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奉指挥着步兵抬着云梯冲击城墙时,投石车也在远处掩护,巨大的石块飞上城头,发出呜呜的响声,令人心悸,冲车也在这个间隙中轰隆隆来到城下,狠狠地撞击着城门。
越来越多的箭矢从城墙下方射了上来,城头上越来越多的弓箭手被射中,但每有一个弓箭手倒下,身后的预备队便会冲上一人补上空缺。
守军虽然竭力压制,但还是敌不住东吴军海水般的进攻,随着第一架云梯成功的搭在了城墙上,紧随其后,无数云梯而纷纷撞上城头。
常雕招呼着弓箭手后退,亲自带领刀斧兵和枪兵开始压制,但城投下冲车的撞击越来越猛烈,整个城墙都在轻微颤抖,这才是让常雕心中不安的。相比于背面,东门的防守压力更大,石苞已经杀得浑身是汗,但是毕竟新兵就是新兵,无法和东吴精锐相比,不断出现伤亡的同时,登上城头的吴军越来越多,而城墙太宽,石苞一人无法顾及到整个防线
,诸葛虔也不得不加入了战团之中。
诸葛恪在远处看得真切,沉声道:“传吾将令,登城者赏金一千,入城者赏金两千两,擒杀敌将者,赏金五千两!”
“遵命!”诸葛恪突然发出如此多的奖赏,连传令兵都愣了一下,兴冲冲去各处传令,暗暗心中盘算,是不是也趁乱杀敌,说不定也能捞到一份功劳呢!
随着传令兵发布将领,吴军阵中不但鼓声愈发响亮,震颤人心,就连士兵喊杀之声也大了许多,吴兵红了双眼,一个个悍不畏死地爬上云梯,冲车更加猛烈的撞击着城门。
最先突破城头的还是在北面,眼看守军不支,接连出现几个缺口都被雕催堵住,丁奉再也忍耐不住,亲自带了两百精兵冒着箭矢爬上城头。
常雕也早看到丁奉,持刀追了过来,却不想丁奉武艺高强,从城头上跳下来,砍翻两名守军,上前抵住常雕,二人厮杀起来。
只听一阵兵器碰撞声,常雕大惊失色,本就不是丁奉的对手,再加上厮杀许久,被杀得连连后退,勉强撑过三合,便被一刀砍掉头颅,飞起三尺多高,直落入城下去了,
守军本就心慌,此时再看到常雕一个照面就被斩杀,顿时大乱,各自奔逃,丁奉带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军死者无数,城头已经被吴军占领。
与此同时东门的朱桓也带兵撞开了城门,咔嚓一声巨响,城门开裂,魏军见势不妙,也弃城逃走,朱桓领兵杀入城中,射阳城彻底失守。
诸葛恪还在城外,在破城之时已经派出哨马向扬州报信,命在江东驻留的朱据水军准备攻打广陵,广陵位于长江沿岸,也是进入徐州的缺口,魏军自然派重兵把守。
入城之后,诸葛恪命骆统出榜安民,盛曼和步协部署防守,朱桓继续领水军从邗沟南下,从背后突袭广陵,两面夹击,夺取广陵之后,便打通了徐州水路要冲,借助东吴水军优势盘踞徐州。
占据淮安,控制江淮之地,是诸葛恪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邗沟入淮之口,南起广陵江都,北至射阳,连通江淮,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
邗沟为春秋末期所建,正是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从江都向东北开凿航道,沿途拓沟穿湖至射阳湖,与淮河连接,不但是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魏军自然知道邗沟的重要性,也知道东吴水军强盛,在广陵布下重兵防守,但此次奇袭后方,广陵守军定然料不到,前后夹击,可一战而夺淮南。
直下射阳,打通邗沟之后,以东吴水军之利,便可纵横淮水,从水路西进占据徐州,与扬州兵马形成掎角之势,徐图中原。
这是诸葛乔在服丧期间带给诸葛恪的中原计划,诸葛恪虽然知道此计必定是诸葛亮从后筹谋,但他不得不心动。
此时蜀军已经在并州、南阳与魏军交战,曹宇、司马懿领精兵与之对峙,正是踏足中原的最好时机,如果此时不乘虚夺了徐州,以后东吴便再无争鼎中原的机会。
而在诸葛恪内心深处,他还盯着淮水以西的鸿沟,鸿沟北引黄河水东流,经司隶荥阳南流至淮阳南入淮水,自战国以来便为中原水道交通干线。当年项羽与刘邦相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诸葛恪的心思,便是想借此良机,如果能用水军之利,不但鏖战中原,还要从水路一路杀到洛阳,擒拿魏帝曹芳,便可一战而定天
下!
自从司马懿到了宛城之后,上庸蜀军大败退缩涉都,重新集结兵马,魏军上下刚刚松了一口气,却传来樊城失守的消息,令狐浚兄弟更是投降蜀军,南阳境内再次骚动起来。
樊城自古便为四战之地,先有伍子胥在此练兵,因朝中变故逃亡吴国,辅佐吴王阖闾西破强楚,为父兄复仇,传为佳话。
更近则有关羽水淹七军、围攻樊城、兵败麦城,此处本为魏、蜀争夺的战略要地,扼守南阳及荆南水路要道,谁也想不到,昔日关羽饮恨于此,十年之后,竟如此轻易被蜀军占据。
当年关羽水淹于禁七军,迫降于禁,俘杀庞德,乘胜围攻樊城,曹仁几欲放弃退兵,因为樊城要地,关羽却不敢乘势跟进北上,恐魏军攻其侧背断其归路。
在满宠劝说之下,最终曹仁坚守待援,直到徐晃大军赶至,关羽兵败,功亏一篑,直至丢失荆州,几乎兵败身死,引为平生之恨,如今却在一月之间易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司马懿正在调集豫州兵马布防,闻听樊城失守,不由愕然半晌,此时魏军援军还未赶到,襄阳的兵马却已经从中鹿港支援,以姜维为前军都督,防守樊城。府衙之中,司马懿父子三人面色凝重,樊城失守,对于整个南阳的布防影响极大,司马懿本来要亲自赶赴新野,也不得不暂时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