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世子,黛玉青梅竹马 > 第841章 眼不见为净,让对照组滚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1章 眼不见为净,让对照组滚蛋

若是胥吏也能升任官员,若是担任胥吏之后仍然有机会科考,且任职经历对本人有极大的益处,那些屡试不第的学子大概会蜂拥而至。”

水溶不怀好意的勾了勾唇:

“不过,有些胥吏涉及到刑名亦或是算数,不是普通的读书人可以担任的,故而,臣建议针对那些担任书吏的学子组织一场小考。

难度低于科举,重实务而轻文章。如此,当可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来。”

水溶心中桀桀桀狂笑,是时候让这些读书人感受一下大晟版考公考编的威力了。

对于水溶的建言,张衡玉颔首微笑,吏部尚书更是给他点了个大大的赞。

从监督到惩罚机制,水溶都思虑的很是完善了,尤其是最后着任用秀才为书吏,以及书吏可以升职以及继续科考的策略,可谓是釜底抽薪,虽然尚且有些瑕疵,但是考虑到北静王的经验和年纪,这已经很是难得了。

他们虽然知道北静王水溶在政事上常常有巧思,但是没想到论起细略来也如此的细致老练。

连都察院的众位御史,都难得对着水溶这个往日的业绩目标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按他们的想法,北静王说的定期巡查监督之人,舍我其谁?

无论是京察还是大计,都是他们都察院的业务范畴,想来这监督和巡查胥吏当也不例外。

北静王这是给他们创造业绩啊,这样好的同僚,还是他们的前上司赵大人的外甥,又怎么会是粗鲁无礼的莽汉杀星呢?

看来往日果然是他们误会北静王了。

下次,他们一定弹劾的温柔一点。

平日里铁面无私、横眉冷对的御史们,如今却齐齐对他露出了姨母笑,让水溶忍不住抖了一抖:

夭寿,这些御史不会是在打什么坏主意吧?

要不怎么笑的那么恶心心!

若说众臣是欣慰,永安帝就是加倍忌惮了,北静王难道上辈子没喝孟婆汤不成?

会打仗也就罢了,政务上也这么有天赋,连颜值都是人间天花板,这么一算下来,岂不是把他比成了个渣渣?

尤其这北静王和他还是同龄人,这就更让人心塞不已了。

这些大臣也个个都是两副面孔,对着北静王就各种夸奖,橘子皮的老脸都快笑成狗不理包子了,而对着他就横眉冷对,成日里“臣弹劾”,“陛下不可”的,恨不得他睡哪个被窝都上来指导一番

凭什么呀?

天理何在!

之前那个蠢蠢欲动的想法再次破土而出,他的确没理由对付北静王,但是可以眼不见为净啊!

于是,又点了几个人完善细节之后,众人终于商量出来一个大致的框架。

大面上同水溶说的并没有区别,不过到底吏和官不可同日而语,按照官员的鄙视链来说,文官鄙视武将,进士鄙视同进士,科举出身的鄙视那些捐官的和非科举幸进的,官员鄙视小吏。

所以对于胥吏的升职空间,最后还是做出了限制。

以前的规矩是举人才能谋官,如今增设了书吏的考试,秀才若是通过了考试也能任职吏员。

如此就有一个好处,胥吏中不乏勤慎好学上进之人,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更进一步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才华,这也未尝不是对他们正直不屈的奖赏。

至于那些嚣张跋扈、横行不法、营私舞弊的恶霸胥吏,这考核正好名正言顺的将他们给踢出去。

天底下的小吏的确多如牛毛,但使天下的读书人同样数之不尽,与其让那些秀才穷困潦倒、不事生产、喝家人的血,还不如将他们调动起来。

这样培养出来的读书人经历过地方的实务,反而比那些科举出来,只会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做起事来纸上谈兵的进士要好多了。

至于怎么让大部分秀才都对着为吏之事趋之若鹜?

很简单,让他们知道这部分经历对考试有利,对他们未来的考评更是有利就足够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定下策略之后,永安帝图穷匕见:

“既要巡查四方,还得充当考官,被各地的胥吏进行考察。

如此大计,看似小节,实则关乎国家大计,不可轻忽,定然得忠心肯干的能臣干吏前去,方能镇压四方。

对于出京坐镇的人选,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想法?”

张衡玉听了这话眼神一闪,仿佛猜出了皇帝的意图,不过,他是首辅,是不可轻动的,无论皇帝有什么算计,都算计不到他的头上。

“需得是个正直的,我推举翟闻。”

这个推选的人自然是不怀好意,翟闻才升了尚书,正是梳理接手部务的时候,任职又不满三年,此时出京才是胡闹。

显然,这说话的人背后的派系盯上了翟闻的位子。

翟闻归属的清流一派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以牙还牙的开始推选对方的人手。

撕逼的,对骂的,扯头花的,一时间朝堂上闹哄哄如同菜市场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要上演全武行。

而永安帝却兴高采烈的看起了热闹,看够了才出言说道:

“既然诸位的建议各不相同,无法统一,朕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北静王!”

嗯?

朝堂上为之一静,不是要选个文官吗?

皇帝为何思路如此的跳跃?

司徒恒最近收下的心腹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上前,开始充当皇帝的喉舌。

“陛下仁慈,这出京去各地巡查的差事到底辛苦,自然要找一些年轻力壮的。

陛下重视众位大人的身体,这才选了英姿勃发的北静王爷前去。”

按照这个思路,很快众人又选出几个合适的人选,比如正当盛年的邸宁、李璠,李奕甫等等。

嘎?他还没答应呀?这些人就这么水灵灵的决定了吗!

“陛下,前去巡查就罢了,充当考官,应选取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臣这点墨水哪里够,依臣之见,不如从翰林院选取庶吉士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