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过事先说明,有一些藏品可不行。”
毕竟有一些藏品是自己的心头好,甚至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如果这次不是自己儿子出现问题,自己也绝不会出售自己的藏品。
柳如烟连忙:“那就谢谢陆老。”
随后就给一个眼神给楚健,对于鉴宝,自己可是一窍不通,所以只能拜托楚健了。
楚健点了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随后,他就在附近看起来,这里藏品这么多,想挑选合适的拍卖品,也有一定的难度。
此处的藏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收藏品,楚健都看得有点眼花缭乱。
沈世杰想跟着楚健多学点东西,便走过来,跟着一起寻找。
突然看见一个瓷器,不过这个并不是一件老物件,因为表面上的火光,还是有一点明显,按道理,以陆老的眼力,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所谓火光,简单说就是新瓷器烧成后,釉面的光泽。
任何新工艺品无论金银器,还是玉,还是瓷器,新做好后,表面都有光泽,很强烈。开始使用后,这层光会随着岁月流逝,器物表面的矿物元素,会和空气中的氧原子发生融合,慢慢产生氧化物,逐渐形成一层“皮壳”。
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包浆,这层包浆会覆盖器物表面,那么器物表面的光泽也会逐年暗淡,所以老物件就没有新物价那么光滑夺目了。
这就是火气的根本原因,要知道,火气也叫火光,一般说一个东西是新做的,火光十足,是这么来的。
陆老好像看出楚健的疑惑:“这个是我那孙女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不过小丫头什么都不懂,被别人骗,我又不想伤她的心,所以就摆放在这里。”
“可惜呀!那丫头其实是有点收藏天赋的,但她不感兴趣。”
自己的后代之中,就没有一个想进入这个行业来,自己也不好勉强。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继承家业,继承祖传手艺等。
估计等自己归西之后,这些藏品都会被自己的儿子全部打包出售,可惜了这些藏品,很多有钱都买不到。
楚健等人恍然,原来是这样,难怪在众多藏品之中,还会有一个赝品,而且还是这么明显的赝品。
楚健回到:“原来如此,不过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确实不好勉强。”
陆老知道,没有办法勉强。
楚健就没有多说,继续寻找合适的拍卖品。
很快就看见一个小巧玲珑的鼻烟壶,就吸引到他的目光。
众所周知,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
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地道的中国发明。
明代时,鼻烟开始从国外大量流入我国,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装的,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国人为了携带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
到了清代初年,国人吸食鼻烟风大盛,开始出现了以硬木、贵重金属、珍贵野牛角制作的鼻烟壶。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着送礼馈赠、身份象征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
沈世杰刚刚也看到过这个鼻烟壶,自己并不熟悉,所以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就去看别的古董。
柳如烟也跟了过来,看见楚健手里的鼻烟壶,感觉还挺漂亮,只是一个鼻烟壶,能有多大的价值。
“这个鼻烟壶价值怎么样?”
对于柳如烟来说,是什么古董都没有关系,只要值钱就好,毕竟自己也只是想经营好拍卖行,并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大收藏家。
沈世杰也非常的好奇,他一个萌新,连半桶水都不是,瞧不出什么来。
楚健:“这个可是清乾隆御窑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胆式鼻烟壶,最少也在百万起步,如果在拍卖会上,价格肯定会更高。”
“这件宫廷御制的珐琅彩西洋人物鼻烟壶十分罕见,正面绘画西洋侍女,在烟壶的背面绘画一对西洋人物情侣。人物边画枝叶树木,用西洋景表现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可谓别出心裁。”
“瓶颈部以红珐琅料绘画如意垂云纹饰。椭圆形圈足内施白釉,中心署蓝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曾经我见过一件差不多的,可惜是残器。可即便如此,丝毫不掩盖其皇家霸气。”
楚健还告诉柳如烟,在港岛邦瀚斯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拍出2530万港元,刷新了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
那件和眼前的这件,其实也有点相似,都是西洋人物胆式鼻烟壶。
而在内地,鼻烟壶拍卖价最高的,是一件清乾隆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拍卖价七百多万,也是西洋人物胆式鼻烟壶,
可见,这一类的鼻烟壶,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做工最精美,最有艺术价值。
柳如烟听完楚健的说明后,也了解到这个鼻烟壶的价值不菲,看来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才行。
陆老跟在后面,听着楚健的话,丝毫不敢小瞧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岁数是不大,但专业水准很高,眼光也贼好,堪比行业老油条。
他问道:“这件就是你们挑选的第二件?”
这个清乾隆御窑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胆式鼻烟壶,并不在自己非卖品名单上。
柳如烟看见楚健点了点头,随后表示:“第二件就是这个清乾隆御窑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胆式鼻烟壶。”
对于楚健的眼光还是十分的信任,毕竟从认识到现在,都没有坑过公司。
陆老说道:“行,还有一件。”
有人很痴迷收藏鼻烟壶,但陆老不是。这鼻烟壶,还是他六十多年代的时候,花两块钱从商店买的。
虽然那个时候,两块钱跟现在的几百块一样,但也算是便宜,捡了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