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阙三国梦 > 第200章 往事如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公坐镇府衙,忽然得知主公已到襄阳,虽不明就里却也喜出望外。他与刘备一起举事,名义上是同事,实际上与兄弟无二。自得荆州之后,关羽一直带兵在外,同刘备已许久未见,忽闻人就在眼前,极重感情的关羽怎会不欢欣鼓舞?

“主公亲临襄阳,何不提前知会一声?关某也好率部出城迎接,早些与主公会面。”

府衙外,关公挺立着他那远高于常人的身姿,远远望见刘备的入城队伍,立刻躬身拜倒,高声向刘备请安。

“云长不必多礼。”

左将军见关羽阶前下拜,急忙催动马匹来到近前,一个翻身跳下马来,将关公一把扶起,大笑道:“吾此来所为私事,还是隐秘些的好。”

“私事?”关羽闻言不解。他追随刘备几十年,可从没见过主公有这样放在心上的私事,为了它能从公安一路坐船追到襄阳来。

“不知是何私事,令主公亲身而来?”

“哈哈,不忙说。咱们兄弟许久未见,我已命人去请翼德,今日一醉方休,再言其他。”

左将军虽为女儿的婚事而来,但老战友久别重逢,怎能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呢?因此半路就来了兴致,要搞一场说醉就醉的聚会。

关羽闻言会意,嘴角也咧了起来。人言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说得就是这样的关系吧?大丈夫建功立业,能有个把自己当兄弟的领导,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主公,将军。郡守府尚在准备,还请先去府衙稍歇,待一切妥当再请主公前往。”

说话这人中等身材、五官清秀,面容因常年风吹日晒显得有些黝黄。头发胡须梳理得齐齐整整,显见是个仔细认真的性格。

关羽见了此人,点头给刘备引见。

这人姓赵名累、字勉之,南郡襄阳人。自幼丧父,母亲独自抚养他读书长大。本欲让他投个官职养家糊口,不期曹操南征、刘琮献城,赵累母子不愿降曹,于是跟着一众难民出城,投奔了刘备的南下队伍。谁料长坂坡被曹军追上,赵母死于乱军之中。赵累悲恸万分,愤而投军,就此加入了刘备的队伍。因在赤壁之战中表现突出,被拔擢为军需官调往第一军任职,此后平步青云,被关羽发现并任命为军督运使,主管第一军的后勤工作。

赵累口中的郡守府当然便是刘表当初的府邸,这里曾短暂地给刘琮和曹操居住过,满宠驻守襄阳时也住在这儿。关云长接管城池后,认为郡守府只有主公才能使用,故而只派人维护,自己在府衙居住办公。今天忽然听说主公来了,这才急命赵累去收拾打扫,稍后安排入住。

刘备听完赵累的汇报,对这个干练的部下十分赞赏。作为领导,他想表示一下对部下的关爱,于是很自然地一只手拉住关羽,另一只手拉住赵累,语重心长地说:“勉之,有你相助云长,吾心安矣。至于那郡守府不必收拾了,景升仙逝经年,去了只有睹物思人。吾与云长就去府衙饮酒叙旧便了。”

说罢一手拉着一个往襄阳府衙走去。

赵累被主公这一拉手,心头顿感一阵暖意。他侧目看向关羽,见上司点了头,便急忙抽身闪在一旁,拱手向刘备报告:“既如此,属下先去府衙准备,主公且与关将军缓行。”

赵累说完转身跑去安排,左将军同关将军则不急不慌地往府衙的方向边走边聊。

“云长,襄阳防务如何?北岸可有动静?”

“禀主公,自徐晃到此,两军各自据河而守,并无冲突。近闻曹操调回徐晃,换曹仁驻扎樊城,却未知真伪。主公放心,我军已沿江遍布哨探,曹军如有异动,定可及时反应。另外仲邈的水军亦可自江陵来援,料无危险。”

刘备闻言点头:“有你在此我自然放心,城中安静否?”

