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羊

潜伏期1周左右,病状与牛大致相同,患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低下。

多于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形成水疱、溃疡和糜烂,有时病害也见于乳房部位。

口腔病害多见于口唇、齿龈、硬腭、舌面、颊部黏膜,出现水疱和溃疡。

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

单纯口腔发病,1~2周可望痊愈。

累及蹄部、乳房部位时,2~3周方能痊愈。

一般呈良性经过,病死率不超过2%。

羔羊发病可表现为恶性口蹄疫,发生心肌炎、出血性胃肠炎而死亡,病死率高达50%。

3.猪

潜伏期3d左右。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c,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

口腔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形成小水疱或烂斑。

1d左右,蹄冠、蹄叉、蹄踵、附蹄、鼻端等部位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临床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至黄豆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

如无细菌继发感染,1周左右痊愈。

若发生继发感染,炎症波及蹄叶、蹄壳,严重者蹄匣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或跪行。

病猪鼻端、乳房也常见到烂斑,尤其是哺乳母猪,乳头上的皮肤病灶较为常见。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乳房炎及慢性蹄变形。

母猪哺乳期间发生口蹄疫,则整窝小猪发病,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100%。

病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齿龈、唇、舌等)及鼻面上有水疱和糜烂。

成年猪偶尔也有死亡。

4.骆驼

潜伏期1周左右。临床症状与牛相似,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生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和溃疡。

病驼口腔流涎,挂满口角与下唇,拉成线状。

沿蹄冠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大的如蚕豆,小的如樱桃,有时蔓延到蹄叉,水疱破裂后,由于继发感染而化脓,溃疡加深,致使蹄踵角质部与肌肉组织脱离,有的成片脱落或一次性整个脱落,俗称“脱靴”或“脱掌”。

角质新生较慢,需1个月以上。

5.鹿

潜伏期1周左右。病状与牛相同。

病鹿体温升高至40~40.6c,有时可持续6~8d。

在口腔内有散在的水疱,很快破裂形成糜烂,其上有凝乳样的被覆物,大量流涎。

四肢患病时,呈现跛行,严重者蹄壳脱落,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经10d左右即可痊愈。

【病理变化】

患病动物的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黏膜可见到水疱、烂斑和溃疡,上面覆盖有黑棕色的痴块。

反刍动物真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脏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

心肌松软似煮过的肉。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肤的棘细胞肿大呈球形,间桥明显,渗出明显乃至溶解。

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溶解,其释放出有毒分解产物而使患病动物死亡。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

(1)病料采集:

通常采集新鲜的水疱皮或水疱液,采后加入等量ph7.6含10%胎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

也可从刚发过病的动物采集病料,一般采集血液或用食道探杯刮取咽喉-食道分泌物;

死亡动物则可采集淋巴结、骨髓、甲状腺或心肌等材料作为病料。

(2)分离鉴定:

病料制成20%的组织悬液,接种细胞培养物、未断乳乳鼠等实验动物。

口蹄疫病毒可在猪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细胞系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可致死7日龄内乳鼠,必要时可进一步通过血清学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检测、鉴定病毒。

2.分子生物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蹄疫的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有核酸杂交、Rt-pcR等技术,使口蹄疫的诊断更加简便、快捷、特异和敏感。

3.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常用于口蹄疫病毒毒型的鉴定,以便依据流行毒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口蹄疫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cFt)、(乳鼠病毒)中和试验(Nt)、免疫扩散沉淀试验(Idpt)、荧光抗体技术等。

近年来,oIE推荐的间接夹心ELISA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在数小时内可获得试验结果。

因为免疫接种动物3Abc抗体呈阴性,而感染动物3Abc抗体则呈阳性,因此,可通过检测血清中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接种动物。

