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卢象升两人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唱反调,齐齐躬身应道:“微臣遵旨。”
其实,就算崇祯不喊停,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会向崇祯提出停止招募新兵的建议。
原因无他,概因单独一支军队达到二十万人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了。
再多的话,调度管理都会出问题,他们要不是手下都有得力的人手,光凭本身可能早就疲于应付了。
一旁的高时明,见崇祯没有再理会他而是谈起了军务,还以为是崇祯忘了让他离开,适时出声:“陛下日理万机,要是没有什么其他吩咐,奴婢也告退了。”
“你先等一下,朕留你下来自然是有事。”
崇祯先是说了一句,想了想又向王承恩吩咐:“王大伴,传兵部尚书范景文。”
“老奴遵旨。”
王承恩走后崇祯才又回过头来对卢象升、孙传庭、张之极三人问道:“天雄军和天武军的骑兵训练的怎么样?”
“回禀陛下,遵照陛下的旨意,天雄军和天武军,不管是步战还是弓箭手又或是刀斧手都要上马训练骑射。”
崇祯听着卢象升的回答点了点头:“很好,天武军和天雄军,每个士兵都必须要做到上马即为骑兵下马可为步战。”
崇祯话音刚落,孙传庭愣了愣,斟酌着开口:“陛下所言甚是,可天雄军和天武军加起来近四十万人只有两万匹战马。”
“要让每个士兵都熟悉骑射,恐怕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会大大影响天武军和天雄军新兵成军的速度。”
崇祯无奈的笑了笑:“伯雅说的朕又怎会不知,朕今天传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接下来一段时间,天雄军和天武军要着重训练出两万可战的骑兵。”
“天气渐渐转暖,虽然北方还没有传来消息,但我们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张之极、卢象升、孙传庭闻言互视了一眼,已然清楚崇祯说的是什么事,三人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就在这时,王承恩带着兵部尚书范景文来到御书房。
进门的瞬间,范景文看到军阁的三位阁臣,不由心间一跳,难道朝廷又要大举用兵了?
可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现在已经不管事了,只是军阁的后勤机构罢了。
范景文嘀咕着向崇祯大礼参拜:“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范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不知陛下招微臣来,有何事要吩咐。”范景文起身后躬身说道。
“叫范爱卿来是想让兵部配合储监局改良一下我大明的军粮。”
范景文听着一阵迷糊,改良军粮?
其实不止他迷糊,其他在场的几人也迷糊。
范景文愣了愣,颇为不解的道:“陛下,恕微臣愚钝,时不知陛下所说的改良军粮,要怎么个改法。”
崇祯看他们一副迷糊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笑着说道:“范爱卿,朕问你,我大明军队在行军作战时以何物为口粮?”
这种问题对于范景文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他都不用思考,就脱口而出:
“回禀陛下,我大明行军时,有条件就埋锅造饭以粥米馒头为主。”
“如果战事紧张没时间埋锅造饭则以烧饼、冷馒头为主。”
“范爱卿说的不错,但你说这些都是在有所准备的正常情况下,若是发生紧急情况,连馒头烧饼都赶不上,士兵就得饿着肚子上战场。”
“甚至到了夏天,提前做好的烧饼、馒头会因天气炎热而发酸,士兵吃下这种食物,很容易感染痢疾。”
崇祯一语道破其中的弊端,若有所思的接着往下说:“所以朕要你们改良出一款可以提前准备,又方便携带且不容易坏的食物作为军粮,以便于应变突发情况。”
几人听得错愕,颇为不解的暗自腹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军队不都是稀粥、馒头、烧饼么,也没见影响打仗。
崇祯像是看出了几人的心思,继续道:“你们可不要觉得朕是在小题大做。”
“提高一支军队的后勤供给,往往就能提高军队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
“有的时候你比敌人快一刻钟,哪怕快半刻钟也许就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胜败,乃至于一场战争的成败。”
张之极、卢象升、孙传庭三人虽然不懂军粮改良。
但他们都熟读兵书,对崇祯说一刻钟或半刻钟就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甚至改写一场战争的成败,这一点他们是深信不疑的。
尤其是亲自上阵带兵打过仗的卢象升体会最为深切,第一个站出来赞道:“陛下所言极是,战场瞬息万变,比敌人快就能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范景文虽然没有带过兵,但也知道崇祯说的话很有道理,可让他改良军粮,他的确是不会呀!
范景文想了想,略显尴尬的开口:“陛下言之有理,可是微臣确实不懂军粮的改良之法。”
崇祯也没有和范景文绕圈圈,之前之所以和他们解释那么多,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军粮后勤供给对军队的重要性。
“你可以把大米洗净晾干过热油炸熟后添加适量的盐,而后熬制糖浆将其粘块再改刀切小。”
“若是有条件可以再加一点碾碎的干花生粒,这样做出来的军粮可以存储三两个月不坏。”
在场几人听到崇祯这话无不色变。
范景文更是听得倒抽冷气,开什么玩笑?
大米过热油炸熟也就算了,还要熬制糖浆将其粘成块状,这糖可是很贵的,这样搞下来,这军粮的造价也太大了。
范景文一念及此,当即化身成蒋老抠。
“陛下,这样的军粮成本太高了,就算国库现在不缺钱,也不能这么花呀!”
“范爱卿什么时候化身成了户部尚书?”
崇祯笑着打趣了一句:“朕当然知道这样成本会很高,朕也没有打算让士兵们天天都吃这个,只是要你们做一批出来,在战时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