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一九四章 战略重心调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想要做Lcd产业,可没有那么简单,不是只搞一个实验室就可以的。

Lcd产业的背后同样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光学薄膜,驱动Ic、背光源等,全部需要打通有量产能力,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

而且tFt-Lcd产业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的内卷会非常的激烈,是非常典型的规模竞争行业。

第一代的面板尺寸还只有300mm x 400mm,面积差不多就是一个小櫈子大小。

但到了7代线,就放大到了1800 mm x 2150mm,面积放大了30多倍,面积差不多就有一张小型的会议桌大小。

陈兵重生前,10.5代、11代生产线已经成为了主流,面板尺寸达到了2940mm x 3370mm,面积已经比得上一间小屋子了。

tFt-Lcd的生产线,每升级一代,面板尺寸就会放大不少,尺寸的放大代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也代表的着产能的快速放大。

而这种产能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放大背后,就是需要不断加大的投资额。

第一代tFt-Lcd生产的投资成本,也就是几千万美金;到了4.5代线,投资成本就提升到5-6亿美金;6代线突破了20亿美金,而到了10.5代、11代生产线投资额更需要50-60亿美金。

能够支撑行业投资额不断放大的,自然是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tFt-Lcd的应用,从最早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到电脑平板显示器、到液晶电视,再到手机屏幕,经历了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到了陈兵重生回来之时,tFt-Lcd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且tFt-Lcd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带动了LEd、oLEd等其他显示技术的同步增长。

陈兵下决心要自己来搞Lcd产业,与霓虹展开正面竞争,自然不会只是与东芝、NEc斗气那么简单。

Lcd这种产业规模在整个电子行业中,都是十分突出的。是能够带动内地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而且,Lcd虽然技术上是源自灯塔,但在灯塔从没有产业化过,几乎没有灯塔企业在这个领域大规模进行投资。内地发展Lcd产业与灯塔完全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历史上,Lcd产业80年代在霓虹起步,90年代在霓虹发展演变成熟,也开始吸引了宇宙半岛和对岸陆续加入竞争,而内地却是到了新世纪之后才开始展开追赶。

但内地Lcd产业真正形成规模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在内地Lcd产业没有成熟起来之前,不仅被霓虹、宇宙半岛、对岸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还几次受到他们的打压。

这一世,陈兵重生回来,自然是要改变这段历史。这也是为什么,英豪在第一次向RcA进行技术采购时,就选择tN-Lcd的原因。

过去两年,英豪的Lcd工厂,在英豪的体系内,存在感一直不强,似乎只是英豪的边缘业务,与它相似的还有电视机业务。

但只有陈兵自己知道,Lcd一定是英豪长期要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只不过还没有到达爆发的时点罢了。

过去两年,陈兵从来没有从Lcd工厂抽走一分利润,而且还在对Lcd的技术研发不断增加投资,就是在进行持续的前期技术积累,夯实基础。

而接下来的几年,虽然Lcd仍然没有那么快的进入产业爆发周期,但其实在重要的应用领域,却很快就要开始导入了。

稍微了解一点电子产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Lcd的第一个重要的大规模应用领域,就是笔记本电脑,接着就是显示器与液晶电视。

这都是英豪已经在深入布局的领域,英豪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pc产业的第二大制造商,也已经为Lcd的应用准备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Lcd的市场爆发,是90年代的事情,未来的五、六年还只是技术的酝酿期,陈兵也不会去揠苗助长,只会在这个阶段继续猥琐发育,积累技术底蕴。

整个80年代,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核心脉络,是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和计算机上下游产业的规模不断增长。

但其实到了1984年这个时间点,pc的架构已经基本完整了,未来pc硬件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无外乎是两个。

一个是跟随cpU的升级脚步,提升pc的系统能力;另一个是pc的各种部件,分化出来,逐渐成为标准化的产品,完成产业分工。

英豪在pc领域的技术布局已经彻底完成了,几乎所有的pc部件,英豪都形成了生产能力,也做好了将这些部件生产业务,拆分出去,让它们各自发展的准备。

至于cpU,是陈兵在战略上有意放弃的领域,陈兵不会去碰触pc行业的cpU,但却已经与INtEL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围绕cpU升级pc系统性能方面,已经不会落后于任何竞争对手了。

从286电脑时代开始,pc的技术架构就彻底定型了,pc整机的竞争,就将更多的是商业运作、营销技巧的竞争了,其中的技术含量反而会越来越低。

陈兵的强项,一向不在于商业运作,他不是那种营销大师或真正的管理专家,陈兵的强项是对技术方向的敏感。

就象年初,英豪已经将游戏机产业改变成事业群一样,今年做好pc业务的分拆工作,陈兵就会把pc业务移交出去,而自己会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就是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与Lcd一样,都不是在80年代爆发的产品,都是需要等到90年代,才能形成产业规模,但笔记本电脑的技术积累,却也已经在80年代就提前开始了。