4.动物接种试验

一般选2~7日龄纯系乳小鼠,于颈背部皮下接种病毒感染液

0.2 mL。接种小鼠通常于20~30h出现典型的口蹄疫症状,发病乳小鼠运动不灵活,用镊子夹住尾巴或四肢,常可发现其已失去知觉。随后四肢麻痹,呼吸迫促,最终死亡。

采集濒死期或新死乳小鼠的骨骼肌,研磨制成10%的病料悬液,供传代接种和鉴定用。也可选用豚鼠或乳兔进行试验接种。

5.鉴别诊断

口蹄疫与牛瘟、牛恶性卡他热、水疱性口炎等疫病临床症状相似,应当注意进行鉴别。

【防控】

非疫区严禁从发生过本病的国家或地区购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

来自非疫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行检疫,检出阳性动物时,全群动物销毁处理,运载工具、动物废料等污染器物应就地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经常进行消毒,平时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

口蹄疫流行区,应坚持免疫接种,用与当地流行毒株同型的口蹄疫灭活苗接种动物。

由于牛、羊的减毒疫苗对猪可能致病,安全性差,故目前倾向于使用口蹄疫灭活疫苗。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在受威胁区周围建立免疫带以防疫情扩散。

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用于疫区和受威胁区动物,可控制疫情和保护幼龄动物。

粪便采取堆积发酵处理或用5%氨水消毒;圈舍、场地和用具用2%~4%烧碱液、10%石灰乳、0.2%~0.5%过氧乙酸或1%~2%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毛、皮张用环氧乙烷、溴化甲烷或甲醛气体消毒,肉品采用2%乳酸或自然熟化产酸处理。

口蹄疫发病动物一般不进行治疗,应采取扑杀措施。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某些珍贵种用动物等,可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予以治疗。

治疗时,要加强护理,精心饲喂,当动物不能采食时,注意人工补饲或饮水,防止因过度饥饿使病情恶化而死亡。

圈舍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和暖和。

1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洗漱,糜烂面涂以1%~2%明矾溶液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酒精100 mL,溶解后加入甘油10mL);也可外敷冰硼散。

2蹄部可用3%来苏儿或3%克辽林洗涤,干后涂拭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等,并用绷带包扎。

3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洗涤,再涂拭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并定期将奶挤出以防发生乳腺炎。

4恶性口蹄疫患病动物除局部治疗外,可补液强心,用葡萄糖盐水、安钠咖或口服结晶樟脑,一次5~8g,每日2次,可收良效。

当动物群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疫情,确定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实施隔离封锁措施,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立即实现封锁、隔离、检疫、消毒等措施。

疫区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痊愈、死亡或扑杀后经14d以上连续观察,未出现新的病例,经终末消毒后可解除封锁。

【公共卫生】

人对口蹄疫病毒仅有轻度的易感性。

在很早以前就有许多人感染口蹄疫的病例报道,但直到用人的病料对牛和豚鼠感染成功才被证实。从健康人的血清中也查到了特异的抗体,说明口蹄疫在人或呈无临床症状经过。人的口蹄疫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感染主要是由于饮食病牛乳汁,或通过挤奶、处理患病动物而接触感染,创伤也可感染。

人一般经伤口及口感染,潜伏期3~6d,短者1d。多种患病动物均可传染人。

常突然发病,患病后主要临床症状是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发干,呕吐,唇、齿龈、舌和颊部黏膜潮红,出现水疱。皮肤上的水疱多见于指尖、指甲基部,有时也见于手掌、足趾、鼻翼和面部。水疱破裂后形成薄痂,逐渐愈合,有时形成溃疡。

有的病人表现头痛、晕眩,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痛,吞咽困难,腹泻,循环紊乱和高度虚弱等临床症状。

一般病程为2~3周,预后良好。幼儿病情严重,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和心肌炎等。

预防人的口蹄疫,主要依靠个人自身防护,如不吃生乳,接触患病动物后立即洗手消毒,防止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落入口鼻和眼结膜,污染的衣物及时做卫生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