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人看着呢,尤其是大房两口子也来了,她就不想再闹下去了。大嫂对她原本就有些看法,要是因为大嫂吵架,那大嫂以后肯定不会再找她帮忙。
正好苏怀兰劝了一句:“你们两个大人深更半夜不睡觉倒罢了,你们吵架别吓到孩子们!”
姚德业当然说的是五弟:“老五,老大不小的汉子,你怎么还跟媳妇干架?”
他倒是不知道自己的五弟藏私房钱了,跟他一个船上的兄弟们,回家以后多少都往家里送点东西,他也没怎么上心。反正平时也有跟苏怀兰关系好的,托她帮忙在外面换东西的,也会时不时送点东西来。当然都不是什么值钱贵重的,无非是青菜豆腐之类的。
老五对大哥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哥一发话,他瞬间就不敢吭气了。谁对他好,他就听谁的。没毛病。
姚德业又说了老五几句,两口子这才停下来不闹了。
当天晚上回家,苏怀兰把自己的怀疑跟姚德业说了,怀疑老五藏私房钱。她也不是要管闲事,只当趣事说给男人听听罢了。
很多人都藏私房钱,但是一般是跟老人一起住,没分家的会藏,都已经跟老人分家了,按理说他们小两口应该是齐心过日子的,怎么还藏私呢。
姚德业果然是那种伟光正的大男人,看不惯的一定要指出来。
第二天他喊老五帮他来家里打下手,兄弟俩在西院解木头,姚德业让老五来帮他扶一把。
趁着休息的空,姚德业就问了:“怎么着,船上大家伙分的钱,你没拿回家给你媳妇?”
老五苦笑:“大哥,你是不知道哇!我家媳妇,她那双手就跟筛子一样,全是漏的哇!”
原来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家里的钱粮海产干货,全在姚老太手上,媳妇只能干活吃饭,手上一点余钱没有。
分家以后,家里分的海产,自家吃一点,吃不完的就晒制成干货,或是拿新鲜的送去水产收购站换成钱票。
分家以后,姚老五发现,他家比四哥家还少两个孩子呢,可是到年底,除了大队长一次性给他结算的钱票之外,家里再没有别的结余。
这就不对劲了,他还去悄悄问问三哥,套了三哥的话。三哥四哥家里都已经养了四个儿子,两家除了年底统一的结算外,平时家里晒晒干货,卖给收购站也好,请大嫂帮忙带到外面去换钱票也好,反正都有额外的结余。
老三甚至还提醒他:“咱们家里皮小子都多。等攒了钱,再找大队长批两块宅基地,等他们大了,就给他们都分出去!不要搅和在一个锅里。你看看,分家以后,我们这个小家一年下来,都攒了小几百块钱!”
小几百!老五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他就只有大队长年底的结余,一年下去,除去刮风下雨不能出海的日子没有工分,其他日子,他都有一天十个工分,平时每个月也换少量工分,换成钱票买粮食。所以到了年底,他结算的总钱跟别家差不多,也就是一百五六十块钱。
大哥是船老大,一天挣十三个工分,年底结算下来,领了两百二十块钱。大家一家也一样,每个月也零碎着跟大队用工分换钱票。其他船老大也都大差不差,大家伙干活的日子都有数,算得出来的。
可是三哥说,他家里还额外攒了钱,一年下来,竟然攒了小几百,小几百是几百啊?不到五百?那也太多了!
老五家的乔春杏当年分家时颇有气势,为人也精明,一看就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前年几房人能顺利分家,还是她找了借口让姚老头松口答应分家。
所以这么一个精明的主,是怎么当家把家里的钱都管没了的?他两年都没存下两百块,三哥是怎么一年存下小五百的?
织渔网挣工分,三嫂和四嫂也是没有闺女帮忙,也是一个人干,两个月结一条黄鱼网,能挣出60块钱,当然还有别的网,大小种类不算,但是就这么算,一年下来再怎么不正经干,也能挣出个三百块钱吧。
再说渔网结算,不是统一记账,什么时候完工一条渔网,拿去跟大队交活的时候,大队会计当场就给结算了。他怕麻烦,反正大队账上有钱,他不愿意多算几遍账,要是等到年底多麻烦。又要数渔网,大队仓库里,堆了大大小小多少网,还有出海在外面的,算起来太麻烦了。
三哥和四哥家存在小五百,这么一算,不是什么难事啊!
于是老五就上了心,发现家里有个家贼。家贼还挺有心,乔春杏从来不给娘家钱财,只给东西。
给娘家父母送吃喝,这是人之常情,当然没错。可是乔春杏不一样,家里攒了几十斤的海产干货,就算拿去收购站卖,也能换上百块钱。干货比新鲜的贵不少,要是请大嫂帮忙带去外面换,换的钱只会更多。
可是乔春杏家的侄子过来,她就让侄子把一大麻袋的干货,全带回去了。
这样的重礼,一次也就罢了,乔春杏不是,她自己织渔网挣来的钱,她也不攒着,找左邻右舍愿意的人家,把钱换成人家的海产干货。
这些海产干货当然不是自家吃,也被乔家人给拿回去了。
光他遇到的,就有好几次。他还问了:“那么多的干货,大华带回去吃不完,放久了也不好吃呀!”
乔春杏就说:“大华他们哪里舍得吃,他们拿去黑市,跟人换钱粮了!”
好家伙,大华兄弟还真是聪明啊,拿着姑姑家的东西,赚着自己的钱!
两兄弟胆子也大,还敢去黑市折腾,那他们做的这个生意可真是无本生意!
老五也不是省油的灯,那回就跟媳妇吵了一架:“你孝顺老两口还差不多,你帮你侄子算是怎么回事?你给那俩兔崽子东西,换了钱票,能吃到老两口嘴里?”
乔春杏当然不服,她每回回去看望爹娘,看他们都是乐呵呵的,总不忘提醒她,自家日子好过了,别忘记兄弟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