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阵比比画画,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停了下来吩咐道:“王大伴把漠南蒙古地图拿过来。”
王承恩听到崇祯的吩咐后,跑到一旁的书架上翻翻找找,不多时就取来了一幅陈旧的地图,铺在崇祯面前的桌案上。
崇祯看着桌案上的莫南蒙古地图,和自己脑中所知的漠南蒙古各部的大概位置相互映照。
地图上所标注的位置和自己脑中的大多是差不多的,一时间又陷入了思考。
察哈尔部以南是巴林部,东边紧挨着和建奴关系密切的科尔沁部,西边则是喀尔喀五部之一的敖汗部,往北则是漠北蒙古的地盘。
崇祯看着察哈尔部的地理位置阵阵出神,自己要想收编察哈尔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其跨过巴林部,直接进入大明境内。
但这有个先决条件,要如何避开巴林大大小小的部落,如何防止巴林部的人向建奴告密,万一要是建奴知道了又该如何应对?
崇祯把这些问题打烂撕碎,一个个细细琢磨起来。
当然,这些问题是要建立在察哈尔部愿意归顺的前提下。
崇祯一琢磨又是小半个时辰,最终崇祯心下一狠,像是想明白了什么,喃喃自语:“所谓富贵险中求,那就拼一次。”
崇祯嘴里咕哝着,提起毛笔在纸张上落下一个个小字,待字迹晾干后,崇祯仔细的读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后,便把自己写好的小字裁剪下来卷好放入之前的竹节。
做完这一切后,崇祯长呼一口气,吩咐道:“方正化,把这个竹节传给卢九德他们。”
“奴婢遵旨。”方正化躬身应道。
听到崇祯吩咐的王承恩,很自觉的走到御案前拾起竹节交到方正化手上。
崇祯这才回过头来看向骆养性询问道:“还有什么事?”
崇祯之所以看着骆养性问,那是因为他知道这俩人不可能为了同一件事一起来向自己禀报,所以肯定还有其他事。
听到崇祯询问,骆养性上前一步躬身回应:“回禀陛下,派去福建送信的锦衣卫指挥千使乔可用也传回了消息。”
骆养性说着,同样从袖口里取出一个寸许长的竹节,与刚才方正化拿出的那一个别无二致。
王承恩见状,轻车熟路的检查了一番,又把竹节交到崇祯手里。
当崇祯掏出信纸看到里面的内容时,难掩窃喜的大笑出声,“哈哈……好!很好!”
信纸上面的内容并不复杂,只写着两行字“郑芝龙已同意为朝廷效力,郑鸿逵不日将率三百战船赴登州任职”。
王承恩、方正化、骆养性三人看崇祯像抽了风一样,不禁有些诧异,也不知道这陛下在高兴个什么?
崇祯像是察觉到三人诧异的神情,于是收了收仪态,沉声说道:“这事不急,朕现在有另一件棘手的事要交给你们锦衣卫和东厂。”
听到崇祯这话的骆养性和方正化,不禁暗自腹诽,我们压根就不知道福建的事、是什么事,事情急不急,都是皇帝你说了算。
他们也只是在心里腹诽了一句,就自动忽视了崇祯说的“这事不急”,把精神都集中在崇祯的后半句话上,“有棘手的事要交给他们东厂和锦衣卫”。
两人不敢怠慢,齐齐躬身道:“请陛下吩咐,卑职、奴婢定万死不辞。”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面容严肃地吩咐道:“李若琏他们传回的消息说建奴派了一百多人出来,据他们猜测,这群人应该是要到张家口来打探晋商的事。”
崇祯说到这,目光突然变得冷冽,语气也变得森寒,“朕要你们秘密出关,把这伙建奴给截杀了。”
方正化、骆养性互视一眼,再次躬身:“卑职遵旨,奴婢遵旨。”
崇祯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出言补充道:“对了!这伙人里面有一个叫鲍承先的汉奸,此人不能杀,但必须让他负伤逃走,另外有一个叫鳌拜的建奴是这伙人的领头人,此人最好能抓活的,要是抓不到死的也成。”
“好了,你们去吧!把这件事情办好,朕有重赏。”崇祯说着向两人摊了摊手。
“卑职告退。”
“奴婢告退。”
骆养性和方正化走后,崇祯这才回过头来想郑芝龙的事。
这算得上是自己穿越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件喜事。
这让崇祯不自觉的又笑了起来,不怪崇祯会这么高兴,郑芝龙一旦真心归附朝廷,那么自己组建的大明皇家商会,就可以依靠着郑芝龙的保护把生意做到东南亚去。
不用担心商队在海上碰到海盗或是欧洲来的那般强盗了,因为这个时期的郑芝龙在东南亚国家海域就是无解的存在。
凭借着郑芝龙的保护,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大明运回粮食,这样一来,接下来几年,大明的粮食危机将会得到解决。
这还只是其一,另一个好处则是等郑鸿逵到了登州以后,自己就可以利用郑鸿逵带来的三百条战船,在大明造宝船这段真空期提前训练水师。
这两件事可都是关乎大明国运的事,怎能叫崇祯不高兴。
崇祯乐呵了一阵后,向王承恩吩咐道:“王大伴,传武清侯、永宁伯、新城伯、太康伯、嘉定伯几人觐见。”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就要夺门而出。
在刚要跨出御书房的时候,崇祯的声音再次传来:“等一下,把军阁的卢象升、孙传庭、张之极也传到御书房来。”
王承恩再次躬身:“老奴遵旨。”
王承恩走后,崇祯坐在御案后不断重复的想着之前的一桩桩一件件,看自己是否有什么遗漏之处。
大半个时辰后,武清侯李国瑞、永宁伯王天瑞、新城伯王升、太康伯张国纪、还有崇祯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就连袂而来入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五人齐身叩拜,“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拂了拂衣袖,“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崇祯话毕,又向王承恩吩咐:“王大伴,给周国丈和泰康伯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