“夜枭于城内广设眼线,重点监控蔡、蒯等与曹操有关联的氏家大族。其他民生活动一切如常,我军并未过多干预。”

“如此甚好。襄阳乃景升故居,若扰民太甚,景升兄泉下有知,亦不心安。”

二人说着话,不多时便到了府衙门前。

作为荆州第一治所,襄阳府衙的规格远超过一般郡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衙门口那一对巍峨的汉阙,阙身以青石砌就,端立在厚重的基石之上,阙顶覆以青瓦、饰以瑞兽,檐角飞翘,处处彰显着古朴的庄重。砌成阙身的青石上镌刻着祥云纹饰,中央留白,寓意天门中开、通达圣意的威严。

两阙之间是宽阔的石阶,石阶两端遍立旌旗,旗下是两排持戟肃立的武士,见到二人,站得越发挺拔。

走过阙门,迎面看见一座宽大的仪门,大门以朱漆做底,其上装饰有黄铜制的兽头,两侧是两间厢房,供门卫休息使用。

穿过仪门,眼前忽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庭院,院内苍松翠柏,当中一条石道笔直地正对大堂,道路两旁悬挂青灯,象征着清正廉明,刚直不阿。

正堂是府衙的核心区域,也是日常办公之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堂前设一月台,台上铜鼎焚香,钟鼓报时。走进正堂大门,门楣上“明镜高悬”的金字匾额格外显眼,地面青石为板,四墙刷的粉白。大堂正中有一座木台,台上摆放着桌案,是关云长平日工作的地方。

过了正堂才到二人此行的目的地——府衙内堂。内堂是关云长的居所,陈设更加精致。木制地板上覆着锦毯,当间设有几案。几案后是块一丈高的屏风,将床榻严严实实地遮挡起来。两侧山墙边竖立两排木架,上面摆放着竹简、书籍、珍玩等物,与挂在墙上的字画一并展露出主人的文化气质。

左将军刘备走到木架旁,随手拿起一本工掾印制的纸质版《吕氏春秋》,翻开几页,赞叹起关云长的儒雅品味来。

“云长啊,你还是到哪都不忘读书,这很好,很好。”

“主公,请。”关羽大手一摊,将刘备让至上座。

赵累早已将酒馔摆好,交待内堂的仆人离远些伺候,免得打扰二人的兴致。他自己则悄悄立在廊下,方便随时照应。

一对出生入死的弟兄便就席而坐,边聊边等张飞。

……

“想当初兵败下邳,云长不得已降曹。曹孟德欲结厚恩于汝,许以高官厚禄,金帛美女赏赐不竭。听闻三日一宴、五日一会,其礼之过,连其爱将许褚亦有微词。果如是乎?”

这件事赵累也听过,虽与他没啥关系,但能够听当事人叙说这段传奇故事还是深受鼓舞。赵累不自觉地往前挪了两步,想听得再清楚些。

关羽点头承认:“曹操对关某殷勤备至,却也不虚。”

只听刘备接着说:“彼时我与翼德在袁绍处,绍闻及此,怨我未与你同往河北,致使明珠暗投。翼德曰,云长与我等共襄义举,生死尚且不避,岂富贵可以离之?况以云长之才,不济也当似吕奉先割据一方,何必去为曹操执鞭。绍深以为然,赞叹知云长者翼德也。”

关羽闻言动容,捋了捋胡须刚想说两句,忽闻堂外一阵呼呼啦啦的脚步声响,一个如雷鸣般的嗓门不到门口便传了进来:“主公与云长饮酒,如何不等等老张?”

刘备、关羽二人不用想,双双起身迎出内堂。来人自然便是张飞张三爷。他在宜城驻军,也是许久未见过刘备了。听闻刘备相邀同去襄阳,立刻把防务委托给高翔跑来团聚。

见到两位哥哥,张飞的黑脸有些泛红,“哇渣渣”叫嚷着跑来行礼。刘备哪还让他施礼?快步上前一把抱住那宽阔的肩膀,大笑道:“翼德已到,可以开席了!今日兄弟相聚,不称主臣,只以年齿相论,我是大哥,云长是二哥,翼德是三弟。来来来,你我弟兄今日不醉不休!”

说罢三人一起大笑,携手回到堂内。

“二位兄长方才在说什么?”张三爷有酒喝心情大好,把气氛也烘托得热闹起来。一边说话一边仰头干掉一杯玉冰烧,清冽的酒气冲得他咧嘴“啊”了一声。

“在说当年徐州之败,曹操厚待云长之事。”

关羽闻言,赶紧接过话来:“曹操虽厚待关某,其实有所图焉,恩结利惑,何及兄长聚义交心?况孔文举、许子远之辈,或天下名士、或有恩于操,皆为所戮。其心如何,可见一斑。即或真心相待,亦不可因私废公。操架空汉帝意图不轨,人所共见,关某焉能与之共事?”