从原理上,其实笔记本电脑与pc有很高的重叠之处,甚至将笔记本电脑拆开,其上的部件,甚至与pc是高度对应的。

但笔记本电脑是更加紧凑的系统,需要将内部的各个部件进行小型化,使得笔记本电脑在保持技术性能的同时,必须更加的轻薄化。

在工业制造领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等尺寸的工业产品,是生产难度最低的。

而同样基本原理的东西,无论是想要进行大型化,还是小型化,其难度都会成级数的提升。

越是向两端发展,需要的工业综合能力越强,涉及到的技术领域越广,包括材料性能、工艺精度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同步的提升。

这种难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技术含量也就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了,甚至可能需要彻底更改技术路线。

笔记本电脑,就是对计算机产品进行小型化和紧凑化,这个历程其实开始的很早。

1975年Ibm就推出了Ibm 5100计算机,因为体积较小,可以随身携带,被称为便携式计算机。

但其实这台计算机并不真正便携,他的重量高达25公斤。这样笨重的“便携式”计算机,自然不可能被市场认可,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此后十年,许多厂商都在尝试推出各种便携式的计算机机型,计算机的重量也在不断的减轻,但仍然迟迟无法取得真正的突破。

直到1985年,霓虹的东芝推出了t1000机型,采用了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这款计算机才真正有了后世笔记本的样子,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商业化,而同年Ibm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可以说,1985年才是相对被认可比较多的,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开端之年。但之后几年,笔记本电脑在市场上引起的浪花也并不算太大。

直到1992年Ibm公司第一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问世,这台thinkpad 700c,才算正式开启了笔记本电脑的大规模应用历史。

而到了1994年,Intel首次尝试推出了Intel mobile pentium 75处理器,专用于笔记本电脑,才使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真正分化为两个产品品类。

现在还是1984年,距离笔记本产业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还很遥远,陈兵也并不急于要提前推进,笔记本电脑的商业化进程。

电子产业的发展是有很明显的周期的,陈兵是1980年开始创立英豪,过去的几年中,正是电子产业新技术频繁被创新出来的时间节点。

从1981年Ibm推出pc、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大哥大,都是里程碑式的节点,是pc和移动通讯这两大产业领域的开端。

陈兵过去几年一直在玩命的扩张,其实就是要赶上这几个重要的里程碑节点,完成技术和品牌的卡位。

但历史上,80年代的后半段,电子产业的发展,更多是计算机、大哥大的产业规模简单扩张,很多其他新的技术,其实是在进行积累和酝酿之中。

直到进入了90年代,计算机和手机的市场,规模扩张到了一个临界点,许多前期积累的技术,也足够成熟,才重新开始进入一轮新产品的爆发期。

而笔记本电脑和功能手机,就替代了pc机和大哥大,成为了90年代的杀手级应用,带动了全球电子产业的全面爆发,也塑造了后世电子产业的整体格局。

如果从行业竞争格局的角度来看,80年代的后半段,核心是灯塔对霓虹的打压,而宇宙半岛、对岸和欧洲在悄悄的积累实力。

灯塔制造业成本高企,80年代,只打压霓虹一家,就已经费尽了力气。

90年代,已经没有能力,镇住全球电子制造业群豪并起的局面了。

而这个时候,灯塔却率先走上了新的赛道,互联网成为了灯塔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也奠定了其后二十年,灯塔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90年代,是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关键时间窗口,是奠定全球电子制造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时期,而新世纪后的全球电子产业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保持着之前的惯性。

而很遗憾的一件事,历史上的内地电子产业其实缺席了这场全球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

90年代,随着内地市场的开放,大量的进口电子产品在向内地进行销售,尤其是霓虹产品更是最为积极。

此时内地的电子产业只能算初具规模,只能在国内市场上,对进口产品的冲击进行抵抗。

但这个期间,内地的电子产业也在这种抵抗中,逐渐积累出了一定的实力,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低端产业链。

直到进入新世纪后,内地的市场才开始与国际市场逐渐融合,内地的电子产业也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产业链也跟随这种趋势从低端向中高端开始升级。

至于搭建出完整产业链,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全球电子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定位,那要等到再过十年之后了。

从事后看,内地电子产业崛起的过程,是十分被动的,是在全球电子产业巨头的挤压之下,艰难发展起来的。

这一世,陈兵要改变的就是这样一段发展历程,陈兵是英豪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过去几年,其实一直是跟随全球电子产业的发展周期在展开布局。

