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里大泽深处,青玄遗脉三系十三家交界。
一口古铜色大钟从湖面上升起,转眼霞光照耀四方。
伴随着钟声响起,一道恢弘的声音传遍了方圆十万里。
其慨然作歌:“青玄山上,道统兴灭,至今八千四百载。
丹恒之后,弟子昙梦,终于得证金丹,可以继绝世。
凡青玄门人,筑基以上修为,皆来此议事。”
随后一份流光,化作十三缕,分别飞往玄屿十三家驻地。
其上带有青玄绝学的一部分,非各脉掌门不能修习。
此等不传之秘,自然能消解他们的疑虑。
以金丹之力、传声秘法,足以让十三派的修士都有所耳闻。
至于更远的地方,就不是金丹修士力所能及的了。
那流光比钟声更快,转眼便落到了灵虚门主的潜修之地。
门主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修为筑基后期。
实际年龄已过三百岁,是兰旋真人王崇临的师叔。
待那煊赫的声音落下,他眉头微皱,就传音给王崇临和门中另外几位筑基修士。
他的这位师侄,在门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不出意外的话,王崇临将会有一门四筑基,自青玄离散后还未有如此盛况。
方才那等手段,必定是金丹修士无疑。
只是,这金丹没有出在他们玄屿十三家中的任何一家,反而是几千年前的前辈复生,未免太过匪夷所思。
真人心思透亮,瞬息间便将前因后果猜了个七七八八。
那屿东六派封锁消息,会不会提前和这位前辈搭上了线。
如今他们这一系优势占尽,只待有朝一日鱼跃龙门,供养出一位金丹,就能统合各派。
灵虚门原有活着的筑基修士四名,王崇临是第五个。
自灵逸逝世后,近年又新晋两名,其中一个就是张玄济。
单以数量论,已经能够和丹华派平起平坐。
于是屿西四派一方,共有真人二十,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还会继续增加。
而屿东六派,散而不强,又被蚕食渗透,现在的筑基修士不会超过十五人。
若非这些人大多是两百岁以上的老家伙,实力不弱,恐怕早就被他们吞并了。
突然跑出个金丹前辈,前路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尽管忧心忡忡,金丹真君的话又不能不听,只待众人聚集起来,便启程往东南而去。
王崇临和张玄济也听到传音,暂时放下手中事务往门中赶去。
王致仪和王致礼姐弟尚未筑基,一身炼气后期的修为却也不弱。
各派筑基修士皆离岛而去,不只是在真君面前露脸,更想要在之后的门派重建中多分一杯羹。
二人临时受命,代掌丹华坊市中的大小事务。
七日后,玄屿十三家的筑基修士全部齐聚。
此地已被昙梦真君以法力凭空塑造出一座岛屿,占地方圆约六十里。
屿东六派和屿西四派的修士,刚见面就横眉冷对,气氛紧张。
屿南三派和其他各派相隔较远,交流也少,反而多了些寒暄和客套。
真君做事,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只是将妖王血肉炼成的宝丹,每名筑基修士赐下一枚。
然后宣布青玄山脉已被收复,各自回去打造飞舟,将弟子和产业打包带到青玄山去。
至于雷阳泽上的基业,金丹真君还没放在眼里。
但他们也不能就此放弃,需要各派出一名筑基修士留守。
屿西六派自然不愿意,他们筑基修士多的三人,少的只有一个。
若留在雷阳泽上的筑基多了,在青玄门核心的话语权就下降。
留的筑基修士少了,这片地方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其中扯皮,昙梦真君一概不管,只令他们自决。
昙梦真君以金丹修士的威望,固然能捏合各派,却很难将他们凝成一股绳。
若非担心念头不通阻碍道途,他才懒得管这些烂事。
做完这一切,昙梦真君也不再耽搁,即刻动身前往亶州。
只要他没有陨落,就不太会有妖兽敢来找青玄门的麻烦。
此去八月,一路有惊无险。
越过两州五域,一道极巍峨的山岳横亘在昙梦真君面前。
此山名为仙磨岭,是郯州与亶州之间最高的山脉,也是这个方向的生灵前往亶州的最大阻碍。
令人惊奇的是,此山厚重崎岖,远看形似断裂的磨盘。
乍看无处可以攀登,抵近后是万丈悬崖直冲九霄,几乎大半山体都耸立在云端之上。
南北方向,又有几道极深的峡谷,几乎将山劈成几块。
传说是当年有仙人与妖族至尊在此交战,最终那头妖族稍逊一筹。
仙人用磨盘形状的仙器磨碎了妖皇的血肉和神魂,但是妖皇之血也侵蚀了器灵。
仙器灵光消逝殆尽,化作无用的凡物,被仙人遗弃在此地。
当然,传说或许并非空穴来风,真正的仙人却不大可能降临此界。
再说凡俗眼中法天象地一般的变化,在仙境大能面前也不过是蚂蚁掐架的动静。
更有修士纷纷推测,这可能是一位第七、第八境界的大能遗迹。
第七境合体、第八境大乘。
大乘又号称是人间极境,就是灵界也没有多少这般人物。
不知多少年过去,当年那位大能要么在天劫下随风消散,要么已经飞升成仙。
随手丢的一件废弃物,却成了金丹修士求道途中不可忽视的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