照刘刘瀚的想法把世界上第一架曲辕犁制造好了。

看着众人疑惑的眼神,就刘瀚一个人哈哈的大笑。

有时候看似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改变,却能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或者人类的文明。

“跟我来,这个东西的价值,比那500两黄金还重要。”

刘瀚带上新建造的曲辕犁,还有不解的众人,来到了城外的一片空地,这一片地还没有翻耕。

“架上!”

刘瀚叫两个农民把牛给架上,准备犁地了。

王二狗几个农民张了张嘴,几次三番想开口,还是没有开,他们完全不敢得罪刘瀚。

“主公想耕地?怎么喜欢上了耕地?”

一旁的熊大和熊二挠挠头,他们怎么没发现刘瀚还有这个癖好,是这几天肉吃多了,想消消食吗?

旁边的几个农民,只当刘瀚在玩。

“二狗老弟,这贵人,是不是都这么稀奇,想种地?”

48岁的农民张阿四开口。

“阿四哥,小声点说话,贵人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喜欢种地,咱们就陪着他。”

“可这好好的地,这可是上好的地啊。”

刘老根啥都不心疼,就心疼地,他就怕刘瀚一些鬼操作,最终啥都没种出来,或者都种死了,反而把这个地白白给浪费。

“公子?你最近喜欢上种地了?这有啥好的?”

小桃红也是疑惑,她长这么大,和公子呆了好些年,就没看见他种过地,连那个犁都没摸过。

而且面前这犁是犁吗?她虽然也没种过地,但小时候见的还是挺多的,这就根本就不是犁呀。

可让他们都吃惊的是,他虽然最开始操作有些陌生,但后面越来越熟悉。

就这犁不像犁的东西,居然真的把地给犁,而且看起来好像挺好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你们按照我的方法来试试,然后慢慢掌握,和以前的犁对比。”

刘瀚对着那几个农民吩咐起来,然后又转头看像木匠和铁匠,

“你们也在一旁观察,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或者哪儿有地方还可以改进的,就继续加强!”

而这个时候长安城中有些好奇的人慢慢跟了过来,没办法,刘瀚早上才拿着500两黄金招摇过市。

然后下午就带着工匠和农民,下属还有门客,以及几头牛,还有一个稀奇古怪的东西来犁地,这操作,让他们真的是很好奇。

甚至一度让他们怀疑,难道地里有黄金?不然已经是将军的刘瀚,代王的弟弟,跑到地里犁地?

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据唐朝末年着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