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药厂出来,王兴国说:“怎么样?老张,这回你放心了吧。”
“视察弹药厂后,我主要是心里有底了。我告诉你,120师还是十分的克制。115师和129师的人数这一年都扩充了三倍。现在刚开春,他们都开始号召部队垦荒种田的。否则部队都没有粮食,还好农业学院研究的玉米和土豆种子足够高产。经过在绥远工业区的一年种植,很好的验证了产量。否则他们都得裁军。”
“张部长,我听说岗村宁次这老小子又不老实了,又组织鬼子和伪军对八路军进行扫荡了?”
张万和抽出一支烟点上,又给了王兴国一支。“今年,小鬼子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更加疯狂。敌华北方面军下达了1942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规定继续以剿共为主,实行积极的不间断的作战讨伐。
根据敌人的动向,八路军总部于2月11日至25日,连续发出反扫荡作战的指示。华北敌后军民遵照上述指示,积极展开反扫荡作战。2月3日,日军以1万2千余人的兵力扫荡太行区,以7000余人的兵力扫荡太岳区,企图消灭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领导机关。八路军主力乘隙转入外线,1个月作战390余次,歼灭日伪军主力1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华北小鬼子的企图。
所以小鬼子接下来的经济封锁会更严格,据说小鬼子和老蒋、阎老西都有合作,企图封锁八路军的物资。”
王兴国听后,回忆了一下,好像华北日军和晋绥军是有过蜜月期。“张部长,你说傅作义会不会铤而走险,对咱们绥远工业区下手?”
“你这么一说,今天刚刚给120师运走了4个标准团的装备物资。和一个重炮营,9门122毫米牵引榴弹炮。你说咱们的大胡子师长想干什么?”
“120师主要就三个方向:一是忻口、太原方向的小鬼子;二是察哈尔方向的日本伪蒙疆自治政权;三就是绥远的傅作义。不过傅作义的实力不弱,除了第35军。手下还有骑兵第1军、骑兵第2军和新编第2师,手下有6、7万大军。”
张万和一听乐了,“你知道120师有多少人吗?有8万5千多人。你还别觉得多,八路军40多万。这我都没算区小队、县大队这样的民兵。因为他们不向我要物资,所以我统计不出来。”
“那岂不是115师和129师的战士都过了15万,他们也太敢了,就不怕给八路军吃光了。”
张万和听见王兴国的话也开始抱怨,“这帮骄兵悍将哪管得了这些,一个个都是扩军是本事,养不了部队就说后勤的无能。他们也不想一想,哪一粒粮食不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到了中午了,咱们到食堂吃饭吧。”
饭后,王兴国回了办公室。看见赵刚后,王兴国说:“老赵,下午我去各个矿上转一圈。绥远工业区你就多费一点心。我估计明天下午就回来。”
赵刚疑惑的提问说:“怎么想起要去矿上,都在山里有什么好看的?再说这一路也不安全?”
“没事,我骑马去,带一个骑兵连。足可以应付意外情况,而且这附近的马匪都被八路军剿灭了,没什么危险。咱们绥远工业区大兴土木,开始高速扩建。一旦苏联援助的工厂投产没有原料,那这就是一个笑话。”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那兴国你要小心。”
王兴国先去看煤矿。五当沟煤矿,位于包头市西北60公里处。河滩沟煤矿,位于包头市北60公里。白狐沟煤矿,位于包头市北70公里。阿刀亥煤矿,位于包头市西北45公里。王兴国一处处观看,天黑了就到老乡家借宿。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最后一处煤矿,白狐沟煤矿。
天空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井口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工人们身着简陋的工作服,脚踏沉重的靴子,他们的工作面是深不见底的矿井。一盏盏头灯在黑乎乎的煤壁上闪烁,犹如夜空中的繁星,那是工人们辛勤劳作的见证。
矿井内嘈杂无比,铁锤的敲击声、机械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壮丽的劳动交响曲。当煤块从矿井深处被开采出来时,工人们迅速地将其装进篮子里,然后用绳子将其吊到地面。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精准,那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写照。
工人们的工作服黑乎乎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煤尘和汗水的味道。他们的脸庞被煤灰染得漆黑,只有那双眼睛,在头灯的照耀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的身影在煤壁上舞动,那是劳动的韵律,是奋斗的痕迹。
在这个煤矿里,工人们不仅仅是劳动者,更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为了家庭的生计和幸福,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矿井里辛勤劳动。每一次开采,都是他们对生活的期盼;每一次提升,都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忙碌的煤矿,也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煤矿。工人们在工作间隙,会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喜悦。他们用粗糙的手掌相互拍打,用欢快的歌声相互激励。他们的笑声在矿井里回荡,那是他们生活中的阳光。
尽管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工人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工作,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着无悔的人生。
在这个煤矿里,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他们的勤劳和坚韧不拔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的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是他们的信念和努力却让人感到敬佩。
太阳渐渐升起,阳光透过矿井口洒在工人们身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晖。每一个工人都像一座雕塑,他们的形象是那么的雄壮和伟大。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是祖国建设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
矿井口的广播里传来了激昂的歌曲,那是对工人们的赞美,也是对所有劳动者的颂扬。工人们微笑着挥洒汗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在这个煤矿里,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们是祖国的骄傲,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故事将会被世世代代传颂下去,他们的精神将会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王兴国感受到了工人的艰苦,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大矿上设备的生产建设投入。不仅要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更要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王兴国又视察了一圈铁矿、铜矿和稀有金属框。王兴国临走前都会说一句话:“咱们不仅要增加产量,更要注重安全。采矿与安全学院要研究更好的采矿设备给大家使用。我回去就会督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