过去三年,英豪的发展重点,一直是放在国际市场上,而发展的策略也一直是不断的横向扩张,抢占核心的赛道。

而到了现在这个时点,英豪已经成功抢进了pc和移动通讯两个核心赛道,而在更上游,也已经及时抢进了半导体的赛道。

接下来的几年,并不会有新的核心赛道出现,而英豪的横向扩张也就会明显缓慢下来。在现有的赛道上,也会更多采用跟随的策略。

在现有的这三条赛道上,陈兵从来没有想过要大举进攻,去抢夺这三条赛道的领导者位置,他更愿意保持在第一集团之内,享受赛道规模扩张的红利。

pc产品,其实有很多的分支赛道。陈兵在这些分支赛道上,会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

pc产业链上,最容易被关注到的,自然是pc品牌整机赛道,这条赛道上,现在最耀眼的是Ibm。

而诸多的灯塔厂商也正在快速兴起,未来将会有康柏、hp、戴尔陆续向Ibm发起挑战,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苹果。英豪只要和光同尘,保持在第一集团之内就可以了。

相对于整机赛道市场的争夺,陈兵其实更关注各个部件的分赛道,和正在逐渐发展出来的软件赛道。

后世,灯塔的品牌机基本都没落了,关的关,卖的卖,但在核心的部件赛道,却产生了几个真正的垄断厂商,例如机械硬盘、显卡。

尤其是显卡,后世更是发展出了GpU,成为了人工智能时代,新的核心硬件。

陈兵没兴趣与Ibm、康柏、hp、戴尔去争夺什么品牌之王,但英豪在硬盘、显卡领域,却一定要保持不断的进步,至少不能被对手甩下。

至于灯塔的软件产业,其实这个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历史上灯塔软件厂商,如微软、甲骨文等在行业中的地位比硬件更强。

英豪其实过去几年中,在软件方面已经早走了不少,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而凭借这种早走一步的先发优势,陈兵也已经在软件方面,准备了不少的招数,在等待灯塔的厂商。

至于移动通讯的赛道,其实现在就是摩托罗拉一家独大,陈兵暂时就准备跟着摩托罗拉后面喝点汤,同时积累第二代移动通讯的技术储备,潜心等待下一波机会。

半导体赛道也差不多,现在扛大旗的是INtEL,陈兵现在就是混到了INtEL身边装小弟,去捡捡便宜,继续积累实力。

英豪未来几年在国际市场的动作,会明显放缓,但在内地的布局,却会全力的提速,换句话说,未来五六年,英豪的战略重点,会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

此时的国内市场,其实规模并不大,英豪此时将战略重心转回内地,也不是为了要去争夺什么市场,而是专心培养产业链,为90年代的全球电子产业竞争做准备。

历史上,从80年代的后半段开始,内地的市场开放速度就一直在不断的加快,这个过程中,被大量的进口产品,将内地贫弱的电子产业冲击了一个七零八落。

而这些进口产品中,最积极冲入内地市场的,就是霓虹。随着广场协议和美日半导体协议的先后签署,霓虹的电子产业被灯塔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给灯塔跪下之后,霓虹就不得不,把市场扩张方向,进行大规模的转移,而这个转移的方向,就是内地。

这个过程中,霓虹不仅将很多的产品销售到了内地,也开始在内地设立大量的合资企业。

而到了90年代,不仅霓虹厂商来了,对岸和宇宙半岛的厂商,也大举进入了内地。

尤其是对岸的电子厂商,更是借助语言文化相通的优势,在内地建立了大量的工厂。

甚至可以说,90年代,内地低端电子产业链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对岸的投资。

客观的说,这些合资企业,在推动内地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方面也起到了许多的作用,但其对内地电子产业的冲击却也是极为明显的。

在这个残酷竞争中活下来的内地企业,却获得了涅盘重生的机会,逐渐重新发展壮大,与那些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共同构建了内地全新的产业链条。

电子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产业,内地电子产业的成长,必然经历一次与全球产业链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付出代价。

陈兵无意去阻碍这个产业链融合的过程,但他却能够带动内地电子产业更快的成长,促进内地电子产业更早的涅盘重生。

而内地电子产业能够更早的涅磐重生,也就能够构造出更坚实的产业基础,更早走上自立更生的道路。

陈兵其实两年前,就曾经尝试要带动一下内地的电子产业,只不过效果并不好,没有带动。

那个时候,陈兵就想要搞知识产权贸易,将灯塔落后的技术引入到内地来,但内地企业有兴趣的却很稀少,最后不了了之,而英豪也不得不开始,自己向上游电子元器件领域进行了延伸。

但现在又过了两年,英豪的规模和影响力,与前两年比起来,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两年前的英豪,其实还是被内地视为一个电子游戏厂商,虽然已经开始涉足计算机产业,但还没有占据什么产业地位。被很多人认为是走了狗屎运的暴发户。

那时,英豪在内地的影响力也还严重不足,甚至英豪要引进半导体和电视机的产线时,还有内地的同行在进行抵制,生怕被英豪抢夺了利益。

但现在,英豪不仅已经占据,内地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也已经被内地真正的接纳。

英豪现在在内地再提出任何的意见,都足够让相关的企业慎重考虑一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英豪自己已经布局了,半导体和大量电子元器件产业,本身就成为了上游产业链的参与者和技术领导者,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行业话语权。