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新歌发布
8月2日,凌晨。
苏宇的粉丝期待着。
叶晓柔也在期待着。
苏宇觉得这样的人生,很圆满。
可惜,想要正式得到叶晓柔家里人的同意,自己要做的还不够。
自从得知叶晓柔的父亲是华夏首富叶凌天时,苏宇也有些发懵。
古人常说门当户对。
就算是晓柔不在意,但是苏宇绝不能没有任何责任。
人家是首富之女,你做不了首富,起码身价几十个亿要做到吧。
要不然,跟着你吃了苦,谁家父母愿意啊。
别跟苏宇扯那些什么富家女为了爱情跟穷小子在一起的例子。
苏宇有时候也在想,他到底是怎么得到了叶晓柔的芳心的,以至于前世都错过了这个痴心的女孩。
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也是为了让爱自己的且自己也爱的晓柔能够幸福生活,他必须担当起自己作为男人的责任。
“呆子,你的新歌还有一分钟就要上线了。”叶晓柔见苏宇一直盯着自己看,还愣愣出神的样子,很不好意思地提醒道。
苏宇被唤醒了,晃了晃脑袋,连忙说道:“好嘞。”
8月2日,凌晨。
大量的新歌上线。
新一轮的竞争开始。
本身,全球音乐榜单的竞争就大。
8月1日,光是超一线艺人,就多达五十多位。
基本上占据了畅销榜单前五十的名次。
后面的追逐者更是恐怖。
囊括了一线艺人到十八线艺人。
为了在全球打响名气,为了得到官方的承认,这帮人都拼了。
苏宇的新歌预约人数很多。
但是其他人的也不差。
光是跟他同等体量的就有二十多位。
尽管苏宇的新歌经过周天王的新歌宣传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但外界仍然不是很看好他。
凌晨前一个小时。
某个水军群。
“现在,买家那边提出要求,让我们能够更多地抹黑苏宇,抹黑他的新歌,能够做到最大影响的话,价格还会翻两倍。”
“保证完成任务。”
“是的,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不只是一个水军群如此,还有大量的战斗力被召唤起来。
这些人包括了苏宇的黑粉、既得利益者、同行。
业内某个为了狙击苏宇新歌的群。
“苏宇的新歌马上就要发了,各位准备好了吗?”
“已经准备好了,我的粉丝早就预约好了,而且我的新歌预约下载量早就超过了他的新歌。”
“我说,咱们至于这样做吗?他苏宇,现在不过是三线艺人罢了。”
“对啊,难道他还能翻身不成?我是真的无语了。”
听到这帮人如此轻视苏宇,就有“老人”冒头。
“都特么别给我搞事情啊,这可是多家公司一起决定的事情,如果你们做不到,到时候公司找你们麻烦,就不要给我推卸责任。”
“真的是,在针对某个人之前,你们好歹也去搜集一下他的资料啊,他苏宇的创作力有多么强大,你们居然一点都不了解。”
然后,经纪人下场。
“好了,都别再说了,还有一个小时,我们的准备已经完成。”
“明天,必须要看到新闻说苏宇的新歌遭遇滑铁卢,不然大家都不好过。”
闻言,再没有人说话。
经纪人的话已经代表了公司高层的意志,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做艺人的能够改变的。
妄想和资本掰手腕,除非自身的实力很强,这个“实力很强”是指自己的能力强加上腰包硬,否则就是跟自己的星途作对。
时间如沙漏,快速流逝。
到了凌晨那一刹那。
苏宇还在被叶晓柔催促着去看新歌的成绩。
联合起来针对苏宇的艺人纷纷行动起来。
哪怕是半夜十二点。
他们都是在各自的围脖上发布消息。
当然这基本上是定时发布的,而且是早就准备好的。
内容大差不差,都是在宣传自己的新歌。
言语之中还贬低苏宇的新歌。
“一年的时间,苏宇沉寂了这么久,他的才华绝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不一定能够再写出来比《本草纲目》还要好的新歌了。”顶级鲜肉王洋洋明嘲暗讽地写着小作文。
二线歌手杨苏也是发布类似的消息,这已经是狙击苏宇最大咖的艺人了。
其他的要么是三线艺人,要么就是刚出道的鲜肉。
没办法。
昨天,周天王的新歌《本草纲目》给苏宇带来了多么大的热度。
这个时候,不蹭蹭,难道是想留着过年用吗?
苏宇瞅了眼自己新歌的下载量。
达到了三百一十万。
早就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按照这个数据,等到上午全球全球音乐榜畅销榜刷新的时候,或许自己的新歌能够登榜。
苏宇将自己的分析告诉晓柔。
叶晓柔听了,欢呼道:“这样一来,那你不得成为国际巨星了?”
苏宇嘿嘿一笑,手往下虚按了几下,道:“低调、低调!”
两人很快就结束了聊天,双双陷入梦乡之中。
而此刻,还没有睡着的夜猫子,都在听着新歌。
虽然全球音乐榜单的建立,对于乐坛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个噩梦,每个人恨不得用尽毕生之力。
但新歌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却是让很多听众非常满意。
许瑶就是乐在其中的人之一。
作为专业的乐评人。
她早在一年前就关注着苏宇的新歌。
尽管在苏宇沉淀学习之后的一年内,苏宇的新歌没有他出道时那般恐怖的质量,但也是极好的。
许瑶甚至为苏宇专门建立了一个歌单。
她的这一行为,要是放在苏宇没出道以前,也就只为周天王做过一次,因为周天王值得。
如今,苏宇是她认为第二个值得的。
“我倒是想看看,这取自《聊斋》的新歌,到底有多好听。”许瑶饶有兴致地坐在电脑前,点开了苏宇的新歌。
罗刹海市,本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又被刀郎创作出来,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再加上歌词的意思,更是加大了这种讽刺意味。
但是这首歌也是有一定的门槛。
许瑶为此,还专门去把罗刹海市的原文以及相关注释和评析翻了个遍。
这就是乐评人的专业素养。
而当她听到这首歌的前奏时,就被这浓烈的个人风格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