云长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莫说刘备和张飞,就连一旁的赵累亦在心中不住点头。心想那曹操几次三番屠戮百姓,怎配得上关将军为他效力?想到此,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母亲,不觉眼眶发红,落下泪来。

张飞再劝一轮酒,脸上的虬髯仿佛也蓬松起来,整了整袖口调侃起曹操来:“二哥封金挂印,曹操必然万分懊恼。”

不过这次的调侃没有引来笑声,反让刘备陷入了沉思。左将军摸摸胡子,呆呆地望着地板,一字一句道:“曹操放云长归我,无论心术如何,胸襟亦使人钦佩。只恨我当时屡败,天下之大、竟无衽席。使二位贤弟身如浮萍,难以建立功业、名留青史。”

讲到这句,左将军的眼中已满含热泪,仿佛回到了髀肉复生的那一夜。他仰头向天,泪水从脸颊滑落,胸口再次涌起当时的愤闷,许久不能平抑。

张飞瞪眼怪叫:“兄长何必妄自菲薄?可还记得博望坡之战?曹军数倍于我,那夏侯惇更不可一世,扬言直捣新野。结果如何?大哥焚营而后撤,将追兵引入山谷。令二哥与我在山谷两侧伏击,关平刘封阻其归路,兄自领军正面阻敌。五路人马齐出,因势放火,烧得那厮丢盔弃甲、望风而逃!依老张看,大哥用兵未必输与曹操。”

刘备让张飞捧得直摇头,摆手道:“翼德,如何只捡好的说?你忘了李典中路突进,险些要了为兄的命?”

关羽闻言心有余悸:“是也。李典率精锐猛攻一点、不顾其他,破坏力委实惊人。吾见敌中路进展迅速,委实吃了一惊。幸得陈到率铁卫挡住,否则兄长有失,拿了夏侯惇又有何用?”

“可不是么?俺当时也惊出一身冷汗。此事还真是多亏了陈叔至,他那个铁卫营当真不是吃素的。能正面硬扛铁甲骑兵的冲击,说实话,老张自问做不到。白河之战若非大哥派陈到来,只怕得提前半个月撤回。”

听关张二人轮番表扬陈到,刘备松了口气,刚才的感觉就像真的重新回到了战局,忽然又被救起一般。过了片刻,悠然说道:“咱们当时忝居新野、仓皇避难,心气都短了,还谈什么输赢?若非孔明隆中三策,以至赤壁大捷,你我弟兄焉有今日之景象?来来来,干!”

“干!”

听刘备劝酒,三人又有了精神,一起抬头把酒喝了。借着灯火,刘备望向张飞的两鬓,竟也见到了白发,不由感慨:“自涿郡起兵,至今二十八年矣。翼德,连你都有白发了。汉室未兴,你我兄弟却已老了。唉——”

左将军说着说着,想到当年起兵的模样,心头一紧又流出泪来。关张闻言也是喉头哽咽。关云长揉了揉凤眼,端起酒杯又再放下,抱拳道:“兄长起兵之时不过三五百人,马匹、甲胄、兵器皆不应手,然一意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不避矢石,不计得失,与黄巾战、与董卓战、与袁绍战、与曹操战、与吕布战、与袁术战,每每以弱击强,不为尺寸之地,只为天下公心。新野撤军,为救数十万百姓,不惜与十倍之敌连日鏖战;南下江陵,日行十里,不肯相弃。以兄长之胸怀,大事早晚必定。关某不才,愿为大业割头捐躯,必使宇内澄清,四海升平。”

“对!俺也一样!”张飞想起白河阻击战的艰辛,罕见地湿了眼角,朝着空中挥挥拳头,随关羽一起赌誓。

刘备回过神来,摆手笑道:“二位贤弟有此壮志最好。不过今日吾来为的却是件喜事。”

“喜事?喜从何来?”张飞瞪圆了眼,显然没听明白。

“此行不为别的,专为若蝉的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